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對象:思政課教師;
教學目的:引導高校思政課教師加強理論學習、提升教學水平,增強學生在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過程中的獲得感;
教學形式:講解+討論。
黨課背景: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在我國將進入新發(fā)展階段、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處在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具有全局性、歷史性意義的重要會議。認真學習好宣傳好貫徹好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是當前全黨和宣傳思想工作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思政課作用,拓寬學習渠道,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增強吸引力感染力,讓全會精神在思政課堂上真正“活”起來。
有虛有實,讓全會精神在思政課堂“真”起來
思政課教師政治要強、視野要廣,這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旗幟鮮明、育人效果顯著的重要保證。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在思政課堂上的呈現(xiàn)要站位高、理論深、視野寬,但這并不意味著全會精神是“空中樓閣”“鏡花水月”,而是要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引導學生弄清楚“是什么”“為什么”“如何做”三個基本問題。
一方面,思政課教師要通過生動、深入、具體的橫向與縱向比較,用寬廣的國內視野、國際視野、歷史視野,把“‘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的深刻內涵”“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等關鍵性問題講清楚、講明白,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領學生。
另一方面,引導學生走出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利用實踐教學增強全會精神的親近感、真實感、時代感,既教育學生立鴻鵠志、做奮斗者,又引導學生知行合一、做實干家。與此同時,對于西方鼓吹的“中國崩潰論”“中國威脅論”等錯誤思想,思政課教師還要注意加強意識形態(tài)風險防控,幫學生把好政治關,自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在教學中凡涉及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態(tài)度等重大原則問題,必須旗幟鮮明、理直氣壯,決不能有絲毫的含糊和松動。
有棱有角,讓全會精神在思政課堂“活”起來
讓全會精神“活”起來,需要思政課教師幫學生把把脈、通通經絡,讓學生能夠透過現(xiàn)象看到本質,透過政策文件看到背后的實踐來源與理論基礎。
對于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的重大意義、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邁出的新步伐、“十四五”發(fā)展藍圖和2035年遠景目標等重大理論問題和現(xiàn)實問題,思政課教師要以堅定的信仰、淵博的學識和深厚的理論功底,用好用活“中國元素”“中國案例”,予以準確、形象的闡釋,讓全會精神更富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真正在學生心底生根、發(fā)芽、結果。
有棱有角的思政課,“棱”和“角”是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也是學生理解和內化全會精神的關鍵抓手。有棱有角、棱角相連,進而才能有點有面。思政課教師要著力打造全會精神在思政課堂的“棱”與“角”、“點”與“面”,構筑全會精神的“四梁八柱”,讓學生通過歷史成就、歷史變革、歷史發(fā)展領悟到有棱有角、有點有面、層次清晰、系統(tǒng)全面的全會精神,進而逐步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yǎng)、增長知識才干,培養(yǎng)奮斗精神、勇于擔當作為。
有情有義,讓全會精神在思政課堂“燃”起來
我們常講,思政課教師情懷要深、人格要正。思政課教師要保持深厚的家國情懷,在骨子里銘刻著國家和民族,在黨和人民的偉大實踐中關注時代、關注社會,汲取養(yǎng)分、豐富思想。
針對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的歷史方位、我國發(fā)展面臨的新環(huán)境與所處新階段等重點、難點、熱點、焦點問題,思政課教師要用扎實的理論功底贏得學生、用深厚的情懷感染學生、用真理的力量引領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切實增強全會精神在思政課堂的感染力和傳播力。
全會精神是有理有據(jù)、有根有魂的,同樣也是有情有義、有張力有溫度的,全會精神中的學理性、科學性需要思政課教師去闡釋清楚,這種張力和溫度也需要思政課教師去培育和點燃。全會擘畫的“十四五”發(fā)展藍圖和2035年遠景目標,關系每一個中國人的福祉,需要億萬中國人民在民族復興的巨輪上貢獻智慧和力量。思政課教師要把這一點講清楚、講明白、講透徹,讓全會精神“潤”進學生心里,點燃學生的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引導學生自覺融入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不懈奮斗之中。
有滋有味,讓全會精神在思政課堂“新”起來
思政課教師既要敢于啃“硬骨頭”,又要善于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讓全會精神在思政課堂上變得有滋有味。
讓全會精神在思政課堂“新”起來,既要做到授課內容“因時而進”,講清楚新階段、新任務、新發(fā)展、新目標,又要做到授課方式“因勢而新”,用好新頭腦、新方法、新媒體、新元素。在這一過程中,應注重發(fā)揮網絡新媒體的重要抓手作用,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專業(yè)挖掘思政教育元素、創(chuàng)新思政教育資源,倡導啟發(fā)式、體驗式教學,尊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接受特點,不搞“一刀切”“大網撈魚”,善于用“廚師精神”抓住每一個學生的“胃口”,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更為主動、更為深刻地理解全會精神。
堅持灌輸式和啟發(fā)性相統(tǒng)一,引導學生在學習、理解和內化全會精神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讓學生感到“柳暗花明”,使宣傳教育“水到渠成”。在思政課堂上,有滋有味的全會精神不再是難啃的理論“硬骨頭”,而是讓學生充滿希望、點燃激情的思想力量,引導他們銘記使命擔當,將個人前途和國家命運炙熱相融,爭做新時代奮進好青年。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