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村是個歷史悠久、人杰地靈且又美麗的山村。
說她歷史悠久,在于白馬神崖上刻有大德五年元朝字跡,甚至有箕子印跡,可上溯到幾千載,同時,也是晉冀豫二地委機關(guān)安東司令部曾經(jīng)駐扎地;說她人杰,在于有張彥林、張儒林進士院,有先前縣府賜與予的“樂善慈公“牌匾,且代代才人輩出;說她地靈,在于張布政及“狗頭山”等許多美好的人文歷史傳說;說她美麗,在于秀水青山,是天然的氧吧,在于煥然一新的新時代、新風(fēng)尚、新景色等等。然而,對于我來說,對她最深的美好印象是神秘的石峽汶。
屯村,這個坐北朝南有著700多人口、耕地才有1200多畝的古村,背靠海拔1300多米高的重重疊疊的西坡山巒,前臨南屯河,迎面是“父親山”或稱東山,一條公路從間穿過,素有金線吊葫蘆之美譽,是一塊依山環(huán)簇而傍水嬌嬈的風(fēng)水寶地。說到村名的由來,有人說是村里曾有一座宏偉的寺院老爺廟,廟中曾有一個兩百多斤重的銅鐘,每當(dāng)撞之,不僅可以報時辰,且?guī)资锵嗦,故而得名“銅村”,久而久之,也便演繹成了“屯村”;有人說,從這里曾經(jīng)出土的銅箭頭、箭弩等來推測,應(yīng)是因屯兵之所或古戰(zhàn)場而得名。或許是吧,但我卻頗為疑惑,不知是否與村前的南屯河有關(guān)聯(lián)。從村中的一些古老的家譜來看,大都為清朝年間,可惜,也沒有記載。這或許成為一個有待考證的未解之謎吧。一條清澈如甘泉的西河小溪從村中流淌而出,于村口還留有一處高不過一米的小瀑,令人十分繾綣。小溪穿過茂密的萋叢,穿過一個公路涵,匯于主流。主流穿過嵐峪橋,流淌于不知多少年侵蝕而成的石巖淺渠道里,加上從嵐峪溝流出來的溪流,仿佛是三龍合口而向前奔去。流淌約數(shù)百米,便一瀉而下,一頭扎于石峽汶中。但見溪瀑從石崖上飛流直下,雖高不過十米,卻不禁令人想起“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豪邁詩句來。它雖不能遠與名瀑相媲美,卻也是風(fēng)流占盡,使人心曠神怡。但見飛花濺玉,引人魂牽夢縈,不禁遐想紛飛,欲矯首長嘯,偃仰而高歌。
說她絕,但見清澈旖旎,瀲滟妖嬈,如出水芙蓉般的嬌柔,使人不禁欲飲、欲浴。她又是活水,來的深沉,去的驚俗,使人頓生脫胎換骨般感觸;說她妙,仿似煙云繚繞,碧螺茵茵,如在水一方般佳人,嫵媚,婀娜多姿;說她奇,但見在這重巒深處,不知陪伴了多少先人,不知留下了多少濃濃的鄉(xiāng)愁。然而,她依然是十分的神秘。
相傳,離這兒有幾十里山外的一個小山村,有位浣婦在河中搗衣時,不慎將棒槌失落。過了幾天,浣婦路過石峽汶時,卻偶而遇見,倍感疑惑。于是,有人傳出,小山村的河水與這里的石峽汶相連,加上河峪鄉(xiāng)的海眼村,皆為“海眼”;89歲的肖補成老人還說,相傳有位耄耋老人看見過,石峽汶里有一個龍形鱉,鱉蓋上是一只鹿,那老人試著去一翻,鱉就跑得無影無蹤了。由此可見,這兒是多么的神秘!
據(jù)鄉(xiāng)人說,石峽汶形似一個直徑近20余米的巨大的鍋,倒扣于懸崖之下,深不可測。有鄉(xiāng)人曾于此設(shè)賭,于水中吃雞塊。贏者言,鉆入水中,可尋到空隙處,可使頭浮出水面。岸上之人,根本看不著。然而,由于口窄底闊,出入艱難,即便泳技高超之人,也不敢輕易擅入。鄉(xiāng)人還說,自從石峽汶吞噬了幾個生命后,就再也沒人敢下水了。
這讓我想起了一件往事。幾年前,因修建村前公路,我曾于村公所小住過幾日。午后閑余,為避酷暑,與同仁一道到這一帶水域進行沖涼。有人立于崖上向石峽汶觀望,他沒被青苔滑下去,卻未料被人一腳踹了下去。他本只會“狗刨”,數(shù)下之后便急速下沉,不時發(fā)出呼救之聲。人們都要惶了,一時無人敢救。幸而有位從小就生長在村邊的人,把他救了上來。這種驚怖的場景,如在眼前,從來沒忘。由此,我更感到了她的神秘。但我總是希望著,有一天能夠揭開她神秘的面紗。
有詩云:拾階佇古樓,憑吊數(shù)風(fēng)流。
多少鄉(xiāng)愁事,沉浮鯁咽喉。
前人蔭柳月,后輩續(xù)春秋。
復(fù)興屯村夢,潮中競馭舟。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zé)聲明:本文僅限學(xué)習(xí)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