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當前國際形勢分析
201*當前國際形勢分析
201*年以及過去的201*年國際經濟、政治、安全形勢錯綜復雜,世界多極化進程不斷加快。國際經濟在緩慢和不平衡中復蘇,不確定因素仍然很多。國際安全形勢不容樂觀,朝鮮半島安全不容樂觀、中東戰(zhàn)火紛飛、伊朗核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非洲大面積軍事沖突以及中國與周邊國家領土紛爭愈演愈烈。201*已經走過大半,我們期待合作,期待和平、期待發(fā)展、期待綠色。
簡單地從幾個大國來看:美國力不從心,已經進行了戰(zhàn)略調整,高調重返東南亞,以遏制中國;歐盟與歐元區(qū)受到國際金融危機嚴峻考驗,歐洲領導人正竭力與危機奮戰(zhàn);俄羅斯痛感資源出口依賴型經濟結構的弊端,決定加大外交為經濟現(xiàn)代化服務的力度;日本經濟本來就萎靡不振,在經歷9級地震后,國家經濟更是遭受重創(chuàng),政府公信力下降;中國外交活躍主動,在國際經濟復蘇、全球綜合治理、地區(qū)形勢穩(wěn)定等方面發(fā)揮了越來越重要作用,但國內CPI持續(xù)上漲、與周邊國家間領土爭端成為影響中國發(fā)展的最主要問題。
1.中日釣魚島問題與中日關系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但是近一個世紀以來,日本軍國主義者和日本右翼勢力一直對中國的釣魚島存有野心。自二戰(zhàn)后以來,在日本政府的縱容下,日本一些右翼分子已多次到中國的釣魚島上制造事端,企圖制造釣魚島是日本領土的假象。釣魚島位于中國臺灣省基隆東北約102海里處,距中國福建、浙江沿岸174海里。釣魚島列島地處中國東海大陸架南側邊緣地帶,其西北側與臺灣省處于同一地質構造,與日本的沖繩列島、八重山群島并無相同的地質聯(lián)系。每當中國漁政船出現(xiàn)在釣魚島海域,幾乎都會引發(fā)日本政府以及媒體的強烈關注。日本的電視臺多次播放了中國漁政船巡航釣魚島時的畫面,并且都強調了“中國漁政船的先進性”。日本《讀賣新聞》還觀察到了漁政310船上裝備的武器,并認為“軍用帳篷”包裹下的是“重型武器”。在釣魚島問題上,日本國內的右翼勢力則是聞風而動。日本《時事周刊》于1990年12月1日發(fā)表題為《右翼建燈塔點燃的尖閣群島問題》一文,披露日本右翼團體“日本青年社”1978年就在釣魚島上建立燈塔,顯示“日本主權”;1988年又開始修建新燈塔,而且“自設計階段起便得到海上保安廳的指導”。1996年7月14日,又是這個“日本青年社”在釣魚島的北小島上設置了一座燈塔,目的在于讓燈塔列于海圖以造成國際社會承認釣魚島是日本領土的事實。7月17日,日本官房長官就這一事件答記者問時一方面對此表示擔心,怕引出外交糾紛,另一方面又表示,“尖閣群島的所有權依然屬于日本!保吩拢保溉眨袊饨徊堪l(fā)言人對此表示“嚴重關注”,重申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固有領土的原則立場,并要求日本政府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由此產生的不良影響。然而,9月9日,“日本青年社”又在北小島北端更換新燈塔,隨后還向日本有關當局提出將燈塔作為正式航標的申請。9月10日,中國外交部亞洲司負責人就此事向日本提出了強烈抗議,指出:日本政府對右翼勢力采取放任和縱容的態(tài)度進一步助長了他們的行為。日本方面對此予以否認。日本還極力試圖利用日美安全保障條約作為后盾來堅持其在釣魚島問題上的強硬態(tài)度。為了維護中日關系的大局,中日雙方還是一致同意冷靜對待釣魚島問題。9月24日,中日兩國外長在會談中指出,“不能因這一問題而損害整個中日關系”,同意繼續(xù)“擱置”。日本方面還表示,將不正式承認右翼團體在釣魚島設置的燈塔。不過,日本強調,“作為政府來說,態(tài)度是不獎勵、不干預、不支持”。這意味著實際上仍是一種默認的態(tài)度。中日關系,和則兩利,斗則俱傷。要維護“和則兩利”這個中日關系的大局,不讓中日關系背離兩國人民世代友好的愿望,就必須同日本右翼勢力破壞中日友好關系的行為進行堅決的斗爭,這是擺在中日兩國面前的一個重要的外交課題。
2.朝鮮核問題
201*年朝鮮核試驗是朝鮮自201*年起的第三次核試驗,201*年2月12日,朝鮮宣布成功進行了一次地下核試驗,并稱此次試驗的是小型輕量的原子彈,同時多國宣布有可能檢測到了與此相同的地震對此,日本要求聯(lián)合國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韓國提升了軍隊的警戒程度。此外,美國和日本還緊急出動飛機來確認輻射特征。
朝鮮半島形勢因朝鮮擁核而面臨新的復雜性。11月29日,韓美聯(lián)合軍演進入第二天,兩國出動艦載機等武器進行了高強度戰(zhàn)術訓練。美國航母參加演習并派出了“喬治華盛頓”號核動力航母、J-STARS監(jiān)視機、9600噸級巡洋艦和9750噸級驅逐艦參加當天的演習但是韓國取消了定于30日在延坪島舉行的實彈射擊演習。朝鮮媒體當天發(fā)表評論,稱美韓聯(lián)合軍演是“新挑釁”。但由于中、韓、俄強烈反對武力解決朝核問題,加之美國受困中東,無暇東顧,因此,從近期看,美國軍事打擊朝鮮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從長遠看,朝核問題仍可能出現(xiàn)輪番升級,但各方均會努力控制升級的勢頭,避免出現(xiàn)戰(zhàn)爭
