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空而來》是一部德國于法國共同制作的電影,影片劇情豐富,畫面精致,寓意深刻,網(wǎng)友們對這部影片的評價也還不錯,下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網(wǎng)友們是怎么說的吧!
一
導演法提阿金,有著土耳其血統(tǒng)的德國人,把攝像頭聚焦到這類‘’危險‘’的題材其實也是無可厚非的。(這里指的危險是可能一不小心就被扣上政治正確的標簽)
這部電影一月十七日在法國上映,我看的是提前兩天放映的試映場。打完分之后我看友鄰們的打分基本都是三星,是的,光看題材、劇本、剪輯我可能會給三顆,然后因為結(jié)尾和最后大海的空鏡再加半顆星,但是黛安克魯格的表演是值得再加一顆星的。
黛安克魯格,一個法國出道、非常適合歐洲電影氣質(zhì)的德國女演員,在好萊塢浮浮沉沉,去年在坎城摘取后冠。聽到阿莫多瓦用帶口音的法語讀出黛安的名字后,她從索倫蒂諾手中接過,站在臺上平靜地說,我想起那些被恐怖行動迫害過的人們,那些努力走出來并努力生存的人們,我們不能忘記。
阿金手下大部分鏡頭都是冷峻的,他的敘事在開頭爆炸事件之后將我的心牢牢抓緊。丈夫和兒子死后,是綿綿無絕期的雨天,與黛安所呈現(xiàn)出來的悲痛實在相得益彰。海報里的Katja,縮在外套里,戴上帽子走在雨中,像一個無助的孤獨的斗士。
阿金最厲害的一點是能讓人感覺到從里到外滲出的寒意。我第一次有這種感覺是在法庭上,當Katja神情復雜地盯著被告席,那兩個‘’新納粹‘簇擁者眼神空洞,甚至不愿流露出任何表情或悔意。在輸?shù)艄偎局,這兩個政治主張極端的年輕人開心地蹦起來擁抱在一起,法庭上發(fā)生的這一幕是多么的諷刺。她不再依賴法律,她獨自來到希臘尋找該組織的蛛絲馬跡,想試圖憑自己的力量復仇,她跟蹤了為他們說話的一位出庭證人,最終在海邊找到了他們和一輛房車。Katja再次回到海灘的時候背上背著一包炸彈,她趁倆人清晨鍛煉的時候?qū)谲嚨紫,打算等他們回來就引爆。在等待的時候,她看著大海,看著鳥兒,那些生命,她猶豫了。
這是非常讓我感到難過的場景,Katja完成了一次心靈凈化,而施害者呢,清晨跑跑步,以前的事情被甩在腦后。
這時律師告訴Katja,我們不能放棄,戰(zhàn)斗還沒結(jié)束。她背著炸彈第三次來到海邊,這時兩位青年剛晨練好回到車中。一個長鏡頭,Katja從遠處只有一個黑點一直走到我們面前,一個一往無前的女斗士,步伐堅決,她深吸一口氣,打開門上了車。
可能這部電影如今的社會價值已經(jīng)高于了藝術(shù)價值,但我們不能忽視憑此在2017年七十周年戛納頒獎典禮上斬獲影后的黛安克魯格在這部電影中的精彩表現(xiàn)。
我愛她。
Soundtrack中有兩首歌非常喜歡,一首是The Blues,收錄自2015年Hindi Zahra的專輯Homeland。另外一首是來自Lykke Li的I Know Places。
The Blues-Hindi Zahra
最后向今天驟然離世的小紅莓樂隊主唱致敬。
二
女本柔弱,為母則剛。
在去年的熱門奧系電影中,《三塊廣告牌》無疑對這句話做了最好的詮釋,雖然科恩嫂飾演的角色難言“柔弱”二字。
而在同年,還有一部擁有類似氣質(zhì)的影片在戛納大放異彩。
與《三塊廣告牌》相同的是,影片一樣塑造了一位飽受親人亡故摧殘的母親形象。
