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一是追求物質,一是追求理想,我們無法去評斷別人的對和錯,高尚的盡管高尚,庸俗的盡管庸俗,都是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選擇,接下來就請大家隨小編一起來看這篇文章吧。
《文學回憶錄》里,木心先生多次提到,任何偉大的藝術家生前一定對自己有著清醒的認識,有些人憋住了沒說,有些人沒憋住說出來了。思特里可蘭德憋住了,無論是在巴黎某個骯臟小巷的某個陰暗樓閣里,,還是在塔希提島的美麗叢林里,他都只是默默的,艱苦的創(chuàng)作著,畫著那些在當時幾乎不被人理解的畫。贊賞和嘲笑于他而言,毫無意義,他在別看不見的時空里,精神備受煎熬,只為尋找到某種恰當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當他的畫筆在紙上盡情飛舞,顏料肆意潑灑時,我想他不會不知道他將流芳百世。但我更清楚的知道,高傲冷漠如他,又豈會在意這些虛名,他所追求的唯有他自己獨特的藝術世界,為此他可以拋棄妻子,可以忘恩負義。在他的藝術面前,所有道德上的罪惡對他似乎不過云淡風清,你盡可以說他自私自利,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極端自私的人,卻毫不憐惜自己的肉體,物質生活的優(yōu)裕對他沒有任何吸引力,肉體僅僅是他用來創(chuàng)作的工具罷了。從這點來看,思特里可蘭德既是一位偉大的藝術家,同時又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混蛋。
步入中年,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享受生活,好不愜意。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這都是絕大多數中年人的生活寫照。人活到了這個年齡,大都已沒了激情,曾經的夢想被安逸的生活埋葬,詩和遠方成了一個遙遠的傳說。偉大的藝術家之所以偉大就在于他們有顆不羈的心,平靜安穩(wěn)的生活對思特里克蘭德而言是羅網,是束縛,年少時的夢想在一個最不可能的年紀重新煥發(fā)了。冥冥之中,似乎有一個看不見的魔鬼死死的扼住了他的喉嚨,唯有藝術,才能使他解脫。或許有些人生來就是為了藝術的,或早或晚,遲早要為藝術吃盡苦頭。留下了一封信后,他離開了倫敦溫暖舒適的家,獨自前往巴黎,并表明再也不會回家了。拋妻棄子,作為一個丈夫,一個父親,就是受萬夫所指也不為過。我不懂藝術,我也不明白追求藝術為什么要離開舒適的家庭。但我同情他,敬佩他,他的前半生一直都是為別人而活,后半生為自己而活無可厚非。思特里克蘭德是冷酷的藝術家,如果家庭對的他的藝術只是牢籠,那就要毫不留情的舍棄。
我佩服思特里克蘭德追求藝術的勇氣,為了藝術而對肉體的痛苦不屑一顧也令我動容?墒撬麑κ┨芈苑——一個十足的老好人——的所作所為實在令人義憤填膺。施特略夫,一個蹩腳的畫家,卻對藝術有著超乎尋常的鑒賞力。他是最早意識到思的偉大的人,可以算是思的知己了。他不遺余力的幫助思,甚至將思從死亡線上拉回來,可回報他的,卻是思惡意的嘲諷,甚至連自己的老婆都和思私通。盡管絕望,憤怒,但對偉大藝術的敬仰最終使他原諒了思——雖然思并不在乎他的想法。思特里可蘭德是偉大的藝術家,可恥的小人:施特略夫是平庸的畫家,高尚的巨人。思對藝術的執(zhí)著令人敬佩,但他不應該毀掉一個原本幸福的家庭,尤其還是一個曾無條件幫助過他的人。偉大的藝術并不意味著偉大的人格,人格的高尚與否似乎向來與學識無關,人性的復雜可見一斑。
思特里克蘭德的余生是在美麗的塔希提島上度過的。他與當地的一個女孩結婚,住在遠離人煙的叢林里,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與在倫敦不同的是,他不需要為養(yǎng)活整個家庭而奔波忙碌,,他只需要全身心投入創(chuàng)作即可。這場婚姻不過是為了更好的畫畫以及滿足偶爾的情欲。在生命的最后,他終于找到了一個恰當的方式將自己所看到的感受到的世界表現出來了,長久以來折磨著他的魔鬼終于離開了,他解脫了,帶著釋然和滿足長辭于世。臨終前囑托妻子務必要燒掉那副最后的杰作,其中未嘗沒有對這世界的漠視和譏諷。他所追求的已然得到,至于后世的推崇或批評,思特里克蘭德一定會說,去他媽的。
這世上總是有兩類人,一類為理想,為心中的那輪明月而奮斗,一類為物質,為那六便士而奮斗?墒前,讓高尚的盡管高尚,庸俗的盡管庸俗,不要嘲諷更不要傷害。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