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記靜安先生的作文 本文簡介:
記靜安先生高一4班卞玉珂隔著流年,將目光投向上世紀的圓明園。斷壁頹垣間,他孤鴻般悲涼的影兒若隱若現(xiàn),我見他落寞倚靠著頹圮的廢墟,見他眼中的淚光染上星星血色,見他從容地,決絕地縱身一躍。他為一個時代的結束畫上了悲愴的句號。他是靜安先生,他是王國維。他于文化上的造詣自不必多說,一本《人間詞話》被多少文人
關于記靜安先生的作文 本文內容:
記靜安先生
高一4班 卞玉珂
隔著流年,將目光投向上世紀的圓明園。斷壁頹垣間,他孤鴻般悲涼的影兒若隱若現(xiàn),我見他落寞倚靠著頹圮的廢墟,見他眼中的淚光染上星星血色,見他從容地,決絕地縱身一躍。
他為一個時代的結束畫上了悲愴的句號。
他是靜安先生,他是王國維。
他于文化上的造詣自不必多說,一本《人間詞話》被多少文人奉為經典。我極愛賞詞,從前只覺那些遣詞造句極風雅,那些愛恨離愁極荒唐,不過門外漢一個。他愛詞,也懂詞。書中開頭的“物我之境”淺顯精妙,于伊始便讓你領悟其中意趣,以閨情之詞映“人生三境”,也唯有他能信手拈來,游刃有余地應用這感傷抒懷之句,境界之高,我等實難望其項背。他懂詞,也善詞,印象最深的《采桑子》中,那一句“悲也飄零,歡也飄零,都作連江點點萍”字字泣血,是極致的痛楚后萬念俱灰的悲號,如果可以,他本該是瀟灑恣意的詞人,奈何,奈何……
奈何封建衰,滿清亡。他以生命為筆,蘸著圓明園中冷到徹骨的水,為這石破天驚的尾聲刻下遒勁的句號。一個王朝在歷史的長河中漸漸隱去,而他最后華麗的凋零卻凝成永恒,于清寂中仍時時扣動著后人的心扉。我曾困惑,曾嘆惋,封建衰亡乃歷史必然之進程,滿清強弩之末又何嘗不是開啟下一光輝時代的大門!為何,為何,他執(zhí)意要以死明志,以身殉國?
后來學到《湖心亭看雪》,亡國后不改年號的張岱,讓我有些明了。那是一種難以割舍的情懷,思思縷縷纏繞心頭,是保護亦是束縛,于一時半刻間陡然斷裂,你叫他如何承受?他也知滿清專制,知封建腐朽,也能隱約覺出這巨大的動蕩后是涅槃,是新生,是一切歸零春光乍好的新時代。
但他的心早已隨之而去,隨那可稱得上信仰的念想而去,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哪怕是污穢,是不堪,是光鮮下埋著的卑劣,我亦毫不猶豫飲下,我甘之如飴,我自食這苦果。我不為誰,為了自我,我坦蕩抉擇,我忠于自我,我為靈魂深處的顫栗而活,為我的時代取舍,結果如何,任后人評說。
我不是誰,我只是我;我不為誰,我只為我。
所以那日圓明園里的一躍,我猜測不止絕望與哀愁,那同樣是勇敢,是無畏,是忠于內心的至死方休,或許對于他,這已是最好的選擇,我尊重且敬畏,這獨一無二的,轟轟烈烈的抉擇。
恍惚間見到闌珊燈火,你在其中釋然一笑,萬物失色。
點評:
“往往以沉重之心情,不得已之筆墨,透露宇宙悠悠、人生飄忽、悲歡無據之意境,亦即無可免之悲劇”王國維的文學作品風格也正是自身命運的折射。作為著名學者、國學大師、古史地學家、詩人、文藝理論家、古文字學家等眾多身份集于一身的王國維先生,在短短的一篇文章中,若作全面的評價很難。然而,作者以人物評傳式寫法,選取了他的悲劇命運這一角度作評述。寫作中評述結合,很大氣。
關于記靜安先生的作文 本文關鍵詞:靜安,作文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
公文素材庫友情提示:本網站所有內容為共享上傳提供,不涉及任何商業(yè)利益,本站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Copyright © m.seogis.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共享時代 共享你我他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