中國周邊的問題從朝鮮半島到日本到臺灣到菲律賓越南印度緬甸一直到蒙古C形包圍,此起彼伏,背后都是美國那只戰(zhàn)略魔術師的手在操弄。中國是食草動物的思維,猛獸都在眼前了還不急不忙,只是會說形勢復雜。其實,作為一個大國,是必須要有安全縱深的,絕不會允許身邊有另外一個大國的勢力滲透,現(xiàn)在連中國內部都被滲透成那個樣子,令人痛心。好在中國人民覺醒了,很多人還不相信中國周邊的局勢會危險成那個樣子,一些學者還說我危言聳聽,今天,大多數(shù)人都不懷疑這一事實了。醒來就好辦了,危險程度就降低了。中國人又勇敢又智慧,美國激活了那么多問題,我也要激活更多的中國同胞,一起參與到保衛(wèi)祖國建設祖國,防備外部威脅,打擊內部反華勢力的斗爭中來。
擴展閱讀:當前國際形勢與政策分析 201*年
當前國際形勢與政策分析201*
社科201*年12月26日
摘要:世界離不開中國,中國更需要世界。后危機時代的中美新一輪博弈將會出現(xiàn)全面性和高危性的特點,面對兩國關系戰(zhàn)略抉擇的十字路口,維基解密也難以給出確定的答案,最終雙方將會何去何從?作為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博弈的重要平臺,金磚四國峰會的影響是世界性的亦是具有區(qū)域決定性的,真金能否經得住錯綜復雜的世界局勢的層層考驗,又能否成功吸納新的成員擴大自身影響?一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讓歐洲得到了“負翁”的頭銜,“歐洲油桶”利比亞的地緣政治影響似乎也跨出非洲國界直逼歐洲,后金融危機時代,昔日的貴族是否會一分為二在貨幣意義上成為“硬歐洲”和“軟歐洲”?非洲走上復興的道路,取得了蔚為可觀的建設成就,但發(fā)達國家企圖獨霸非洲市場,唯恐非洲擺脫其掌控,非洲能否取得真正的獨立,而不是成為大國之間利益博弈的暗箱?一場大地震致使日本的核泄漏產生了比真正的核爆炸還要深遠的影響力,度盡劫波的日本如今仍是“余震”不斷,日本能否強勢回歸,再次成為世界眼中的重量級選手?
回顧201*,楊潔一語道破,其鮮明特點是“變革”和“合作”。在國際金融危機后,世界經濟在曲折中艱難復蘇,世界大變革、大調整、大發(fā)展的趨勢不斷深入,世界經濟治理機制的改革也在不斷向前推進,新興經濟體在迅速崛起。因此,世界力量的對比正在向著漸趨、均衡的方向發(fā)展。
關鍵詞:國際局勢,中美關系,金磚四國,中歐關系,中非關系,中日關系
淺談中美關系
歲月漫漫,中美關系一波三折,折射出近百年來國際風云的變幻莫測。兩國在摩擦中不斷增進友誼,在競爭中不斷強調共贏。在新世紀,在201*,中美關系穩(wěn)定發(fā)展,必將為世界和諧、平穩(wěn),乃至繁榮、進步和發(fā)展做出更大的貢獻。不難發(fā)現(xiàn)中美關系正出現(xiàn)著戲劇性的變化
回顧歷史,20實際上半葉,中國由受到歐美列強的侵略到二戰(zhàn)時中美合作共同抵御法西斯,并最終取得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可以說,中美關系在這段時間比較甜蜜,特別是民國政府和美國通力合作,打倒日本法西斯,并收回寶島臺灣,不得不說,正式由于得到美國的支持,中國才順利進入聯(lián)合國并成為五個常任理事國,事實上,根據《波茨坦公告》的蘇美兩大陣營劃分勢力范圍,民國政府領導的中國是劃分在美國的陣營的,所以才得以順利進入聯(lián)合國五常。
當然,抗戰(zhàn)后,內戰(zhàn)爆發(fā),共產黨取代國民黨統(tǒng)治中國,蜜月結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一邊倒向社會主義蘇聯(lián),中美也走上了全面對抗,從太平洋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到朝鮮戰(zhàn)爭真槍實彈的對抗,可以說中美關系完全跌入低谷,中美誰也沒有取得朝鮮戰(zhàn)爭的勝利,雙方的停戰(zhàn)協(xié)定意味著朝鮮戰(zhàn)爭至今只是休戰(zhàn)停戰(zhàn)而不是結束,從一定意義上講,朝韓一直還處在戰(zhàn)爭中。
韓戰(zhàn)結束,尼克松上臺后,中美關系走向緩和,加上中蘇關系惡化,還有乒乓外交,1972年,尼克松總統(tǒng)實現(xiàn)訪華,中美簽署《上海公報》。此后,卡特總統(tǒng)執(zhí)政后,中美于1978年12月簽署《中美建交公報》,從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實現(xiàn)關系正;,從而揭開兩國關系史上的新篇章。
改革開放和中美關系正常化是同步啟動的,而中國的改革開放為中美關系的發(fā)展增添了強大動力。中美在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領域的交流日益活躍。、當然,時至今日,臺灣問題、人權問題、民主建設、南海問題等仍舊導致中美之間摩擦不斷,但發(fā)展是大勢。增加信任、減少麻煩、發(fā)展合作、不搞對抗是中國政府處理中美關系的基本政策,然而美國作為全方位的超級大國,以全球事務為己任,奉行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不斷干涉各國各地區(qū)事務,企圖建立以美國為首的國際新秩序。
Historyletitbe,在現(xiàn)在和可預見的不遠的未來,特別是進入奧巴馬時代,在“胡奧會”之后,中美關系又將如何發(fā)展呢?
