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專題化通史復習綱要-以中國古代史為例
發(fā)表相關教學論文:
《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版》201*年第10期
“中學歷史教學園地”網(wǎng)站全文收錄
高中歷史專題化通史復習綱要
以中國古代史為例
暨南大學趙冉
現(xiàn)行高中歷史教材采用了中外混編的專題史形式,這種體例展示了最新的史學研究成果,體現(xiàn)了時代性與創(chuàng)新性。但是這種模塊式的安排使得多數(shù)學生在復習的時候感覺到史實的“錯亂”,沒有規(guī)律可循。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科技等在同一時期、階段內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高考的命題,也不可能局限于這種體例,而是通過對學科內各個模塊內容的整合,有體系的命制。在同學們進行完第一輪復習之后,我們就很有必要在已有的基礎上進行縱向的專題通史總結,理清思路,制定符合高考考察模式的提綱,形成完整的網(wǎng)絡知識體系。我以中國古代史的復習為例,為大家提供一個備考思路,對于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世界近現(xiàn)代史的復習,同學們也可以參照這個模式進行梳理。
中國古代史應包括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史、經濟史、思想史、科技史、文學藝術史、少數(shù)民族關系與對外關系史、區(qū)域發(fā)展史等多個方面。在復習的時候我們要以朝代為順序,整合階段特征,構建起通史性的復習框架。
一、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
將該段復習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商周時期的分封制與宗法制;二是秦至明清的中央集權制度。通過對政治、經濟、理論的分析,探討分封制瓦解與中央集權制建立的原因。以朝代為脈絡,理清中央集權制的演變過程:戰(zhàn)國萌芽期秦朝創(chuàng)立期西漢鞏固期隋唐完善期北宋加強期元朝新發(fā)展期明清強化頂峰期,同時注重中央皇帝權力、宰相制度以及地方官制與行政制度的演變,從而認識到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的基本矛盾和發(fā)展趨勢是:皇權與相權的矛盾,相權不斷削弱,皇權不斷加強;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矛盾,地方權力不斷收歸中央,中央集權不斷加強。通過對比認識到,以秦代作為分水嶺,中國古代政治文明轉向的積極意義在于:從血緣政治向官僚政治轉變。
與此同時要注重相關小專題的復習:例如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演變:先秦世官制漢朝察舉制魏晉九品中正制隋唐及以后科舉制,以科舉制的產生作為時代坐標,認識到科舉制創(chuàng)立以前的選拔人才的標準為血緣、門第、等級,以后為品行、才學。科舉制的復習則按照:隋朝創(chuàng)立唐代完善北宋調整明清禁錮,對每個時期的考試科目、形式、方法等進行梳理,最后從積極、消極兩個方面對其進行評價。對于中國古代的監(jiān)察制度、軍事制度、法制建設等都可以按照朝代來整理歸納。二、中國古代經濟史
該部分是高考命題的熱點,也是平時同學們復習過程中較為薄弱的環(huán)節(jié)。這一部我們要分為古代農業(yè)與重農抑商政策、手工業(yè)發(fā)展、土地制度、賦稅制度、商業(yè)與城市、明清資本主義萌芽、古代對外貿易、區(qū)域經濟與經濟重心南移等板塊來復習。
中國古代農業(yè)發(fā)展要理順各個時期生產工具的創(chuàng)新、耕作方式的演變以及農作物的發(fā)展、重要水利工程的分布。通過結合小農經濟的特點,對中國古代農業(yè)生產規(guī)模小、分工簡單,很難擴大再生產的實際有一個整體的了解。在細節(jié)上也要強化記憶,例如玉米、甘薯是明代才由國外引進的高產農作物,這些都有可能以選擇的方式來考察。
手工業(yè)的發(fā)展史,首先要知道手工業(yè)包含的內容:即礦冶業(yè)(冶鐵、青銅鑄造)、紡織業(yè)、陶瓷業(yè)、造船業(yè)、釀酒業(yè)、造紙業(yè)、漆器業(yè)等,著重記憶每個時期、每個行業(yè)具有突破性、代表性的創(chuàng)造。例如制瓷技術成熟于秦漢時期,灌鋼法出現(xiàn)于魏晉南北朝時期等。
