兒時,家住長治縣的我便知向南10公里,有個能吃飽飯、餓不著的的蔭城。直到改革初期第一次踏入蔭城,最深的影響但是是街人繁雜、房屋新舊相間而已,遠不如熟悉的村寨親切。
成年之后,我陪著以前在蔭城鐵廠做工的母親再次來到小鎮(zhèn),一齊走過幾個銹跡斑斑的小高爐,才慢慢了解到自明清繁盛到文革殘留的制鐵傳說竟讓蔭城名揚四海,遠不是一個偏僻鄉(xiāng)鎮(zhèn)的概念。
隨著年齡增長,我又一次次貼近蔭城,聞名遐邇的鐵府、茶道對我而言,依然只是歷史記載的"商賈如云、列市如櫛、千里鐵府、萬里蔭城"等故事,倒是現(xiàn)存的一座座民宅讓我心潮澎湃,如泣如訴。[由Www.iwzz.Com整理]
蔭城古鎮(zhèn)現(xiàn)存5096間明清建筑,特色院落18座,舊戲臺、古城門、牌樓祠堂各有5處以上,門面店鋪500多家,構成了宏偉壯觀的村落建筑群,折射著昔日因鐵而生、因茶而榮的繁榮。
如今的古鎮(zhèn)雖然早已褪去了繁華的外衣,卻能夠讓智者得到古樸寧靜的享受。個性是街邊一個個相臨的老房老鋪,自然讓我們想象到昔日熱鬧的街道和熙熙攘攘的人群背后的經典故事。
背靠雄山,兩側的陶清河與北河從東西流過,這不僅僅是蔭城的基本格局,更是古老村鎮(zhèn)遵循的選址方式。蔭城就是在這山水之間的臺地上繁育了一代代生靈。
山西自然不乏古老的建筑,但蔭城古鎮(zhèn)肯定是山西明清古村鎮(zhèn)建筑的杰出代表。無論是至今依然開闊的街道,還是布局科學的店鋪和精美絕倫的建筑,無不真實保存著明清時代社會人生的歷史記憶,吸引著人們探尋不可復制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潞州蔭城,蔭城鐵器。這天,在蔭城古鎮(zhèn)雖然聽不到"叮叮咣咣"的打鐵聲了,"日夜鈴鐺響,駱駝排成行"更是昨日舊影。但是蔭城黑鐵的影子卻深深印刻在鎮(zhèn)上一條條街巷、一間間古屋、一塊塊磚瓦。它并沒有走遠,仍舊與蔭城人民相依為命、共存共生。那以前在那里創(chuàng)業(yè)的風云人物更是魂歸雄山,保佑著與蔭城心有靈犀的你、我!
在一次次的尋夢中,我曾想走進每一個房屋、扶摸每一塊青磚青瓦,不只是回憶歷史,只是想了解曾在蔭城叱咤風云的先祖,更包括以前經歷過民國、文革時期依舊體驗鐵器的姥爺、母親。
或許真的可能是家鄉(xiāng)的緣故,使我對蔭城會有如此的鐘愛和思考。也正緣于此,更渴望修復改造即將垮塌的建筑,卻個性怕破壞了依存的文化底蘊和歷史積淀。
但我深信,這座古鎮(zhèn)在古今之間,從南向北,如同觀看一棵古樹的年輪,能夠清晰地感覺到幾十年,乃至幾百年歲月的變遷。明清時的老宅、鐵鋪,民國時代的住房,好似穿越一個時空長廊,在你身邊悄然經由的,不是一座座建筑,而是一段段值得你回味的歷史!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