國際金融危機發(fā)生時正是奧巴馬競選的時候,在奧巴馬上臺之前布什執(zhí)政的八年期間,中美關系基本上是一帆風順的,也不是說沒有問題,大的趨勢平穩(wěn)但小的問題相信大家仍會記憶猶新。如,布什會見達賴喇嘛,美國也向臺灣出售武器,但因為美國的首要任務是反恐,在這一點上,中美之間永遠有著堅定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美國亦需要中國的支持來推進反恐的新步伐。
奧巴馬上臺時,金融危機已經發(fā)生并且開始深化,此時中美兩國關系開局的時候應該說還是比較好的。美國覺得最重要的問題是金融穩(wěn)定和國內就業(yè),美國經濟的復興也需要開發(fā)新能源,還有國內的醫(yī)療改革和社會保障問題等等。
奧巴馬剛接手深陷泥潭的美國,國內一團糟,而要開始做是事情還有很多,而美軍在伊拉克卻也深陷泥潭難以自拔,沒有完成撤軍,此時美國無心去挑動中美關系,更重要的是此時的美國在許多國際問題和經濟和國債問題上需要中國的幫助,因此,精明的奧巴馬刻意回避挑起美國傳統(tǒng)上喜歡挑的中國神經。
當然,美國不挑事端,不代表美國放棄干涉中國事務,其實無論是奧巴馬本人還是希拉里,均反復強調中美關系對兩國而言是“最重要的雙邊關系”,希拉里更打破常規(guī),將首訪放在東亞,并將中國作為亞洲之行的重頭戲,盡管出現(xiàn)財長蓋特納“操縱匯率論”及“買美國貨”等風波,但未釀成兩國關系的重大事件,中美關系開局良好。
隨著201*年的到來,隨著伊拉克撤軍和阿富汗局勢好轉,美國在西藏問題、雙邊貿易、人民幣匯率、臺灣等問題上表現(xiàn)出一些動作,無論美國做出什么舉動的出發(fā)點都是國家利益,美國奉行:保護一個作為自由國家的美國,使其根本制度和價值觀免受侵犯;美國利益遍及全球,“美國利益永遠第一”;美國是西方民主制度的楷模,美國“受上帝之委托,有責任和義務將美國模式向全球推廣”。
所以中美關系不會一帆風順,但也不會天翻地覆。總之,一個良好的中美關系不僅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促進亞太地區(qū)乃至世界的和平、穩(wěn)定、繁榮。中美應當堅持從戰(zhàn)略高度和長遠角度出發(fā),加強對話和交流,增進互信和合作,相互尊重和照顧彼此核心利益,妥善處理分歧和敏感問題,盡快推動建立完善中美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機制。
中國和金磚四國:一種真正而有條件的伙伴關系
“金磚四國(BRIC)”是由高盛首席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于201*年世紀之交之際提出,是由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四國的英文名稱首字母縮寫而成!敖鸫u四國”這一概念的發(fā)明者高盛公司認為,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都是人口大國、都信奉市場化改革,并且這四個國家在某一產業(yè)上的規(guī)模在新興經濟體中都獨占鰲頭,并且都以很快的經濟增長速度在全球經濟體中脫穎而出,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就。不僅如此,“金磚四國”中每個國家之間所具有的比較優(yōu)勢產業(yè)還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如巴西是世界的農業(yè)大國,有世界“原材料的供應地”之稱;中國的制造業(yè)領先全球,是“世界制造業(yè)的工廠”;印度的軟件業(yè)在世界市場中具有顯赫的地位,素有“世界辦公室”之名;而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國,有“世界能源加油站”美譽。因此,我們可以直觀的認為:巴西的農業(yè)+中國的工業(yè)+印度的服務業(yè)+俄羅斯的資源=完整的新興市場。中俄關系英雄所見略同
世界上不可能再有兩個“大國”像中國與俄羅斯一樣靠的如此之近4330KM的邊境線,62年全方位深層次的建交,外交上都擁有過多位大有作為的領袖,都是在世界大戰(zhàn)中盛產英雄的國度。因此,兩國有著根植于歷史的大國認同感。俄羅斯總理弗拉基米爾普京表示,俄羅斯在最敏感問題上一貫支持中方,“北京的態(tài)度就是我的意思”,其中包括臺灣問題,并打算進一步考慮北京方面的利益。中俄關系總體上是“求同存異,和諧共榮”。十幾年來,中俄加強在政治、經濟、人文、科技、軍事等領域的合作。201*年和201*年兩年時間,中俄兩國在這兩個“國家年”活動中共舉辦了500多場活動,加深了兩國人民的了解和友誼,其他領域也開展了廣泛而深入的合作,如貿易、投資、能源、科技、環(huán)保、地方等領域均取得了長足進展,中國人民對十分珍惜同中國合作的外國政要好感度隨之增加。俄羅斯領導普遍反對世界霸權主義,而作為世界最大發(fā)展中國家的中國,人民熱愛和平,不稱霸、求和諧這些年,俄羅斯和中國之間在多數(shù)國際問題上持有著相同的立場和看法,如對伊戰(zhàn)問題、朝核問題、反恐問題、人權問題等。尤其突出的是,俄羅斯在車臣問題上,普京總理寧愿冒著與西方決裂的危險也不允許俄國經受屈辱,寧愿背負專制獨裁的惡名也不愿看到分裂主義分子存在。金融危機過后,中俄的合作領域向著多元核心的縱深發(fā)展,兩國的立場的一致性在國際能源問題、全球氣候問題以及可持續(xù)發(fā)展等問題上進一步鞏固和加強。但也應當看到,中俄的之間的摩擦從未中斷過。漫長的中俄邊境線為兩國提供了邊貿優(yōu)勢的同時,也為不法移民提供了便利。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加工廠,能源緊缺,而俄羅斯有著豐沛的能源但自身制造業(yè)成就卻不突出,兩國有著經濟互補的天然性的同時,貿易保護、能源限制、經濟制裁時有發(fā)生,畢竟,本國利益永遠至上。