土地制度要分為兩階段復習:一是夏商周時期的井田制(公有制形式);二是封建社會的土地制度,其所有制形式主要包括國有土地所有制,主要指國家經營,用于封賞和授田,在均田制、屯田制中可以體現(xiàn)。另一種是土地私有制,主要包括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農土地私有制(亦稱小農經濟)三種,其中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導地位,土地兼并是地主擴大再生產的主要途徑。從而進一步總結出古代土地制度演變的基本規(guī)律:土地從公有到私有;土地制度的演變與經濟的發(fā)展,統(tǒng)治者的統(tǒng)治直接相關;土地兼并長期存在。
與土地制度息息相關的是賦稅制度,首先了解賦稅制度的沿革:春秋初稅畝(承認私田合法)秦漢編戶制度隋唐租庸調制唐中后期兩稅法北宋王安石變法(經濟措施)明后期張居正一條鞭法清前期攤丁入畝,總結出古代的稅種:人頭稅(包括編戶制、租庸調制);土地稅(包括初稅畝、兩稅法、一條鞭法)、貨幣稅(包括一條鞭法、攤丁入畝)、財產稅等。認識到中國古代征稅標準的趨勢為:由以人丁為主轉向以土地財產為主(以兩稅法為標志),直至取消人頭稅(以攤丁入畝為標志),反映了國家對農民人身控制松弛;賦稅由實物為主到貨幣為主轉變(以一條鞭法為標志),反映了社會商品經濟的發(fā)展;稅種由繁雜多項演變?yōu)楹喕瘑我唬ㄒ砸粭l鞭法為標志)等。
古代商業(yè)與城市的發(fā)展要了解“市”與“坊”的演變,以及宋代、明清商業(yè)繁榮的原因與特征,根據(jù)商業(yè)的發(fā)展總結出古代城市發(fā)展的特征。對外貿易發(fā)展史則需重點復習對外貿易的特點以及宋元時期海外貿易發(fā)達的原因。在對每個時期商業(yè)發(fā)展狀況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的認識明清資本主義萌芽產生的前提條件、產生部門與地點以及主要特征,結合農業(yè)、手工業(yè)、小農經濟、商業(yè)的發(fā)展,來綜合得出明清資本主義萌芽緩慢發(fā)展的原因。
通過上述諸多板塊的復習,可以清晰的看出中國古代經濟重心是一個南移的過程,與之相伴的則是人口的流動。江南經濟經歷了初步開發(fā)(秦至三國)開始趕上(東晉至南朝)開始南移(隋唐)超過(南宋至元)鞏固發(fā)展(明清)的過程。從中我們要總結出中國古代經濟重心與人口遷移的原因、特征、意義與啟示。
結合廣東省高考的實際與地方史相結合的要求,在復習的過程中我們要重視地方區(qū)域經濟的發(fā)展,特別是珠江三角洲的發(fā)展史,由秦代設置南?、以及漢、隋、唐、明、清這一地區(qū)的政治、經濟發(fā)展的狀況,都需要我們做一個簡要整理。201*年的廣東文綜試卷就多次結合政治常識考察了學生對《珠江三角洲地區(qū)改革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的認識,我想這一部分之于歷史科目考試的話,是最容易與之相結合的。
三、中國古代思想史
中國古代主流思想的演變主要是儒家思想的發(fā)展,復習的時候要將儒家思想、中央集權制度、小農經濟結合起來,思考三者的關系,儒家思想強調整體價值觀念,小農經濟的分散性需要強大的權利來整合有效的資源,這就構成了儒家思想廣泛傳播的政治、經濟基礎。
這一板塊的復習我們要以不同時期的歷史人物為脈絡。春秋戰(zhàn)國百家爭鳴時期:孔子、孟子、荀子、老子、莊子、墨子、韓非子;漢代:董仲舒;宋明理學時期:二程(程顥、程頤)、朱熹、王陽明;明清之際對于儒學的批判和繼承: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以分析各種學說產生的時代背景,各個代表人物的政治、哲學、教育、經濟上的主張以及對各個人物的評價和其所代表學說的影響為突破口,全面的掌握儒學的發(fā)展。同時結合政治課本中關于文化知識的相關內容與新時期國學熱、孔子文化學院在許多國家的開辦等,全面的認識儒學的現(xiàn)代價值、儒家思想的世界影響等。四、中國古代科技、文學、藝術發(fā)展史