可不同的是,這部影片卻來的比前者壓抑、痛苦百倍千倍。
這部影片就是17年戛納主競賽單元入圍影片——
憑空而來
卡佳(戴安·克魯格 飾)是一個平凡而幸福的母親和妻子。
她和丈夫的相識相戀有點特別。
丈夫賽卡西是一位土耳其人,大學時期的卡佳因購買大麻而結(jié)識他。
后來賽卡西因販毒入獄,可二人的感情卻沒有中斷。
他們甚至還在獄中完婚。
往事如煙,出獄后的賽卡西改過自新,而卡佳也懷上了他的孩子。
一個普通的周末,卡佳將兒子送到了丈夫的辦公室,而自己則和閨蜜安排了一個約會。
然而當卡佳傍晚返回工作室,準備接丈夫和孩子時,等著她的卻是一個晴天霹靂。
丈夫工作室的門前發(fā)生了炸彈襲擊,爆炸中兩名遇難者正是卡佳的丈夫和孩子。
由于不是普通事故,德國安全局很快介入了調(diào)查,可進展卻并不順利。
卡佳也承受著尋常人難以相像的壓力。
對丈夫與孩子疏于照顧的自責;
至親言語間流露的抱怨與責難;
安全局對亡夫前科詢問與質(zhì)疑。
一瞬間,生活奪走了卡佳的一切,卻仍要繼續(xù)摧殘她。
亡夫之愁,喪子之痛,巨大的悲傷如潮水涌來,淹沒了這個可憐的女人。
可正當卡佳心如死灰時,事件的進展出現(xiàn)了轉(zhuǎn)機。
安全局抓獲了爆炸案的兩名主謀——一對年輕激進的新納粹戀人。
卡佳為了能見證惡徒能夠受到制裁,放棄了輕生的念頭。
可讓她沒想到的是,接下來法院開庭審理案件卻并非她想的那么簡單。
她所認為的“鐵證如山”,卻在被告方律師巧舌如簧的辯證中逐漸動搖;
而控辯雙方也在庭上陷入了激烈的鏖戰(zhàn),漫長的庭審不斷的消磨著卡佳的耐心。
讓卡佳怎么也無法想到的是,法庭最終審理的結(jié)果,是將二人無罪釋放。
當法律無法制裁罪惡時,卡佳選擇依靠自己。
兩名新納粹青年雖然在庭審后遁逃到國外,可還是被她摸清了行蹤。
卡佳開始購置化肥、鐵釘?shù)任锲贰?/p>
這些都是制作土炸彈的原材料。自己的丈夫與兒子就是死于這種炸彈襲擊。
諷刺的是,制作土炸彈的方法,還是卡佳在庭審時學到的。
這個一無所有的女人將如何選擇復仇。
成了一個未知數(shù)。
在《憑空而來》這部電影中,遇襲身亡的女主丈夫賽卡西是一名土耳其人。
而影片的導演法提赫-阿金正是一名土耳其移民的后代。
他雖然生于德國,卻始終關(guān)注土耳其裔居民在德國的生存狀況。
這次的《憑空而來》,直指歐洲的政治頑疾——新納粹主義。
這也是非德裔居民在德國所面對的重大憂患之一。
而這樣一個故事,在當前歐洲難民危機的局面下,可以說引發(fā)了人們更多的共鳴與思考。
《憑空而來》目前的豆瓣評分,個人感覺明顯偏低。
深究其原因,一方面,國人對于新納粹主義以及非德裔居民在德國生存困境的問題沒有代入感;
另一方面,就是《憑空而來》這部影片實在是太過真實與壓抑。
同樣是在去年,成龍攜手皮爾斯-布魯斯南主演的《英倫對決》收獲不少好評。
影片中成龍飾演的關(guān)玉明,在恐怖主義制造的襲擊中痛失愛女。
在劇情背景上,和《憑空而來》十分相像。
在《英倫對決》中,關(guān)玉明老而彌堅,憑借著自己當年身為特工的能力,將英國政府攪得天翻地覆。
片中不乏設(shè)計巧妙,以暴制暴的復仇場面,快意恩仇的劇情也讓很多觀眾大呼過癮。
反觀《憑空而來》,沒有那么多商業(yè)片抓人眼熟的動作場面與勁爆元素,甚至影片都沒有展現(xiàn)那場恐怖襲擊的慘烈現(xiàn)場。
導演將鏡頭聚焦到了遇難者家屬的境遇與心理變化,同時將影片的重頭戲安排在了庭審的橋段上面。