因此,在兩國真正的認同的道路上,路漫漫其修遠兮,仍需兩國來求索。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楊潔談到中俄關系啟示,回顧歷史,展望未來,萬事以誠為本,信為先。相信,兩國的未來會本著立足于現(xiàn)實、根植于歷史的態(tài)度,求同存異,和諧共榮。中印關系兩大文明古國歷史與現(xiàn)代的博弈世界上也不會有對人類發(fā)展進程做出了不可磨滅、會永恒記載于人類文明史冊的兩大文明古國像中國和印度一樣靠的很近,但卻有離得很遠,產生了泰戈爾詩句中的“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歷史上中印兩國分明互有雙方的影子,如果拿一面鏡子放在兩國中間,看到的可能則是“一對既相同又不同的兩姐妹”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兩個數(shù)字:13億和12億,均是文化得以保留至今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農業(yè)為主,制造業(yè)大國,國內貧富差距明顯、兩極分化嚴重。兩國人口加起來超過世界人口的1/3,如果兩國人民用一個聲音講話,那就是世界的最強音。中印兩國都是文明古國,兩國人民在各自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斗爭中曾相互同情、相互支持。兩國都在二戰(zhàn)后擺脫了西方列強的壓迫,走上了獨立發(fā)展的道路,目前,兩國同樣肩負著發(fā)展經濟、改革經濟結構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任,兩國的迅速發(fā)展不僅意味著亞洲的崛起,25億人口在125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所創(chuàng)造的財富還將不可阻擋地牽引整個世界的發(fā)展。這一切的一切,使得中印兩國遠可以用兄弟之邦互稱。
如今,“龍象之爭”已經不再局限于一個名叫克什米爾,約125,000平方公里的地區(qū)。政治、軍事、經濟,乃至能源、影響力等問題要求兩國重新審視各自的角色還有相互看待的眼光,日益崛起的印度有著十年前的中國一樣的迫切、急躁與雄心,甚至有著日本式的憂患感與焦慮,不過希望印度選對了對手。201*年,被印度媒體稱之為“中國航母元年”,或許,中國的航母永遠不會駛進印度洋,但是在印度洋上卻激起千層浪,反復和不斷被渲染的中國威脅論、不斷被提高的教育經費和軍事補給、更加強勢的軟件制造業(yè)中印雙方媒體、政治、軍事、經濟的博弈之間,還有著雙方有望201*年舉行首次軍事合作演習的突破性和里程碑式的思索。中印局勢不得不提到一個夾縫中生存的國家巴基斯坦。兩國之間的隔閡可否埋怨于巴基斯坦一個和中國有著全天候(All-weatherFriendship)合作關系的“世代友好國家”,還是美國一個給中國制造了問題又想幫中國解決問題的BigBrother?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在問題產生之初就已經產生了的,中、印、巴三國唯有不回避歷史,正確而冷靜地看待現(xiàn)實,才能在談判桌上達成共識。
曾在印度訪問的中國總理溫家寶來到過印度的名校泰戈爾國際學校參觀。溫總理說:“瑜伽是心靈與身體的結合。其實,中國的書法也是心與力的結合,心走到哪里,筆鋒就走到哪里!敝杏蓢ㄓ修饤壡跋樱院蜑橘F,相信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兩大國度究竟是“渡盡劫波兄弟在”,當然可以“相逢一笑泯恩仇”。畢竟合作的領域更加寬廣。未來,在氣候與能源的開發(fā)、核資源的利用,升級換代的制造業(yè)尖端技術等上面,有著巨大的共提供利益等待兩國一起合作、利用。中巴關系全新的合作一部《里約大冒險(Rio)》似乎讓全世界看到,在金融危機過后一直低迷的巴西,似乎又復活了。中巴關系證明,不論是新朋友還是老朋友,是時候開始合作了,也是時候對于合作的縱深進行探討了。巴西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國度?中巴關系現(xiàn)狀與發(fā)展前景如何?建立了37年之久的中巴戰(zhàn)略伙伴關系是否因為距離的遙遠以及隨著時間的流逝和巴西政府的變更出現(xiàn)衰退?