這一部分的內容在考試中所占的比重很小,主要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但是知識點非,嵥椤?萍汲删头矫嬷饕ǎ核拇蟀l(fā)明、天文學、數(shù)學、農學、醫(yī)藥學、建筑學等,整理時要重視易混知識點,例如:中國最早最完整的農書是《齊民要術》,最早的官修農書是《農桑輯要》等。文學方面要以時代為脈絡,重點關注先秦詩詞、漢賦、唐詩、宋詞、元曲以及宋代話本、明清小說產生的社會背景和主要成就。藝術主要總結不同時期的繪畫、音樂、舞蹈、書法等方面的非常突出的成就。從而從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政策等方面來分析古代文化繁榮的原因和檢討中國古代科技在近代衰落的原因。
以上就是我對中國古代史的復習做的一個簡單框架式復習方案介紹,相關的專題復習講義我已經編寫完成,有需要的同學可以發(fā)電子郵件至jnuzhaoran@163.com向我索取,希望我們教學相長,互相交流學習心得和復習方法。
擴展閱讀:中國古代史通史專題復習提綱[時空整合]答案
古代史時空整合
一、中國古代史
1.先秦時期階段特征:先秦是指我國秦統(tǒng)一以前的歷史時期,是中華文明的勃興階段。經歷了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再到封建社會的發(fā)展過程;生產力不斷進步,精耕細作的農耕經濟模式確立;中華文化萌生,奠定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精神。政治經濟農業(yè):土地經營耕作方式:石器助耕,簡單協(xié)作;夏社會性質:奴隸社會銅器;土地制度:商、周井田制盛行;夏:第一個國家政權,出現(xiàn)商農作物種類更加豐富。文字產生。商:甲骨文;公共權力。商周:金文;手工業(yè):商:內外服制度;宗法制;周冶銅業(yè):夏、商、西周處于青銅時代;商、繪畫:早期繪畫和表明古人對美彌漫著神權色彩西周是青銅的鼎盛時期,以青銅冶煉為主的追求。BC2070的官營手工業(yè)產生;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禮紡織業(yè):能生產斜紋提花織物?萍迹荷塘粝伦钤绲娜帐、月食樂制度BC1600記錄。商業(yè):選官制度:夏、商、西周都BC771商業(yè)活動得到鼓勵,商朝出現(xiàn)職業(yè)商人和實行世卿世祿制貨幣;西周實行“工商食官”政策城市:以政治軍事職能為主農業(yè):生產工具:春秋鐵犁牛耕的使用;思想:出現(xiàn)“百家爭鳴”的局面,生產工具:耒耜為主;商、西周少量用青文化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型的社會大變革時期。春秋戰(zhàn)國BC771BC221土地經營方式:春秋自耕農經濟產生,精化的基本精神;春秋:是奴隸社會瓦解時耕細作耕作方式形成;戰(zhàn)國(小農經期;濟)產生;科技:春秋出現(xiàn)九九乘法口訣和周天子勢力衰微和諸侯爭土地制度:春秋井田制逐步瓦解,私田出彗星、哈雷彗星的記錄。戰(zhàn)國《甘霸使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現(xiàn)。戰(zhàn)國多種形式的土地私有制產生。石星經》、《石氏星表》;司南;籌壞;春秋五霸;各國改革:算計算法。齊國、魯國等。手工業(yè):冶鐵業(yè):春秋以冶鐵業(yè)為主的私營手工業(yè)文字:混亂。戰(zhàn)國:是封建社會形成時產生,用木炭做燃料。出現(xiàn)塊煉鋼。期。戰(zhàn)國七雄;商鞅變法等文學:春秋《詩經》、戰(zhàn)國(屈一系列改革逐步確立了封商業(yè):春秋戰(zhàn)國私營工商業(yè)興起,私商成原)的楚辭代表了當時的文學建制度;為商人主體,金銀成為貨幣,大都會出現(xiàn)。成就;選官制度:軍功爵制。商業(yè):重農抑商政策。城市:以政治軍事職能為主繪畫:戰(zhàn)國的帛畫浪漫而古拙。1水利工程:春秋修建的(×);戰(zhàn)國修以儒、墨、道、法為代表的諸子建的(都江堰)、(×);百家共同構造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
2.秦漢時期
