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社會底層的曙光——讀《悲慘世界》有感 本文簡介:
來自社會底層的曙光——讀《悲慘世界》有感李濤最近拜讀了外國名著《悲慘世界》,越讀越覺得內(nèi)涵雋永,仔細品讀之后,被書中主人翁堅持不懈、不屈不撓的精神所感動,獲益良多。這是法國大文豪雨果于1862年發(fā)表的一部長篇小說,故事圍繞主人翁獲釋罪犯冉阿讓試圖贖罪的歷程,將法國的歷史、宗教信仰、建筑、政治、軍事等
來自社會底層的曙光——讀《悲慘世界》有感 本文內(nèi)容:
來自社會底層的曙光——讀《悲慘世界》有感
李濤
最近拜讀了外國名著《悲慘世界》,越讀越覺得內(nèi)涵雋永,仔細品讀之后,被書中主人翁堅持不懈、不屈不撓的精神所感動,獲益良多。這是法國大文豪雨果于1862年發(fā)表的一部長篇小說,故事圍繞主人翁獲釋罪犯冉阿讓試圖贖罪的歷程,將法國的歷史、宗教信仰、建筑、政治、軍事等融入故事情節(jié)之中,從冉阿讓人性轉(zhuǎn)變的角度,揭示了人類與邪惡之間堅持不懈的斗爭過程,書中穿插了當時法國大革命動亂的背景,刻畫了拿破侖滑鐵盧戰(zhàn)役失敗的生歷史面貌,繪制了一幅規(guī)模龐大的社會和政治生活圖畫。故事情節(jié)錯綜復(fù)雜、設(shè)計巧妙、跌宕起伏。雨果力圖表現(xiàn)嚴刑峻法只能使人變得更加邪惡,而通過人道主義精神對人進行道德感化反而是很好的處理問題的方法,他借主人翁之口說道:“最高的法律是良心”。那一刻,我深刻的理解了“法律是道德的底線”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悲慘世界》一書對各種畫面的描繪手法,遠遠超出了表現(xiàn)歷史背景與敘述人物故事經(jīng)歷的需要。更為重要的是,在作者看來,無論身處哪一個階段,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民的生活處境都同樣悲慘艱難。書中描述了在逃犯冉阿讓和流落街頭的婦女芳汀,還有她的女兒珂賽特三位中心人物的悲慘遭遇,深刻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中善良純樸的勞動人民注定要陷入受壓迫、受歧視、受凌辱境地的必然命運,憤怒地譴責和控訴了造成這一切不合理和不公平現(xiàn)象的原因。冉阿讓、芳汀與珂賽特的故事都說明了這一點,可以說,作者想要描述的就是生活在那個時代的窮苦人民生活的悲慘畫卷。雖然主人翁冉阿讓的人生道路始終伴隨著艱辛坎坷,充滿了傳奇色彩和法國社會與生俱來的浪漫主義基調(diào)。
冉阿讓本是一個誠實善良的勞動者,他天性善良,是社會的殘害、法律的懲罰、現(xiàn)實的冷酷讓他開始對社會產(chǎn)生了懷疑,失去了信心,進而對社會進行盲目的報復(fù),最終犯下了讓自己終身悔恨的錯誤,而這種悔恨又讓冉阿讓產(chǎn)生了一種新的更深的覺悟,最終促使他在精神人格方面上升到了一個更高的境界。冉阿讓并不是一個復(fù)雜的人,從出身、經(jīng)歷、品德、習性各方面來說,他都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勞動者,只有能夠生存下去,他就不會反抗,而是循規(guī)蹈矩,勤奮勞作。他體現(xiàn)了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勞動人民是優(yōu)秀品質(zhì),同時他也是被壓迫、被損害、被侮辱的勞苦大眾的代表。他的整個人生經(jīng)歷與命運,都具有一種崇高的悲愴性,這種有社會代表意義的悲愴性,使得《悲慘世界》成為勞苦大眾在黑暗社會里掙扎與奮斗的一曲悲壯史詩。
《悲慘世界》中通篇沒有提到一個“悲”字,全書卻處處被一層似有若無的悲傷籠罩著,看似平靜簡單的語言,卻讓人心生涼意,對被奴役的勞苦大眾產(chǎn)生深深的同情,這種情感,對于細心和感情細膩的讀者來說,從書的一開始便能讓體味到。
冉阿讓可以在自己已經(jīng)蒼老不堪的身軀上背負起一個受了傷的年輕人,穿過整個巴黎市區(qū)的下水道,那個時候,他的身體從未有過的康健,他甚至健康得可以再活上一個六十年。他把柯賽特視為自已的女兒,讓他這個一直孤身一人,從沒愛過,也從未領(lǐng)略過父親、朋友感情的人得到了極大的安慰?沦愄爻闪怂械奈ㄒ涣凉,唯一給他帶來過歡樂、幸福和溫暖的人。于是才有了后來的結(jié)局,當柯賽特與馬呂斯結(jié)婚后,他經(jīng)受不住寂寞的侵襲,孤獨的折磨,在那樣舒適、富足、美好的家中迅速地衰老和逝去。
冉阿讓作為故事的主角,經(jīng)歷了煉獄般的監(jiān)獄生活、渾渾噩噩的流浪、功成名就當市長的時期以及被追殺的逃亡時期和最后隱居的時期。他本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勞苦大眾,因為家境所迫,偷了一個面包,進而整個人生的軌跡都發(fā)生了改變。冉阿讓的身上透出一種魅力,一種讓人佩服的道德。從一個犯人到一個讓人尊敬的善良的為別人服務(wù)的高尚的人,冉阿讓做出了這種偉大的轉(zhuǎn)變,體現(xiàn)出一種人文精神,是對人性道德的歌頌。
這部聞名遐邇的世界名著,把荒蕪慘淡世界中人性的種種改變盡收眼底,讓我不禁感嘆人性的微妙,也不得不感嘆當時的階級社會對待窮人的殘暴;感嘆當時法國觸目驚心的社會現(xiàn)實;感嘆人們爾虞我詐的陰險;更感嘆那些平凡而又普通的人民,那些心中充滿愛和希望的人,為了反抗社會的不公而做出的偉大犧牲。
作者雨果把法國底層人民的苦難,歸之于法律和習俗所造成的社會壓迫。整部小說的目的在于揭露這種社會壓迫如何把人間變成地獄,并且使人類與生俱來的幸運遭受不可避免的災(zāi)禍。《悲慘世界》這本書,深刻體現(xiàn)了作者對底層勞動人民深切的同情,同時又表現(xiàn)了對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強烈的諷刺和抗議。
讀過這本書,我被書中那種仁慈博愛的道德正義的力量所感動。主人公就像來自社會底層的唯一一絲曙光,為人們帶來光亮,照亮人們前進的方向。愿我們身邊多一些光明使者,傳遞無私、善良的精神,雖然在書中當時那種黑暗殘暴的社會里,這種力量實在是微小。但是現(xiàn)在,在中國,這種精神卻得到了發(fā)揚。只要我們每個人都奉獻出一份愛心,社會就會變得更和諧,世界將變得更和平。“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驀然間,我的耳畔又想起了韋唯《愛的奉獻》的動人旋律……
來自社會底層的曙光——讀《悲慘世界》有感 本文關(guān)鍵詞:曙光,有感,悲慘世界,社會底層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