卡佳原本普通而幸福的家庭成了新納粹反人類的暴行的犧牲品。
這次爆炸襲擊的原因,既不是因為賽卡西曾經(jīng)的犯罪前科,也不是因為卡佳一家得罪了誰。
而單純是因為賽卡西的非德裔身份。
這部影片與其譯為“憑空而來”,我覺得叫“無妄之災”更為貼切。
影片有大篇幅的片段,沒有臺詞,鏡頭只聚焦于沉浸在悲痛中的卡佳。
家人的寬慰無濟于事;
吸食毒品也無法緩解痛苦;
甚至連閨蜜與孩子的互動在卡佳眼中也格外刺眼。
這個普通的女人沒有《英倫》中關(guān)玉明那種超級強悍的特工身手為家人復仇,
她能做的,只有終日瑟縮在兒子的小床上痛哭。
卡佳想到了自殺,她選擇在浴缸中割腕。
可垂死之際,政府抓獲真兇的消息將她從死亡的邊緣拉了回來。
卡佳選擇活下去,并非為了自己,單純是因為她想要替丈夫和兒子見證兇手受到嚴懲。
可是死容易,生卻很難。
無助的自責,親人的態(tài)度,包括安全局對賽卡西前科的調(diào)查,都讓壓得卡佳喘不過氣來。
而最讓她難以忍受的,恰恰是曾經(jīng)期盼的庭審。
法醫(yī)做為證人出庭時。
詳盡而冰冷的陳詞描繪著爆炸現(xiàn)場的慘烈與血腥。
每每想到丈夫和兒子身首異處,身體支離破碎。那種疼痛仿佛真真的施加在了卡佳自己的身上。
卡佳的大段獨角戲撐起了整部電影,扮演者黛安-克魯格,可以說貢獻了絲毫不遜于奧斯卡影后的炸裂演技,強勢拿下了當屆的戛納影后。
曾經(jīng)“特洛伊”城中傾國傾城的王妃海倫,變成了哀思丈夫兒子的無助母親。
庭審之后,兩個新納粹兇手因證據(jù)不足而被釋放。
用法庭庭長的話說:
法庭只講事實與證據(jù), 只要被告不被法庭判罰有罪,
他們就會被推定無罪。
原本對嚴懲兇手抱有希望的卡佳,對法律,對正義徹底失去了信心。
她決定親自為自己的至親復仇,尋找屬于自己的正義。
法外執(zhí)法,以暴制暴。
電影看到這,也許沒有人能夠講出“這種做法太不理智”的話。
導演的高明之處就在這,也許我們無法代入到德國社會的時局中去,
但是影片女主所經(jīng)歷的痛徹心扉的傷痛與壓抑,卻讓每一個觀眾感同身受。
最終,卡佳將土炸彈制作完成。
可是第一次安置完炸彈后,卡佳卻放棄了襲擊,而是將復仇計劃推遲到了第二天。
導演在此安排了一個精妙絕倫,卻又讓人痛徹心扉的結(jié)尾,在這姑且給各位保留一個懸念吧。
影片結(jié)尾的留白,導演道出了拍攝此片的初衷。
德國僅在2000和2007年之間,“國家社會主義地下黨”,槍殺了九個具有移民背景的平民,還有一名女警察。
背后的唯一動機,是受害者的非德裔血統(tǒng)。
正義也許真的只會遲到,不會缺席。
可這正義的代價,未免太慘烈了些。
三
1這案子是爆炸殺人刑事案件,而且是新納粹殺土移民應該是檢察官公訴,國家支持,警察提供證據(jù)。完全不應該是民事案件的雙方私人律師對薄公堂。請參考《第三嫌疑人》,《全民目擊》等
2審案過程中完全沒有問嫌疑人一句話,審判審判需要審嫌疑犯啊,都是在說證人,律師,女主的戲。
3關(guān)于街區(qū)監(jiān)控完全沒有提及,這是用蘋果六以及平板電腦的時代了。只要采集到女嫌犯或男的在附近街區(qū)的畫面就能證偽。
4完全忽略媒體和社交網(wǎng)絡(luò),新納粹爆炸案,多大的新聞?應該是炸天的新聞,就算傳統(tǒng)紙媒也會窮追不舍,而且社交媒體時代,網(wǎng)友提供一些女嫌犯在德國的證據(jù)很容易的。那一方的身旁都會包裹媒體的,那么容易出國?