階段特征: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大一統(tǒng)的時代,也是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奠基時期其開創(chuàng)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為以后歷代封建王朝所沿襲;秦漢時的農耕經濟進一步發(fā)展;秦漢文化作為先秦文化成就的總結和升華,為后世封建文化的進一步發(fā)展奠定了基礎。政治完成統(tǒng)一,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在全國建立。(皇權至上,皇帝獨尊,皇位世襲)是其基本特征。秦朝中央:皇帝制與三公九卿制;經濟文化農業(yè):自耕農經濟和地主土地私有制進一步發(fā)展。獎勵耕織。文字:“書同文字”,小篆,隸書BC221商業(yè):重農抑商政策。統(tǒng)一貨幣、地方:廢分封,置郡縣;思想:焚書坑儒度量衡、車軌、修馳道、直道、靈選官:選拔和考核官吏的制度。篆刻:秦印雍容大度,精致不茍BC207渠。法律:秦律細密而嚴苛。城市:以政治軍事職能為主統(tǒng)一的措施:攻打匈奴;修長城;攻打越族,統(tǒng)一嶺南;農業(yè):生產工具:犁壁的發(fā)明使牛耕得到思想:漢初黃老之學“無為而治”。推廣;二牛一人犁耕法;耬車播種。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水利工程:漕渠、白渠、坎兒井。以“大一統(tǒng)”、“天人感應”為核土地制度:土地兼并嚴重。中央:漢武帝強化皇權,加強中心的新儒學形成,儒學確立主流土地經營方式:租佃現(xiàn)象普遍。央集權,建立“中朝”;地位。西漢地方:漢初采用郡國并行制,出科技:醫(yī)學:《黃帝內經》;造紙BC206手工業(yè):現(xiàn)王國問題;漢景帝平定了“七術;天文:太陽黑子。我國現(xiàn)存冶鐵業(yè):漢代開始用煤作燃料冶鐵;國之亂”;漢武帝實行“推恩令”;最早的農書《勝之書》。9紡織業(yè):絲綢遠銷歐洲,獲“絲國”選官制:實行察舉制。文字:隸書稱號;文學:“賦”成為主要文學體裁繪畫:西漢帛畫浪漫神秘而不失商業(yè):嚴格推行重農抑商政策古拙。形成絲綢之路及沿途城市興起。篆刻:漢印方正質樸,端莊豪放城市:以政治軍事職能為主農業(yè):水利工程:王景治理黃河推動了農業(yè)發(fā)展科技:數(shù)學《九章算術》醫(yī)學:張仲景《傷寒雜病論》華手工業(yè):制瓷業(yè):東漢晚期燒制出佗的“麻沸散”和五禽戲;成熟的青瓷。天文:張衡“地圓說”、地動儀、商業(yè):嚴格推行重農抑商政策城市:以政治軍事職能為主
2東漢25220渾象儀。文學:“賦”成為主要文學體裁3.魏晉南北朝時期
階段特征:是封建國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時期。中央集權遭到嚴重削弱,封建國家陷入分裂;各民族相互交往,出現(xiàn)融合的局面。江南經濟得到開發(fā),中國經濟重心開始南移。政治經濟文化思想:佛教、道教迅速傳播,出現(xiàn)“三教合一”現(xiàn)象。中央:三省建立尚未權力定型。農業(yè):生產工具:三國時馬鈞改進翻車;科技:南朝祖沖之將圓周率精確.魏晉地方:士族地主勢力發(fā)展,中央土地制度:針對土地兼并嚴重的現(xiàn)到小數(shù)點后七位;賈思勰的《齊南北集權嚴重削弱。由于武將專權、象,北魏推行均田制;江南得到開民要術》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最完朝時地方割據(jù)和民族政權并立,國家發(fā),開始趕上北方。整、最系統(tǒng)的一部農書。期陷入分裂。220手工業(yè):書法:漢字發(fā)展為自覺的書法藝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動了北方民族冶鐵業(yè):南北朝時發(fā)明灌鋼法,達術,東晉王羲之為代表。589大融合。到當時世界最高水平;制瓷業(yè):燒制出白瓷,制瓷業(yè)取得繪畫:凸顯個性的文人畫形成:選官制:實行九品中正制。重要突破;顧愷之“以形寫神”。4.隋唐時期
階段特征: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繁榮時期。建立了強盛的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實行強有力的中央集權,制度上多有建樹。封建經濟空前繁榮,對外交往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頻繁局面。文化輝煌燦爛,以中國為中心形成了中華文化圈,對當時的世界產生了重大影響。政治經濟農業(yè):生產工具:發(fā)明曲轅犁、筒車;文化思想:“三教合一”潮流彌漫到社會生土地制度:均田制一度盛行,使農業(yè)經活各領域;思想開放濟繁榮;江南進一步開發(fā),經濟重心開隋唐中央:實行三省六部制:科技:唐代科技進入新階段。發(fā)明雕始南移。