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朋友都看過由胡歌、劉濤和王凱等主演的《瑯琊榜》,但看過原著的有多少呢?小編這里整理了一些網(wǎng)友對原著的讀后感,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欣賞吧!
01
我是先看電視劇再看小說,這樣對于主演的樣貌已經(jīng)定型,可能與其他人感覺就不一樣啦。
這本書主要是梅長蘇幫助靖王上位的故事。故事到了選靖王那基本就能確定結局啦。誠如其他人說的那樣,太順風順水啦。這一路走來差不多都在梅長蘇的算計之下,偶有突發(fā)事情也能被他巧妙的解決。
一想到天才就本能想到諸葛亮。當然表面上這兩者是不能比較的。因為一個是權謀,一個是軍事。但是其中內(nèi)核是可以拿來比較。這也是為什么同為天才,梅長蘇看上去就有點不真實,而諸葛亮就真實呢?首先當然是確有諸葛亮,其次是不確定性。正所謂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諸葛亮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但是梅長蘇卻是智者千慮萬無一失。還有一點是諸葛亮的對手都是會去見招拆招,諸葛亮也不是全盤掌握,而梅長蘇卻是感覺拿著攻略在跟其他人斗。
再談梅長蘇周圍都是一群重情重義之人,在江左盟里出現(xiàn)人物性格都太單一,首先是唯梅長蘇命是從,二是重義氣。其他人物性格描寫讓人記憶不深刻。這樣就給人一種空中樓閣一般的情義。
雖說 瑯琊榜 確有以上兩點,但是這不得不說是一本好看的小說。
02
《瑯琊榜》作為2015年大熱的網(wǎng)絡小說,還被改編成了電視劇,可謂一個成功的IP。它在情節(jié)和人物刻畫上可謂可圈可點。步步為營的權謀爭斗,暗流涌動的太子黨爭,將大梁山雨欲來的環(huán)境描繪的細膩真實。而梅長蘇、蕭景琰、蒙摯等人的塑造也可謂栩栩如生,令人過目難忘。
可是,《瑯琊榜》作為一部小說,仍有許多瑕疵。這些瑕疵大多數(shù)與情節(jié)無涉,只關乎歷史細節(jié)等問題。雖然說小說畢竟是虛構的文學作品,但我相信精益求精總是沒有錯的。接下來,我們就從歷史的角度來細細扒一扒《瑯琊榜》中的錯漏。我這里用的《瑯琊榜》來自四川文藝出版社,是電視劇播出之后的“修訂版”,大概也是現(xiàn)在市面上的通行版。
從小說的故事背景設定我們可以看出,故事是發(fā)生在蕭梁時期。南北朝時期的梁可是一個頗有傳奇色彩的朝代。開國皇帝蕭衍曾經(jīng)三次舍身佛寺,弄的百官惶惶不安。蕭梁國祚五十五年,是一個短命的王朝。故事放置在這個歷史背景當中,并無不妥。
但是,故事開篇第一句就露了怯。“金陵”是我們大家熟知的南京古稱,但是此時,南京作為首都卻是名叫建康。金陵一詞來源已久,相傳是楚威王于石頭城筑金陵邑而得名。但在三國時,孫權定都于此,改名建業(yè)(此前叫秣陵)。之后魏晉和南朝就一直叫“建康”。
而故事當中的的北燕和大渝在這個時期是根本不存在的。北燕早在五胡十六國的時候就被北魏所滅。而北燕的皇族姓氏是馮而不是拓跋。在這之前,燕的皇族姓氏是慕容。順帶提一句,金庸《天龍八部》中,慕容博心心念念要恢復的,就是這個北燕。大渝聽名字應該在重慶一帶,這個地方在當時是在梁的版圖以內(nèi)的。