5刑事案件上訴期,主要嫌疑人員能出國嗎?
6女主丈夫其實是土耳其黑幫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朋友律師的代理人都是毒販,貌似控制著某區(qū)域的毒品網(wǎng)絡(luò),他們地下會放過新納粹殺土耳其移民?
四
電影里面我并沒有感覺到太多對新納粹的譴責,讓我感覺到的深深的一種壓抑感覺,感受到的一個女人失去了老公和孩子做出的一系列的掙扎。我想到我周圍也有一個好朋友,體驗了她和老公鬧離婚的那種狀態(tài),我的安慰感覺都是多余的,只要她老公一句傷害的話,她又可以瞬間的崩潰。當然相比喪失自己的老公,那種狀態(tài)無法比擬,在她的好朋友一直在關(guān)心她,但是她完全提不起精神來,甚至看見朋友帶了出生的小孩子去見她,感覺她有一點精神上的刺激,因為自己已經(jīng)失去了孩子。好朋友說要不要陪她,她說想要一個人呆著。她一個人不是哭就是在抽煙的狀態(tài),中間還會插入她手機里面錄的她老公的畫面,她完全無法從這場悲哀中走出來,朋友的關(guān)心她也很麻木了。甚至有次中間想去自殺,差點自殺成功了……
起初女主想通過法律的手段去懲罰那對傷害她老公孩子的情侶,但是最后失敗了。因為在法國沒有確切的證據(jù),只能算是嫌疑人不能判刑。
女主無奈,有一個畫面是她告訴她的律師說如果炸死的是我,你覺得我老公會怎么樣,他會放過那個傷害我的情侶嗎。于是她背著她的律師,開始跟蹤那對情侶到了希臘。想用同樣的方法進行報復,自己在網(wǎng)上找尋了制作炸彈的方法。然后準備放在她們房車那里引爆,但是第一次并沒有下手,我那個時候以為她回心轉(zhuǎn)意了。
劇情有意思在于,正好這段時間她終于接了他的律師的電話,律師說服了她很久,告訴她一定要重新起訴,女主口頭上答應了。本來以為她真的會買張機票回去法國重新上訴,結(jié)果她再一次去了情侶的房車營地,然后走進她們的房車,把炸藥背在她身上,然后引爆。最后畫面就一直停留在了爆炸燃燒的房車,以及遠處的大海,女主終于去見她另外一個世界的老公和兒子了。
五
該片憑借戴安·克魯格出色的演繹拿下2017年第70屆戛納電影節(jié)主競賽單元最佳女主角,同時也憑著工整的創(chuàng)作榮獲2018年第75屆金球獎電影類最佳外語片,和第23屆美國評論家選擇電影獎最佳外語片。
全片采用傳統(tǒng)的三段式結(jié)構(gòu),分為“家人”、“正義”、“海洋”三部分。故事清晰明了,前后呼應,從劇作來說是一個非常工整的作品,理解起來也并不無難度。題材中比較新穎的是反映了當下歐洲社會中的民族宗教矛盾,而目的依舊是一個經(jīng)典的復仇故事,復仇的段落也僅僅集中在第三部分“海洋”中。
一、家人
影片開始就選擇用家庭錄像機的視角,閃回到過去女主角在監(jiān)獄同丈夫舉行的一場婚禮,沒有婚戒,只有無名指上的戒指紋身,兩人身穿白色禮服相愛擁吻。
讓觀眾了解二人結(jié)婚背景后,場景便拉入當下時間,兒子已經(jīng)六歲,母子兩人過馬路險些被撞后罵罵咧咧的行徑,讓人開始預感到結(jié)果的不明朗。而把兒子交給父親之后便和閨蜜一同去澡堂休閑,其中聊天中所滲透出女主角家庭的幸福,身上的“武士”紋身也成為下文的伏筆。