時期三省互相牽制,分工明版印刷術;火藥在唐末開始應用軍事;以唐確,既提高了辦事效率,手工業(yè):為例又加強了皇權,中央集權書法:書法藝術達到新高峰:狂放不紡織業(yè):緙絲技術推動了絲織業(yè)發(fā)展;制度逐步完善。羈的草書以(張旭)、(懷素)制瓷業(yè):成為獨立的生產部門,瓷器成581地方:安史之亂后出現(xiàn)藩為代表;注重法度的楷書以(歐陽為必備生活用品并遠銷歐洲。經營方-鎮(zhèn)割據(jù)局面,中央集權遭詢)、(顏真卿)、(柳公權)式:出現(xiàn)“和雇匠”618削弱。為代表;-選官制度:采用科舉制。繪畫藝術:以吳道子為代表創(chuàng)制法度,商業(yè):商業(yè)繁榮,交通便利,重農抑商907展現(xiàn)了雍容華貴的盛唐氣象;政策有所松動,實行官商分利政策。海文學:唐詩進入黃金時期;通俗文學上絲綢之路發(fā)達;體裁“傳奇”出現(xiàn)。城市:實行嚴格的“坊市制”時間地域有限制;城市以政治軍事職能為主。
5.宋元時期
階段特征:是我國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和封建經濟繼續(xù)發(fā)展的時期。中國由分裂逐步走向統(tǒng)一,以漢族為主的兩宋政權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戰(zhàn)爭一度頻繁,但各民族交流密切,進一步走向融合。全國經濟重心轉移到南方,農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的發(fā)展超過了前代,中國的封建經濟高度發(fā)展。宋元文化成就突出,達到我國封建文化的又一高峰,中國繼續(xù)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政治農業(yè):經濟文化思想:儒學深受佛道哲學的影響,土地政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確立了理學思想體系程朱理學土地經營方式:租佃關系僅次于自耕和陸九淵的心學。農經濟。租佃關系的發(fā)展推動了農業(yè)生產的繁榮;科技:北宋活字印刷、指南針的發(fā)北宋結束五代十國分裂割據(jù)南宋江南成為全國經濟重心。明和外傳深刻影響了世界;火藥廣局面;吸取藩鎮(zhèn)割據(jù)的教訓,宋末元初棉花的種植由邊疆向內地推泛應用狩獵,開山,采石等。加強中央集權。廣北宋的科學家沈括《夢溪筆談》。北宋中央:實行二府三司制:設中南宋書門下和參知政事、樞密院。手工業(yè):960-書法:追求個性,倡導“有意無法”。繪畫:山水畫成為獨立畫種,更加注重意境;民間風情畫興起(《清明時期三司分掌行政、軍政、財政,冶鐵業(yè):北宋已普遍用煤冶鐵;南宋代表宋四家;以分割相權,加強皇權。開始用焦炭冶鐵;地方:采取杯酒釋兵權,收精制瓷業(yè):景德鎮(zhèn)成為“瓷都”;兵、削實權、制錢谷,基本解決了地方割據(jù)問題。推行路州商業(yè):上河圖》)。北宋氣勢宏偉,陽剛豪1276縣三級制。北宋四川出現(xiàn)最早的紙幣交子。放;南宋構圖不對稱,墨色恬淡。選官制度:采用科舉制!疤沾芍贰迸d盛。實行“重文輕武”的國策。文學:宋詞成為主要文學體裁;宋城市:經濟繁榮,打破市、坊限制并“話本”興起。出現(xiàn)曉市、夜市,時間、地域限制被打破;政府不再直接控制商業(yè);宋代戲。汗糯鷳蚯纬桑核文蠎蛟谀香炅菏欠比A的商業(yè)大都會。城市經濟方民間流行;“瓦舍”是娛樂場所。職能大大增強。思想:將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手工業(yè):元時期-1368作為科舉考試的內容。中央:廢三省,實行中書一省制管理行政;地方:實行行省制。1662年鄭成功收復臺灣紡織業(yè):元代黃道婆改進技術,推動科技:了棉紡織業(yè)的發(fā)展;松江成為棉紡織天文:郭守敬的《授時歷》是我國中心。古代最精密的歷法。制瓷業(yè):元代進入彩瓷生產時期。代農學:《農桑輯要》和王禎的《農書》表:青花瓷和釉里紅。是四大農書之一。繪畫:抒發(fā)南方士人郁悶心情的山商業(yè):商業(yè)發(fā)展進入新高峰:紙幣在水畫。元代得到廣泛流通;元大都等都是繁文學:元散曲成為主要文學體裁華的商業(yè)大都會戲。涸s劇標志著古代戲劇的成熟。1271選官制度:采用科舉制。