一些中國同胞到巴西走了一趟回來后,發(fā)誓今生今世再也不去這個國家了,因為往返巴西在空中需要飛行50來個小時,屁股都坐疼了。盡管如此,凡是到過巴西的中國人都情不自禁地稱贊這個熱帶國家天空的湛藍、環(huán)境的優(yōu)美、地域的遼闊和人民的熱情友好。隨著中國公司紛紛在巴西尋求穩(wěn)定資源供應,同時努力開發(fā)這個拉美最大經濟體不斷增長的消費市場,中國對巴西的投資正在重塑兩國關系。
以前中國對巴西的投資微不足道,但今年中國一躍成為巴西最大的海外直接投資來源國,去年還取代美國,成為巴西的最大貿易夥伴。從鐵礦石礦山到大片農田和電網,中國正在大力購買巴西的各種資源和設施。
與中國在非洲和全球其他地區(qū)的投資一樣,中國公司在本國政府所提供廉價融資的支持下,正在巴西尋求永久的立足之地,旨在擴大收入來源,同時抓住巴西急需新建基礎設施的商機。
巴西對資本的渴求顯然對中國極具吸引力,因為中國外匯儲備超過2萬億美元,而其所持大量美國國債回報率很低。另一方面,與美國、歐洲和日本等中國傳統(tǒng)出口市場的需求停滯相比,巴西龐大而活躍的消費者市場十分誘人。
南非標準銀行美洲首席執(zhí)行官森托拉(EduardoCentola)說:“中國對巴西的興趣已從尋求資源資產轉移到基礎設施上,其目的是在巴西建立一個更強大的中產階級消費層,讓巴西變成中國的一個更有實力的客戶和合作夥伴。”
中國在巴西的投資熱潮突顯了全球經濟力量的一大轉移趨勢。目前正有越來越多的資金是在快速發(fā)展的新興市場間流動,而沒有西方國家什麼份。中國與巴西這兩大新興市場巨頭間的商貿聯(lián)系長期以來是由中國對巴西大宗商品如饑似渴的需求所主導,這種如饑似渴也推動了一系列雙邊條約、協(xié)議的簽署。
雙方給自己合作關系定位似乎過早,希望巴西人不是太過于樂天派、報喜不報憂。因為現(xiàn)在,中國公司希望能在巴西國內市場也能占有一席之地,以減少對大宗商品供應的脆弱依賴。而巴西在總統(tǒng)盧拉的領導下,經濟已經穩(wěn)定下來并且日益繁榮,因此成為中國公司的一個理想戰(zhàn)場。紐約咨詢公司Rhodium集團的中國分析師哈內曼(ThiloHanemann)說:“中國公司尋找的是那些能夠提供富有吸引力的自然資源資產、同時政治足夠穩(wěn)定從而便于投資的國家,簡單說就是澳大利亞、加拿大和巴西。誠然,巴西這塊金磚的確發(fā)了光,但是禁得住多久的考驗?“金磚四國”現(xiàn)在已經有了新的成員加盟南非,“金磚四國(BRIC)”之父高盛集團前首席經濟師吉姆奧尼爾又提出了新的國家組合概念--“朦朧四國”(MIST),這四個國家分別是墨西哥、印度尼西亞、韓國和土耳其。金磚四國在未來絕對不能固步自封,應當有所為而有所不為,應在更加廣闊的領域廣泛吸納更多的可以互助互利的國家,這樣才能在新的局勢下謀求更好的發(fā)展。
后經濟危機時期促進中歐關系發(fā)展的幾項措施
201*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fā)的經濟危機席卷了全球,各國均不同程度的受到影響,紛紛出現(xiàn)經濟放緩、企業(yè)倒閉、失業(yè)率升高等一系列反應。歐洲各國亦不例外。201*年,發(fā)端于希臘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又再次給歐元區(qū)國家經濟蒙上了陰影,使剛剛走出泥沼、開始出現(xiàn)復蘇跡象的歐元區(qū)經濟雪上加霜。在此困境下,歐元區(qū)國家急需一系列有效措施,為經濟發(fā)展注入一劑強心劑。此次全球經濟危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世界各主要經濟體的實力對比。中國受益于有效的宏觀調控政策,受到的影響較小,呈現(xiàn)出“西方不亮,亮東方”的現(xiàn)象。中國的崛起,向世界各國傳遞了擺脫危機的信心。同時,包括歐洲在內的各國期待日益強大的中國能夠在加快全球經濟復蘇中發(fā)揮更大作用。
危機中蘊含著機遇。在當前形勢下,我國應抓住機會,利用自身經濟上的優(yōu)勢,采取擴大從外國如歐洲進口等措施,雪中送炭地幫助他國,以此為契機,促進與外國尤其是與歐洲各國的友好關系,并擴大中國在國際重要事務上的影響力。這種做法,不論于己于他,都是有重要作用的。對于在經濟危機后促進中歐關系的發(fā)展,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幾點:一、增加進口歐洲產品