歸來已經(jīng)入夜,丈夫店外擁擠的警車和閃爍的警笛,已經(jīng)讓人預感到父子二人的遇難,而女主角卡佳沖破警防線后的歇斯底里也加深了觀眾對于遇難的印證。
隨著受害者DNA測試結(jié)果出來,警方對卡佳的詢問,讓觀眾一步步了解這個家庭里成員的背景,丈夫土耳其裔移居德國,妻子是德國人,是一段跨民族的婚姻,而警方在掌握大量受害人信息之后,對卡佳咄咄逼人的詢問,也側(cè)面反映了民族矛盾的存在,作為移民外裔的受害者,加之之前販毒前科,也揭曉了片頭監(jiān)獄婚禮的原因,讓警方更傾向于這次爆炸事件是因為受害者自身所攜帶的政治背景內(nèi)部矛盾,而卡佳則認為是納粹的暴力行為。
卡佳在其母親處對丈夫的維護,以及拒絕公婆將二人尸體帶回土耳其,事故現(xiàn)場的情緒失控,無法度過崩潰時期而選擇吸毒,謝絕閨蜜的陪同,更多時光看著窗外的雨,腥紅著眼發(fā)呆,都無不透露著此前這個家庭的幸福美滿,也更加襯托出當下女主角所處境地的殘忍和可憐。
本段以女主角卡佳自殺結(jié)尾,浴缸里割腕自殺慢慢下沉,最終聽到電話留言嫌疑人落網(wǎng)后,戲劇性地坐起在浴缸之中,滿臉的血跡中透露出絕望的神情為第二段“正義”做下鋪墊。
二、正義
本段同樣以一段家庭攝像機視角開始,一家人在屋內(nèi)其樂融融,母親陪兒子搭玩具,父親作為第一視角記錄著這些。
接下來的主要內(nèi)容便是法庭過程,筆者個人認為要想通過影視去快速了解一個國家人民的價值觀和真實生活,律政題材是最佳選擇,從美劇《傲骨賢妻》、衍生劇《傲骨之戰(zhàn)》這一傲骨系列,到英劇《皇家律師》,我們可以在律政題材里的法律事件中,了解一個國家的司法,以及人民生活的現(xiàn)狀,犯罪因素更能真實反映社會現(xiàn)況。所以本節(jié)是我最喜歡的一段。
法庭一開始,作為男女嫌疑人的兩人便深情擁吻,這一行徑直接刺激著剛剛因恐怖事件喪失雙親的女主角,其中運用的聲畫錯位和九十度俯拍等技巧也在暗示著女主角的宿命的渺小和不順,之后在聽到檢方陳述受害人遇難細節(jié)時,女主角的反映同觀眾一起由悲傷過渡到憤怒,而引起的卡佳對女嫌疑人大打出手,原告律師精彩辯詞贏得掌聲等行為也得以理解。
辯方律師的詭辯在法庭中是非常突出的一個角色,其造型也模仿了希特勒時期納粹軍官的刻板形象,本該是民心所向的一場訴訟,有技術(shù)人員的物證,有卡佳目擊的女嫌疑人,最終硬是讓辯方律師憑著女主角吸毒這一把柄,和同黨的希臘納粹偽證人,打成了無罪釋放,宣判結(jié)果后觀庭群眾的怒罵,觀眾的不解一并為接下來的復仇之路做好了情緒鋪墊。
而法庭中作為扭轉(zhuǎn)乾坤的證據(jù)也僅來自社交網(wǎng)絡(luò)的一張圖片,也暗示了這場鬧劇的必然性。
三、海洋
一開始又是一場家庭錄像內(nèi)容的閃回,第一視角是卡佳,父子二人在海邊玩耍。點題本段標題“海洋”。
失意的女主角卡佳獨自一人前往希臘調(diào)查這個所謂的納粹團伙,整個過程因為女主角是弱小一人,于是作為第一人稱,讓觀眾代入感會顯得極其緊張,為女主角是危險事件中的變數(shù)捏一把汗。
一開始通過法庭資料獲取希臘同伙的酒店信息,之后所上演的酒店事件同接下來跟蹤尾隨同伙車輛,最終尋跡到兩位男女嫌疑人。整場跟蹤視角的代入感很強烈,觀眾生怕卡佳露怯被抓住后果不堪設(shè)想。