6.明清時期階段特征:是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和封建社會由盛轉衰的時期。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空前加強。農耕經濟高度繁榮,手工業(yè)、商業(yè)得到前所末有的發(fā)展,新的經濟因素產生。與此相適應,明清文化異彩紛呈,但與世界相比,由于封建專制制度的束縛,中國未能與時俱進、與世界同步發(fā)展,中國封建社會由盛而衰,逐漸落伍了。政治農業(yè):經濟文化思想:明(王陽明)的心學;反封建的進步思想產生,他們批判農耕經濟高度發(fā)展:生產技術世界領封建理學,否定君主專制,并主張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空前強先,水稻大面積擴種,玉米、甘薯等個性自由,提倡“經世致用”、“工化。明朝:高產作物明朝引進,棉花廣泛種植。商皆本”。代表:(李贄)、(黃土地政策:土地兼并嚴重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科技:農學:(徐光啟)的《農政全書》,醫(yī)學:(李時珍)明清學士開始參與軍國大事。制瓷業(yè):明五彩、斗彩;清粉彩、琺的《本草綱目》,手工業(yè):(×)時期選官制度:采用科舉制,實行瑯彩爭奇斗艷。的《天工開物》為代表的古代科八股取士。紡織業(yè):棉紡織業(yè)發(fā)展,明中葉棉布技達到頂峰。1368清朝:成為人們的主要衣料。-中央:沿用內閣制,保留議政經營方式:私營手工業(yè)取代官營手工書法:書法藝術出現(xiàn)平民化、世俗1644-1912中央:明太祖裁撤中書省,并土地經營方式:租佃關系普及全國廢除丞相,權分六部,由皇帝直接管理,設殿閣大學士;明手工業(yè):成祖時內閣制度正式確立,大冶鐵業(yè):明朝焦炭冶鐵流行王大臣會議限制皇權,乾隆撤業(yè)占據(jù)主導地位。資本主義萌芽產生;瘍A向;銷;康熙帝設南書房加強皇商業(yè):權;雍正帝時設立軍機處,軍白銀成為普遍流通的貨幣,貨幣經濟繪畫:繪畫藝術出現(xiàn)平民化、世俗機處的設立標志著專制皇權占主導;農產品商品化,經濟作物普化傾向;文人畫風格奇特(鄭板達到頂峰。遍種植;區(qū)域性商人群體“商幫”形橋)為代表篆刻:成為獨立藝選官制度:采用科舉制,實行成,但重農抑商和“禁!闭,嚴術門類并得到發(fā)展;八股取士。重阻礙了新經濟因素的成長。文學:通俗文學形式小說大發(fā)1684年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人物:康熙帝城市:興起一大批工商業(yè)市鎮(zhèn),專業(yè)展,四大名著出現(xiàn);化城市出現(xiàn)。戲。簯騽》睒s,明昆曲;清“國粹”京劇產生,并在同光年間迎來第一個繁盛期。
◆中國古代史核心知識突破
1、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演變歷程階政治制度的演變情況時期段建立鞏固完善中央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秦朝地方郡縣制兩對矛盾和演變趨勢矛盾:皇權與相權的矛盾;中央集權與地方分加強發(fā)展權的矛盾;趨勢:(1)不斷改革中中央中外朝制度(漢武帝重用身邊的侍從、秘書,參與國家大事)漢朝央行政機構,相權不斷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地方削弱,直至廢除,皇權不斷加強,直至頂峰。中央三省六部制;隋唐(2)不斷改革地方,中央集權削弱(科舉制)地方唐末出現(xiàn)“藩鎮(zhèn)割據(jù)”行政機構,地方權力被實行二府三司制:設中書門下和參知政事、樞密院。三司分分割、削弱并日益集中中央掌行政、軍政、財政,以分割相權,加強皇權。到中央,中央集權不斷宋朝加強。地方中央廢三省,實行中書一省制管理行政;元朝地方實行行省制明朝:明太祖裁撤中書省,并廢除丞相,權分六部,由皇帝直接管理,設殿閣大學士;明成祖時內閣制度正式確立,大學士開始參與軍國大事。中央清朝:中央:沿用內閣制,保留議政王大臣會議限制皇權,乾隆撤銷;康熙帝設南書房加強皇權;雍正帝時設立軍機處,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專制皇權達到頂峰。地方明朝:廢除行省,設立三司強化頂峰明清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高中歷史專題化通史復習綱要-以中國古代史為例》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高中歷史專題化通史復習綱要-以中國古代史為例: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