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我經(jīng)常會問自己,我為什么而活著?回想小時候,我也沒想過這些事,不過現(xiàn)在想想,如果小孩子那時就這樣想,那才是不正常呢!雖說過去沒有在想為什么而活著,但是總是帶著夢想一路走來。不同階段有著不同的夢想,或者說調(diào)整著夢想,小學,初中的時候想要長大成為數(shù)學家,而到了高中我想要以后成為物理科學家,到了大學感覺一切都不一樣了。
到了大學,感覺過去我的所有時間都放在學習上,至少是我自己認為的。當然,我不是一個安定的人,雖然不怎么說話,少不了到處玩,各種任性地學習方式,喜歡耍小聰明,至少這個情況到了高中才有所改善。
大學,讓我在學習之余開始了解自己,思考自己想要的人生是什么?想要在未來做什么,雖然直到畢業(yè)也沒找到,但至少得到了學習學科知識之外的很多東西。可以說,從大學開始,我開始真正思考,我為什么活著?
今天,有多少人思考過這個問題?有持續(xù)思考嗎?有為自己的思考結(jié)果付出過時間和耐心嗎?有被身邊的人影響后不為所動,繼續(xù)為自己而活著嗎?
我們深處什么樣的環(huán)境的長大,或許是我們往后思考很多事情時,會否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的決定因素。而環(huán)境主要由人構(gòu)建而成的,因此伴隨我們成長的人是怎么樣的成為了主要的因素。人對人的影響主要通過語言,行為等方式來呈現(xiàn)。cf網(wǎng)名
如果我現(xiàn)在突然問到:“怎么讓孩子為自己活著?”基于上面的推理,或許回答:“通過合適的語言和行為讓孩子明白,他們需要為自己活著。”會很合適。這種回答,會被很多人嗤之以鼻,這不是讓孩子學會自私了嗎?
對于這個,我有不同的看法,跟大家分享一下,先給大家舉幾個例子。
一,中國歷史上《孝經(jīng)》,里邊說到許多,但是圍繞著的就是對自身的要求,如歸不能理性判斷自己的行為,那就是對父母,對長輩,對列祖列宗的不孝,哪怕愚孝也是對父母的不孝。《孝經(jīng)》告訴我們,合理的判斷,對自己的行為語言負責,本身就是孝的體現(xiàn)。個性qq昵稱
二,很多時候,我們做錯了事,從小只是有人告訴自己“這樣做是不對的,怎么能這樣對別人(不尊重,不禮貌)呢?”但卻很少人會告訴孩子“你這樣做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如果你身邊的朋友知道你是這樣的人,還會喜歡跟你玩嗎?”前者讓孩子覺得,責任不在他,后者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受益者,從而改變自己。
三,我們經(jīng)常會聽到“你再這樣誰誰就不開心了?”“你再這樣就沒好吃的了”,“你要快點完成作業(yè)啊,不然媽媽和你都沒得睡了。”,“爸爸當年就是沒有好好讀書,現(xiàn)在后悔了,所以你要好好學習,完成爸爸沒有完成的夢想。”等言語,從這些語句,我們感受到孩子改變自己是為了讓別人開心,改變自己是為了好吃的。如果孩子在這些語言伴隨中長大,長大后,孩子是為滿足別人,為滿足口腹之欲而活著,還是為自己活著?再說這些事,換做是每一個有自主意識的人,心里會有一句話告訴自己“憑什么我就要接受你的想法?”請保持好孩子的這份想法,善意引導(dǎo)。
在生活中,我們希望孩子有自己的自主性,但是我們卻往往通過我們沒留意到的行為中,慢慢在剝奪孩子的自主性。我的經(jīng)歷雖然沒有特地去培養(yǎng)我的自主性,對自己負責,但是爸媽很多時候的言傳身教卻時時告訴我需要為自己活著,為自己負責任。
我的觀點是,在信息爆炸時代的今天,孩子更需要學會為自己活著,因為信息太多了,誘惑太多了,一不小心,孩子可能就陷進“泥潭”,為別人活著了。問題是,你希望你的孩子為你而活著,為別人活著,還是為自己活著?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