同樣的復仇手段,與法庭上描述的炸彈制作過程一樣,女主角也制作了炸彈,而其中利用到的玩具車讓人聯(lián)想到第二節(jié)里家庭錄像中小男孩玩玩具的溫馨場景。
第二天一大早攜帶炸彈埋伏在嫌疑人房車之外,灌木叢中的沉思,盯著車窗上的飛鳥,這個靜態(tài)畫面中唯一有生氣的動物讓卡佳意識到什么,又轉(zhuǎn)身取走了炸彈。這里卡佳沉思的動作同背景一樣融為靜止。
緊接著女主角在街邊的長椅上發(fā)現(xiàn)自己來了例假,同之前第二段故事中提到的,事故發(fā)生之后再也沒有例假形成呼應,讓觀者明白故事是該告一段落了。之后女主角又再次回看了第三段開始放映的家庭錄像,海邊一個人沉思,次日抱著裝有炸彈的背包來到嫌疑人房車處,深呼吸一口,便隨著轟然的爆裂聲,一切化為灰燼。
同歸于盡是最好的結(jié)局,這點在車窗上的飛鳥處便有暗示,那段灌木叢中的沉思,預示著陰陽兩隔,即使炸掉嫌疑人也無法改變的事實,只能讓一起喪身成為最好的復仇。也和之前恢復例假所預示的告一段落相解釋。結(jié)尾處海水同天際相倒,更是一種悲觀的揭示,揭示著無法和解也無法恢復正常的現(xiàn)實矛盾。
顯而易見,該片劇本是一部大女主的戲,女主角扮演者戴安·克魯格也憑借出色的演出完美地詮釋了這一角色,細致入微地刻畫出人物在事件中不同階段的情緒變化,但令筆者不滿意的地方在于,每次情緒存在的時間都比較短,不像《海邊的曼徹斯特》的極致表現(xiàn),每次觀眾準備同主角一起往更深處沉浸情緒,主角便迅速抽離出來采取下一步行動。不知道這點是否為導演刻意設(shè)計,是否為了建立女主角絕望中仍存一絲理性這樣一種形象?總之觀看起來并不能適應這一點。
導演法蒂赫·阿金是土耳其裔移民德國,之前所導演的《在人生的另一邊》也同樣是三段式故事結(jié)構(gòu),此片與其相比,更是一種發(fā)展、延伸和回應。引發(fā)的思考正是導演本人自身身份所一直存在的客觀問題。更重要的是延伸到當下的難民潮所帶來的問題,本就安分守己的土耳其裔在歷經(jīng)這么多年都無法融合的矛盾,在面對新的難民移民,同樣的問題又如何和解呢?
片中對于希特勒的引入,引發(fā)的對于民族主義的思考,又在不斷地鞭撻人心。身處一個民族主義極強的國家,觀看本片又該作何立場呢?
法庭之上,那個希特勒時期軍官化身的辯方律師,遵循著正確的“無罪推定原則”(未經(jīng)審判證明有罪確定前,推定被控告者無罪。是現(xiàn)代法治國家刑事司法通行的一項重要原則,是國際公約確認和保護的一項基本人權(quán),也是聯(lián)合國在刑事司法領(lǐng)域制定和推行的最低限度標準之一。)那民心所向的有罪認定是否又正確呢?全片結(jié)束除了女主角所目擊的女嫌疑人的確曾出現(xiàn)在事故現(xiàn)場外并無有力條件說明其是真正兇手,司法漏洞都不能完美解決,何況是根深蒂固的民族矛盾呢?
我喜歡該片并接受片中明顯的缺點,即使它不是一個完美的劇作,而它在故事之外所引發(fā)的思考足夠悲觀也足夠深刻,同那團晴空之下滾滾燃起的灰燼余煙,都將塵歸塵土歸土,一切都將無解,本片的英文名“In The Fade”似乎比中文名“憑空而來”更能反映主題。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