中國和歐洲都是對方的重要貿易伙伴。改革開放30年中,大量的歐洲企業(yè)來華投資,中國的紡織品等物美價廉商品也大量進入歐洲市場。近6年來,歐盟更是連續(xù)穩(wěn)居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場;而中國則是歐盟第二大貿易伙伴,第二大出口市場。然而,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就是,近年來,歐洲對中國企業(yè)征收反傾銷稅等貿易壁壘現(xiàn)象,不斷上演,極大地增加了中國產品的出口難度。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當然與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有關,但與中國在中歐貿易中的地位也不無聯(lián)系。眾所周知,中國一直處于順差地位。以201*年為例,前11個月中歐雙邊貿易大達到4339億美元,其中中國出口占2820億美元。這種現(xiàn)實,也為貿易壁壘提供了口實。
在經歷經濟危機特別是主權債務危機后,歐元區(qū)經濟疲軟,面臨巨大的通貨緊縮壓力。為擺脫困難,歐洲國家需要擴大出口,振興本國產業(yè)。而中國巨大的市場,則為歐洲產品提供了極佳消費地。從中國方面看。08年的經濟危機,使我們認識到過度依賴出口的風險,進而強調擴大內需的重要。中國和歐洲在這點上不謀而合。中國增加對歐洲產品的進口,幫助歐洲防止債務危機進一步惡化,無異于雪中送炭。同時,能夠減少貿易不平衡和貿易摩擦。反過來,歐洲保持繁榮穩(wěn)定,在長遠上為中國產品出口提供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二、加大對歐投資
201*年,為應對金融危機,減輕自身壓力,美國采用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增印美鈔。此做法將美國的危機傳染至世界各國,加大了各國的通貨膨脹壓力。中國一直將美元作為外匯儲備的主要貨幣,并且是美國國債的最大買家。美元貶值,我國無疑是最大受害者,中國人民的血汗錢瞬間縮水。在慘痛的教訓面前我們必須認識到,必須實現(xiàn)投資組合的多樣化,即“不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以減少外匯投資的風險。因此,購買歐元債券不失為一個好選擇。
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使歐元貶值,歐元區(qū)各國急需為融資尋找債券買家。中國若此時購買其債券,拯救歐元區(qū)于深淵,對其作用幾近于“久旱逢甘霖”,并將為加深雙邊合作,緊密中歐友好關系發(fā)揮重大作用。近幾年,美國不斷向我國施壓,要求人民幣升值,影響了我國經濟發(fā)展和出口增長。我國應當盡快聯(lián)合有關國家,重建國際貨幣體系,以打破美元的霸權地位。中國購買歐元債券,穩(wěn)定歐元,有利于上述目的的達成。三、發(fā)展中歐文化交流
發(fā)展國際文化交流,有利于增進了解,加深彼此友誼,在對話的基礎上開展友好合作。同時,由于文化的非爭益性,因此在國際交往中也可避免摩擦,相比政治交往和經濟交往有獨特優(yōu)越性。中國和歐洲都有著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這為中歐間的文化交流奠定了厚實的基礎。并且,發(fā)展中歐文化交流在當前有著重要現(xiàn)實意義。
隨著中國日益強大,外界所謂“中國威脅論”也甚囂塵上,不利于中國走向世界。由于歷史、文化和價值觀念的差異,加之部分媒體的有意誤導,致使有些歐洲民眾對中國缺乏客觀真實了解,甚至將中國妖魔化。為此,我們應注重對外塑造包容、友愛、負責的國家形象,通過文化交流的方式,讓更多歐洲民眾了解中國,從而打消他們對中國崛起的疑慮。先前在歐洲舉辦的“中國文化年”便是很好的形式。當然,我們還應視情況而不斷在這方面創(chuàng)新。
中非關系政策與挑戰(zhàn)
大約五十年前,GealdSegal在他的一篇名叫《ChinaandAfrica》的文章中預測到:中國,作為一個世界舞臺上不斷強大的力量,其在非洲的影響力將遠遠的超過其他的西方國家,但是,另一方面,他又指出,非洲地區(qū)對于中國來說,其重要性又遠不如其他例如美洲、歐洲之類的地區(qū)。201*年1月,中國官方表對非政策白皮書,其中詳細的描述了中非關系的發(fā)展史以及中國政府在對非政策上的變化,同時明確了中國對非政策的長期策略,這是中非關系史上的一個里程碑。西方一種主流觀點認為,中非關系的急速升溫是中國在世界政治舞臺上地位大大提升的一個重要因素,在過去三十年里,中國在能源需求、貿易需求等方面與非洲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當然,這類觀點強調的是中國在對非關系的實質上的意義,但是站在中國人民的角度以及非洲人民的角度上來看的話,這類觀點完全忽略了其中最本質的東西,在過去的五十年里,中非關系的發(fā)展完全是建立在平等對待、相互尊重以及共同發(fā)展的基礎上的。雖然中非關系存在主動關于互動方面的變化。所以,想要準確的把握中非關系的要點,明晰中國對非政策之變化是非常重要的。
