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銅器博物館是一個很不錯的地方,那里有很多出土的青銅器,也有很多青銅器的由來和它的意義,游玩中國青銅器博物館可以很好的領略古代人的智慧以及了解一些關于青銅器的知識,下面這篇游中國青銅器博物館作文,一起來看一看吧!!
中國青銅器博物館位于寶雞石鼓山上,它東臨茵香河,南靠秦嶺主峰雞峰山,西望市區(qū),北瞰渭河。在造型上把石鼓與銅鏡巧妙結合——以石鼓為基座,以銅鏡為頂面,飾以典型的西周鳳鳥紋,它的用意就在于突出周秦之風、金石之韻。在石鼓山巔,這面巨大的銅鏡迎接寶雞每一天第一縷曙光。
首先,我們來到第一個展館“青銅之鄉(xiāng)”。寶雞是周秦文明的發(fā)祥地,自漢代以來,青銅器在寶雞不斷出土,數(shù)量之巨,精品之多,銘刻內容之重要,均居全國之首,因此,寶雞又被譽為“青銅器之鄉(xiāng)”,數(shù)萬件青銅器都是從這里出土的。
接著,我們來到的是第二展廳,這里有展品688件,整個展廳面積為947平方米,主要以對周禮的追溯和闡釋為線索,重點展現(xiàn)厲王胡簋,解讀一個民族情結的緣起;通過對墻盤的重點解讀,以及相關文物的配套陳列,追頌西周文、武、成、康、昭、穆六王的文治武功;以國寶重器何尊作為本單元的收官之作,重點呈現(xiàn)“營建洛邑,宅茲中國”的銘文特寫,追溯“中國”二字的由來。
通過對文物信息的闡述,描繪出了一幅興于周朝禮制下的輝煌盛世。在這一展廳展出的胡簋屬于周厲王,因其是西周唯一的王器,所以它也被稱為“王簋”。與此同時,它又是目前出土的歷代“簋”中器形最大的,所以又被稱為“簋王”。最有意思的是它的銘文,完全顛覆了《史記》中周厲王暴君的形象。
國寶重器何尊也在這一展廳展出,它于1965年出土自寶雞境內,是被國家文物局認定的不得出國展覽的文物之一。何尊為周成王五年名何者所制,是西周初年第一件有紀年銘的銅器。何尊內膽底部刻有一篇一百二十二字的銘文,其中“宅茲中國”更是“中國”二字最早的文字記載。
第三展廳“帝國之光”,以周王室的衰敗和東遷為背景,以秦帝國的崛起之路為線索,展現(xiàn)出曲折流轉的歷史脈絡。以西周的尾聲作為展覽的開篇,逐次展現(xiàn)非子養(yǎng)馬、襄公立國、文公東獵、武公創(chuàng)縣、宣公刻石、穆公稱霸以及始皇加冕的歷史節(jié)點。在兩個族群發(fā)展的此消彼長間,展現(xiàn)了一場宏大的民族歷史的興衰之旅。秦公镈造型別致、形體宏大、鑄造精美,外觀裝飾有透雕的蟠龍和鳳鳥,輕靈有致,紋飾細致活潑,呈現(xiàn)出清新自然的風格。秦公镈上有銘文135字,從銘文得知秦公镈是秦武公祭祀祖先的禮器。
第四展廳是“智慧之光”。重點展示了國寶折觥,展現(xiàn)出青銅器造型及紋飾的獨特藝術神韻,突出了青銅文化的藝術特色。國寶折觥于1976年12月15日出土于扶風,它通高28.3厘米,重7.6公斤,是西周昭王時鑄造的盛酒器,器物主人名折。我們可以看到它的造型酷似一只又肥又大的綿羊,整個器物造型精美,紋飾設計獨特,由十幾種動物組合而成,四層花紋顯得富麗堂皇,是一件十分精美的青銅藝術珍品。
沿著文明的長河溯源而上,古昔追蹤,我們發(fā)現(xiàn)了祖先們的聰明才智;細數(shù)那一件件輝煌莊嚴的珍寶,讓我們再次享受到先哲慧光的沐;當我們完成了這一次跨越時空的專訪,我們才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是歷史的真諦,激勵著我們去創(chuàng)造新的輝煌、譜寫新的篇章!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