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湖記行 本文簡介:
看到久違的陽光,喜悅從心底升起。在昆明時,日日是陽光灼曬,且紫外線特別強,天氣很是干燥,并不怎么渴望太陽,有時還期望來點滴滴答答的雨,滋潤滋潤空氣。臺北就不同了。來到臺北,一直陰沉沉的,讓人覺得沉悶,尤其是周末,想到野外逛逛,少了太陽,就如同久違的好友相聚席上少了酒一般,很不酣暢。我們一般渴望自己缺
慈湖記行 本文內(nèi)容:
看到久違的陽光,喜悅從心底升起。在昆明時,日日是陽光灼曬,且紫外線特別強,天氣很是干燥,并不怎么渴望太陽,有時還期望來點滴滴答答的雨,滋潤滋潤空氣。
臺北就不同了。來到臺北,一直陰沉沉的,讓人覺得沉悶,尤其是周末,想到野外逛逛,少了太陽,就如同久違的好友相聚席上少了酒一般,很不酣暢。
我們一般渴望自己缺少的東西,擁有的過多了也就膩了。
今日到慈湖。
慈湖,位于大溪鎮(zhèn),分為前后兩湖,前湖較大,后湖略小,狀若新月。兩旁樹林陰翳,中間是一汪碧綠的清溪。去時正值仲春,路邊滿是椰子、蒲葵、修竹等,大都枝繁葉茂,一條蒼翠藩籬,蜿蜒曲折,閑步其中,聞著花香,和著鳥鳴,甚是愜意。不過這樣的景致對于江南來說,俯拾皆可。我倒不覺地特別的清雅。
慈湖原本不叫慈湖。至于原來叫什么,我并沒有考究,只知道浙江寧波有個慈湖,大約在三國時期就已經(jīng)形成,屬東吳管轄。老蔣晚年來到此地,發(fā)現(xiàn)和家鄉(xiāng)的風景頗為相像,加之思念慈母圣三太太,就更名為慈湖。之后就修建行宮,在此安度晚年,并寫下遺囑,葬于此地。
其實此慈湖和彼慈湖并不很像,因是切中了蔣某人思鄉(xiāng)之心的緣故。這是流行的解說,我倒覺得還有其它的原因。中國人到了晚年向來都要花些心思考慮自己的后事,譬如我們南方就有生前就刻棺材、選墓地的做法。此地背靠青山,前臨綠水,左右兩山余脈相依,真是一處風水佳地。
在臺灣,如慈湖般篡改了姓名者很多,有山水,有街道。陽明山,中正路,重慶路,南京路等都是例子。我不知道山水是否也有自己的意志,名字的改換對山水究竟意味著什么?上剿疅o語,總是靜靜地佇立著,流淌著,任憑時代的烙印深深淺淺的依附。
中間路過中正先生的銅像紀念公園。說紀念是好聽,其實是棄置。于原來的廢除變成現(xiàn)在的瀏覽勝地,倒像是點墨成蠅的妙筆一著。
想想,也頗讓人感嘆歷史的反復與戲弄。不知百年、千年之后人們又會如何看待這一切。牟宗三說,歷史是一種反復的爭論,誠然!
銅像或大或小,或站或坐,或孑然一身,或群像環(huán)繞,有半身,有全身,有威嚴的,有和藹的,有刻板的,有儒雅的,有英姿勃發(fā)如春之草木,也有神情哀傷如冬之禿木?傊,百態(tài)千姿,極近其妍。
透過這些銅像,你看到了一個與影視中的象形完全不同的人物,更或是能窺探到他內(nèi)心的那片領(lǐng)域。那個風氣云涌的歲月似乎藏在前面的湖水深處,那里有南征北伐,中原逐鹿的意氣時光,這是個政客;那里有謙謙藹藹,手捧書卷的書生形象,這是儒家傳統(tǒng)文化人;那里有深沉哀怨,欲言無言的難以訴說,這是個失落者;那里有隔海望鄉(xiāng),眷念不已的不盡眼神,這是個望鄉(xiāng)的老者……
似乎還沒寫完,又似乎寫完了。若加上游玩的通用性結(jié)尾,就更無趣了。索性就如此罷。
慈湖記行 本文關(guān)鍵詞:慈湖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