中非關系的建立,要追溯到上個世界五十年代,雖然當今中非關系十分常見,但是在我國剛剛建國之初,是十分不如人意的。直到1956年,埃及率先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才標志著中非正式建交。
從1949到1978年之間,考慮到當時的國際形勢以及政治背景,中國的對非政策都是健康且穩(wěn)定的。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六十年代,六十年代的中非關系是及其脆弱的,考慮到當時的國際形勢,中國與蘇聯(lián)交惡,冷戰(zhàn)爆發(fā),這一時期的對非政策主要的以努力與非洲國家建立外交關系為主,其手段主要是以提供各種無償?shù)脑椖浚约皫椭侵奕嗣駥で竺褡濯毩⒔夥胚\動,特別在63年、64年這兩年之間,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最艱難的時候,我們依然沒有放棄過對非洲人民的幫助。之間,周恩來總理在訪問非洲的時候提出了先前的第三世界國家會議中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以及共同發(fā)展八項原則,同時開始援助非洲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諸如醫(yī)院,議會堂的建筑,這些建筑不僅是物質上的幫助,跟標志著一個個國家的建立。直到后來,中國開始了10年浩劫,也就是傳說中的文化大革命,中國的對非政策發(fā)生了變化,由之前的援助變成了純粹的毛澤東思想的灌輸,這使非洲人民相當反感,因為這完全違背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中的不干涉內政原則,此間,中非關系步入一個低谷。直到文化大革命結束之后,中國改變了對非政策,此后,中非關系開始復蘇。
90年代開始,黨的十二大召開之后,中國對非政策開始轉向多元化,這次會議確定的政治服務于經濟發(fā)展對中國的對非政策影響重大。其中最主要的有兩點,其一是經濟發(fā)展,其二是尋求和平、獨立的外交政策,確定了和平共處、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內政以及共同發(fā)展等原則。同時強調政黨之間的合作,直到201*年,中國共產黨以及與超過60個的非洲國家政黨建立了合作關系。
總結半個世紀以來中非關系的發(fā)展歷程,我們經歷了從無到有,從物質精神上的幫助到共同發(fā)展的變化。回首過去,展望未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中非關系將得到更大的發(fā)展,非洲人民將作為中國發(fā)展的堅強后盾而找到存在的意義,這一切無不讓人倍感欣喜。
源遠流長鄰邦情,一戰(zhàn)八年仇與恨。政冷經熱已多年,合作發(fā)展是趨勢。塵歸塵,土歸土。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記中日關系發(fā)展之現(xiàn)狀和發(fā)展趨勢。
中國和日本可謂一衣帶水的鄰邦,兩國關系源遠流長。雖然近代兩國之間發(fā)生了戰(zhàn)爭,但是中日兩國人民是愛好和平的,中日民間往來不斷,為官方往來奠定了基礎。在此基礎上的兩國關系應該是繼續(xù)加強雙邊貿易合作,尋求最大的經濟效益的。但自小泉上臺執(zhí)政以來,兩國關系逐步走向緊張,,自新世紀以來的十一年里中日關系一波三折,縱觀中國目前的國際環(huán)境,日本實乃其中重要的一環(huán),因此了解中日關系應當成為大家關注的重點。
說到中日關系,必須談到兩個方面,來自民間的經濟交流和官方層面的政治交往。中日兩國都是目前世界上的貿易大國,兩國在很多方面都有著密切的交流,在能源和環(huán)境領域、在貿易、投資、信息通訊技術、金融、食品及產品安全、知識產權保護、商務環(huán)境、農林水產業(yè)、交通運輸及旅游、水、醫(yī)療等廣泛領域開展了很多合作?梢哉f,在整個中日關系中,經濟的互惠合作占據重點位置。從現(xiàn)狀看,日本是中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國,已經連續(xù)很多年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國,而就在201*年,中日貿易額保持了30%的增長率,據日本相關機構的統(tǒng)計,雙方貿易額超過3000億美元大關,作為發(fā)展中大國的中國,需要日本雄厚的資金和技術,而日本也同樣需要中國巨大的市場和勞動力。在互補的基礎上雙方形成了互利合作的關系,可以說雙方的經濟交往推動了兩國相對冷漠的政治關系,中國今年來經濟的飛速發(fā)展而日本連續(xù)多年的經濟低迷,使得日本也無法離開中國。當今世界經濟一體化日益加強,作為世界上重要的兩大貿易國,經濟的繼續(xù)合作與發(fā)展是可以預期的趨勢。因此,不管兩國政治關系經歷怎樣的變化,民間的交流仍然是不可逆轉的大勢。
