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壟鎢礦,屬“世界鎢都”江西大余縣境四大國有鎢礦之一。
我生于下壟,童年居住龍尾溪畔礦家屬區(qū)。這里,清溪潺潺,魚蝦成群,水鳥棲息,花草芳香,“小橋、流水、人家”參差錯落,別有神韻,猶如一幅隨意點染的水墨畫。
那時還沒有電視,家里也沒有收音機,偶爾看上一場電影,高興得跟過節(jié)似的。而門前清溪潺潺蟲鳴聲,似流淌的動人音樂,深深地印記著我童年的時光!
山澗蟲吟多才多藝,一點都不比人類遜色。想聽合唱,最好選擇炎夏或初秋的中午,童伴們山澗嬉水乏了,摸魚撈蝦累了,心疲了,隨意找一處溪河邊坡休憩,靜靜地聆聽。這時的蟲們是最亢奮的,處于最佳狀態(tài)的歌手們,爭先恐后,毫無保留地獻上各自的絕技。
尤其隱匿在樹叢草間眾多的蟬,太陽越曬,叫得越響。蟲們使勁地抖動翅膀,無所顧及地亮開嗓門“姐呀姐呀”、“嘶必啞嘶必啞”、“嘰咕嘰咕苞秀”不停地嘶叫,很投入很動情地演唱起來。伴隨清瑩的溪水蜿蜒起伏,時而打著漩兒急流高歌,時而緩緩地低聲吟唱,把炎熱的天氣渲染得有了不同的韻味。
我原以為所有的蟬都會鳴唱。后來閱讀科普書籍《花園里的秘密?蟬》,方知并不是每只蟬都會唱歌,那些唱歌的都是雄蟬。如傾心細聽蟬鳴,便會聽出雄蟬們用不同的鳴叫聲來完成不同的行動。集合時的叫聲高昂激越,求偶時的叫聲輕快而綿長,像說不盡的甜言蜜語,遇有危險時的叫聲則粗厲急促,像拉響的警報……
日頭到嶺夜幕降臨,蟋蟀演唱會開場了。嬌小玲瓏的金鈴子,睜開綠色的復(fù)眼,“l(fā)i…li…li”,節(jié)奏短促,連續(xù)鳴叫,既有金屬聲的響脆,又有環(huán)聲的玉潤,逗得渾身油光閃亮的油葫蘆:“居…,優(yōu),優(yōu),優(yōu)”的振翅高歌;接著細狹的麥桿蟋:“齊,齊,齊,齊(Qi)”,節(jié)奏緩慢,輕悠唱和;無數(shù)螢火蟲搖曳著從山溪草叢升起,閃著銀白靈動的亮光飄忽地穿來穿去,猶如古代仕女“翩翩者x,載飛載下。”;此時晝伏夜出的紡織娘,也歡快地唱起了“織,織,織,織”的主旋律,音高韻長,時輕時重,猶如紡車轉(zhuǎn)動,賽過那催眠曲,讓辛苦了一天的人們,甜甜蜜蜜地進入夢鄉(xiāng)。
蟋蟀優(yōu)美動聽的歌聲并不是出自它的好嗓子,而是它的翅膀。仔細觀察,你會發(fā)現(xiàn)蟋蟀在不停地震動雙翅,難道它是在振翅欲飛嗎?當(dāng)然不是了,翅膀就是它的發(fā)聲器官。因為在蟋蟀右邊的翅膀上,有一個像銼樣的短刺,左邊的翅膀上,長有像刀一樣的硬棘。左右兩翅一張一合,相互摩擦。振動翅膀就可以發(fā)出悅耳的聲響了。每到繁殖期,雄性蟋蟀會更加賣力地震動翅膀,用動聽的歌聲,尋找佳偶。其中歌王當(dāng)屬長顎蟋蟀。體長可達20毫米左右,觸角長約35毫米,因兩顆大牙向前突出,故名長顎蟋蟀,俗稱克斯,雄蟲遇雌蟲時,其鳴叫聲可變?yōu)椋骸斑筮笾、唧唧吱”,交配時則發(fā)出帶顫的“吱……”聲。
雄蟲好斗,當(dāng)兩只雄蟲相遇時,先是豎翅鳴叫一番,以壯聲威,然后即頭對頭,各自張開鉗子似的大口互相對咬,也用足踢,?蛇M退滾打3~5個回合。然后,敗者無聲的逃逸,勝者則高豎雙翅,傲然地大聲長鳴,顯得十分得意。
蟋蟀因其能鳴善斗,自古便為人飼養(yǎng)。據(jù)記載,中國家庭飼養(yǎng)蟋蟀始于唐代,當(dāng)時無論朝中官員,還是平民百姓,人們在閑暇之余都喜歡帶上自己的“寶貝”,聚到一起一爭高下。據(jù)研究,蟋蟀是一種古老的昆蟲,至少已有1.4億年的歷史。
童年舊居建于上世紀五十年代,屬土木結(jié)構(gòu)的平房,兩間住房與廚房連通,沒有衛(wèi)生間。起夜路過廚房常見到一種叫灶馬的蟲子,長得像蟋蟀,又像蝗蟲,它們喜居在灶臺上,不用飽受夏季的火熱和冬季的寒冷,一年四季都可歡快的鳴叫。灶馬的叫聲不甚響亮,雖音色不佳,但若有幾只同時“唧唧唧”地叫成一片,倒也十分熱鬧。
蟲們隨心所欲,不講什么規(guī)矩,近乎雜亂無章的演唱,卻讓人感到灑脫自然、清新別致、韻味綿長。沒有誰能阻止蟲們的鳴唱。那樣的音樂比江河的波濤聲,堅冰的破裂聲,山巖的崩塌聲,金屬物的撞擊聲或摩擦聲要美妙一千倍,精彩一萬倍。因為那是生命的聲音!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zé)聲明:本文僅限學(xué)習(xí)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