還有,故事開篇就寫到為霓凰郡主選郡馬……郡馬?那是個什么東西?我只知道給公主選的叫駙馬,難道郡主的夫君就叫郡馬?要知道,駙馬一詞原本是來源于駙馬都尉。這個官職在漢武帝的時候設置,顧名思義掌管副車之馬。到了魏晉時期基本形成慣例,成為公主丈夫的專屬官職,也就漸漸沒有了實際工作。所以這樣看來,郡馬一詞大大不通。不過,“郡馬”這種誤稱由來已久。歐陽修的筆記《歸田錄》中就有:“官制廢久矣,今其名稱訛謬者多,雖士大夫皆從俗,不以為怪。皇女為公主,其夫必拜駙馬都尉,故謂之駙馬。宗室女封郡主者,謂其夫為郡馬,縣主者為縣馬,不知何義也。”稱謂雖有,但都是民間訛稱,像言豫津等人自不應當犯這種錯誤。而且故事的歷史背景離駙馬制度形成相去未遠,更不應當有這種荒謬的叫法。
至于官制方面,《瑯琊榜》當中的錯漏就更多了。作者在用的時候往往只是將大家耳熟能詳?shù)墓俾毿攀帜閬,并沒有考慮它是何時出現(xiàn)的。比如說“京兆尹”這個官職,一般只會在國家定都西安的時候才會用這個稱呼,其他時候似乎并沒有這個用法。再比如沈追擔任的戶部尚書這個官職,是到唐太宗以后才確定的。戶部在隋朝名為度支,唐初改為民部。后為了避李世民的諱,于是改為戶部。而書中出現(xiàn)的科舉,更是到了隋朝才開始的選拔活動。南北朝時期雖然有選拔性考試,但絕不是科舉。還有靖王推選的主考官程知忌說原先是鳳閣閣老,但“鳳閣”一詞是到了武周時期才出現(xiàn)的。武周時期,武則天將原先的“中書門下平章事”改成“鳳閣鸞臺平章事”,所以鳳閣其實是中書省的代稱,而在此時還沒有這個稱謂。至于“春闈”,也是唐代以后才有的,對三年一次的會試的稱呼。
對于一部架空歷史的小說而言,這些考證不免過于嚴苛。但是在我看來,既然要以歷史為背景,就不能如此馬虎的下筆,必要考察清楚。梁羽生和金庸兩位武俠小說大家也喜歡用歷史背景。但二人史學功底深厚,考究起來也是相當仔細,小說當中罕有這些顯而易見的錯漏。金庸的《射雕英雄傳》更是有相當篇幅的附錄詳細介紹了歷史背景。這種仔細的學術精神在當下文壇可謂稀缺,但更應當繼承。
網(wǎng)絡小說作為一種更加快速便捷的形式,應當去蕪存菁,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細致!冬樼鸢瘛吩诠适潞徒巧茉旆矫嬉呀(jīng)相當不錯,但在歷史細節(jié)方面仍要加強。我們不能因為網(wǎng)絡小說的特殊性就降低對文本的要求,而是應當秉承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創(chuàng)作更好的文學作品。只有這樣,網(wǎng)絡小說才能甩脫“粗制濫造”的惡名,成為真正的新文學形式。
03
花了兩三個月時間終于斷斷續(xù)續(xù)地看完,其實是因為太喜歡電視劇所以買了書,但買了書之后,又覺得不是特別喜歡,然而錢花了,還是看完吧。
整體構思,謀篇布局還是跟讓人佩服的,作者娓娓道來,可以說沒有這部書也不會有電視劇里的各種謀略。
但比起書,個人更喜歡的還是電視劇?赡苡泻栌型鮿P,有每一個將角色拿捏得恰到好處的演員的演繹。而那些劇情放到文字里,就顯得略略平了些,看了好多次才看完。
不過總體而言,仍不失為一部好故事。
04
最近,重溫了去年的熱播劇《瑯琊榜》,覺得不過癮,又將海宴的原著小說再讀了一遍。加上這次重溫,《瑯琊榜》電視劇我反反復復已經(jīng)看過三遍。要說原因,一是它拍得實在是好,劇組給力,演技到位,符合原著,改編恰當;二是它原著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本就扣人心弦,重情重義,令我著迷,讓我震動。不談別的,僅“義”一字,已足見這個故事之沉重,也正因這一“義”字,才讓我為之癡狂,寢食難安,一心只想撲進書中。