相對于經濟合作的蓬勃發(fā)展,政治關系的忽冷忽熱卻始終制約著兩國關系的進一步發(fā)展。從201*年開始,小泉上臺執(zhí)政期間,日本內閣不斷參拜靖國神社、保釣等一系列政治事件極大地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使得原本就很冷漠的中日關系進一步陷入低谷。到201*年安倍上臺,他開始了兩國中斷許久的高層互訪,隨后溫總理的融冰之旅也進一步緩和了兩國關系,并推動兩國經貿關系的進一步擴大和發(fā)展。隨后的福田首相執(zhí)政期間,兩國關系也在平穩(wěn)中緩慢的前進。但是遺憾的是從麻生太郎、鳩山由紀夫執(zhí)政到菅直人上臺,日本內閣又一次參拜靖國神社,與此同時,教科書事件、六方會談、臺灣問題、釣魚島事件以及最近的撞船事件把中日關系推向新一輪的低谷。
兩國關系一波三折的原因可總結如下:第一、領土的爭端,東海油氣田爭端由來已久,資源的劃分牽扯的利益極大,雙方的分歧很大也難以調和。以及釣魚島事件,沖之島礁事件把中日領土爭端發(fā)展成制約兩國政治發(fā)展的羈絆的最重要原因。第二、臺灣問題,日本官方在臺獨的問題上一直很曖昧,而民間同意“兩個中國”和“一中一臺”早已經成為公開的秘密。日美“新安保條約”以及日本的“有事法案”公然將臺灣納入其范圍。在這一涉及兩國交往的基礎性問題上日本都如此曖昧,當然兩國不可能在政治關系上有更大的進展。第三、歷史遺留的問題,其中包括關于侵華戰(zhàn)爭之定性、靖國神社的參拜等問題繼續(xù)惡化著兩國的關系。
總而言之,中日兩國畢竟是一衣帶水的鄰邦,也是當今世界兩個舉足輕重的大國。因此兩國關系的發(fā)展不僅關乎中日的利益,而且對世界的和平與發(fā)展也具有重要的意義。為了緩解緊張的中日關系,增強兩國之間的了解與合作我認為兩國應當在以下幾個方面深化合作。第一、提高的中日戰(zhàn)略互惠關系的認識并進一步使其發(fā)展與鞏固。比如加強戰(zhàn)略認同感,以更長遠的眼光和更具戰(zhàn)略性的視角尋求兩國共同利益,加強互惠合作推動兩國經濟的進一步交流,以經濟推動政治,以政治再保障經濟的發(fā)展,中日兩國本就有諸多的共同利益,共同的發(fā)展也符合中日兩國人民的共同的利益。第二、擱置領土爭端,領土的爭議素來是一國毫無爭議的根本性利益。因此,無論是中國還是日本,無論兩國給出什么樣的理由和證據,我相信領土的爭議仍然不可能順利的解決。所以,兩國應當擱置爭議,共同開發(fā),共同發(fā)展。第三、日本應當正視歷史問題,在對侵華戰(zhàn)爭的定性和對臺灣問題的態(tài)度上尊重中國人民和亞洲人民的感情。正視歷史就是正視自己民族的尊嚴,否則睜眼說瞎話只會給自己臉上某黑,歷史遲早會給予公正的判決。第四、兩國的輿論機構應當秉持客觀的態(tài)度,不管是在中國還是的日本,媒體幾乎一邊倒的帶有明顯傾向性的報道,反而一些公正客觀的聲音卻被口水所淹沒。在中日的年輕一代的心中都懷著對對方有著很深的敵意。兩國的媒體對年輕人的這種民族仇恨的感情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實屬不應有之現(xiàn)象。第五、兩國的人民應當保持客觀公正的態(tài)度面對兩國存在的政治問題。比如說靖國神社的問題,雖然說里面供奉著二戰(zhàn)甲級戰(zhàn)犯,但是里面大多數(shù)都是日本人民的祖先。我想這種對祖先的崇敬正是日本民族強大的民族凝聚力的根源,是日本人民族認同感的根本。而反觀國內,數(shù)典忘祖之現(xiàn)象不勝枚舉,每每看到日本內閣參拜,感慨之余卻徒增無奈。
中日兩國應該登高望遠,進一步拓展交流合作的領域,擴大交流合作的規(guī)模,進一步加強民間往來,為實現(xiàn)兩國人民世代友好相處,合作共贏,經過雙方的努力來改善和推動中日關系的發(fā)展,這才是中日關系的最好去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201*當前國際形勢分析》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201*當前國際形勢分析: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