在此,我想盡我匱乏的詞匯,來談談我對這部小說中貫穿始終的“義”的理解。
我認為,這部小說始終同圍繞三個“義”展開。
其一,乃兩肋插刀,朋友之義。
就像十二年來,靖王始終相信他的好朋友、好兄弟林殊,他心懷孤憤,不在乎他人看法,不顧念自己前程,甚至多次觸怒皇帝,只因堅持為摯友申明冤屈,不許他人對林氏有半句污蔑。
又如從小到大一同生活的蕭景睿和言裕津,他們一起闖禍一起承擔,互損對方卻又互相依靠。當景睿受身世連累無法掙脫時,裕津開導他,陪伴他,支持他;而當裕津有難時,景睿也必盡其心力相助。
再如夏冬霓凰二人,每逢離別,必定相送。別時我看著你策馬走遠,你帶著我的心意瀟灑上路,不言一語,卻已知心。
其二,乃洗雪冤名,正道之義。
靖王,十二年過去,卻依舊不顧梅長蘇勸助,堅持推翻舊案,一心只愿為自己的皇長兄、自己的好朋友洗雪污名。
長公主冒死申冤,言侯不畏刀斧加身,到最后,但凡存有良知理智、不沉淪于爭權奪利聲色犬馬的朝臣,都為了正義挺身而出,金殿鳴冤。當朝天子蕭景琰以血肉之軀為林殊擋刀,朝廷百官殿前請旨無一人離去。最終冤案被平反,祁王林氏的污名被洗雪,蕭景琰和林殊的最終目的達成。正如張岱在《四書遇》中所言:“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圣人也。”,這份正義之心,用小說中言侯的話來說,當真“令人震動”。
赤膽忠魂,家國之義,此乃其義三。
靖王走上奪嫡之路后,在梅長蘇的有意安排之下,他們清理朝中深陷黨爭尸位素餐的官員,扳倒昏庸無德的獻王,痛擊不擇手段的譽王,清算獻王譽王留下的余孽,整頓朝局六部,整飭朝綱軍紀,懲奸除佞,革除黨爭帶來的趨炎附勢之風。他們毅然決然決定在皇帝在位時洗雪冤案,同樣是為了還天下一個公正之法,來安定民心。
“你還要掃除積弊。強國保民,振興大梁數(shù)十年來的頹勢,還天下一個去偽存真、清明坦蕩的朝局。”這是景琰與林殊相認后,林殊以謀士梅長蘇的身份,對靖王特別強調(diào)的一段話,言者之語重心長、高瞻遠矚,于此,一覽無余。
而冤案平反后,國家罹難,梅長蘇更是為國耗盡心力,用他的麒麟之才守得國家安定,卻讓自己永遠地做回了林殊,將自己永遠地留在了沙場。此般大義,堪稱楷模。
說實話,《瑯琊榜》小說本身的確存在不少網(wǎng)絡小說的通病。比如用詞的準確性不夠、語言不夠精煉經(jīng)不起推敲、部分語句不通順、人物塑造有爭議(這點在被影劇化后已成功解決)等……但它卻也擁有許多一般網(wǎng)絡小說中沒有的閃光之處。它開闊高遠的立意、雄渾磅礴的氣勢、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邏輯縝密的布局,實為一般網(wǎng)絡小說難以匹敵的。試問,以“義”為精髓的小說,能寫得像《瑯琊榜》這般扣人心弦、動人心魄的,又有幾部呢?
《瑯琊榜》中強調(diào)的三個大義,于我們當今社會中,更是熠熠生輝。為友,我們當敞開真心,拔刀相助;為人,我們當明辨是非,黑白分明;為民,我們當心懷國家,為國助力。此三義,必將永垂不朽,萬古流芳。
此血仍殷,豪情未收;情義千秋,世間長留。我愿與書中人物共勉之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