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切瑟爾海灘上》是一部來自英國的電影,影片畫面精致,劇情豐富精彩,寓意深刻,網(wǎng)友們對這部影片的評價也是各有不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網(wǎng)友們到底是怎么說的吧!
一
巨幕看的,頭一次覺得羅南妹子好看,比起贖罪這次的難度大了不少,片尾還有年齡跨度的戲。小哥的表演印象更深刻,各種微表情(包括xx時刻)拿捏得很是細致。敘事主線蠻清晰的,多段插敘豐富了節(jié)奏,以及奠定必要的時代基調(diào)。
至于主題,借《芳芳》說半句玩笑話,“只戀愛不做愛,再好愛情也歇菜”,當然多段插敘中對時代背景的鋪墊,使得初夜過后男女過激反應(yīng)展現(xiàn)為可以解釋的必然。片尾長鏡頭的切瑟爾海灘緩緩拉長,伴著走向兩端的兩人很有意境。
(拋開時代摻雜點個人情感--兄弟你就不能轉(zhuǎn)身把她壓海灘上嘿嘿嘿嗎,明明人家已經(jīng)在服軟了)
最后引一下弗洛伊德:性是人類創(chuàng)造力的源頭。
二
北京電影節(jié)看的,巨幕,很棒。
很濃郁的英國風格,海邊鄉(xiāng)村草地花,倍兒美,看著就舒服。
其實我特喜歡這個故事,我也特別能理解羅南演的那個妹子,那種愛和抗拒。
片子前面有很多好笑的地方,倆人笨拙的新婚之夜,拘束,緊張?善渲羞穿插著那些最美好的戀愛時光,那所謂的一見鐘情,眼里的光。那為了見你拿著地圖走過的那些路,seven miles,臉上的欣喜和雀躍。那雙為你母親輕輕穿上連衣裙的雙手,那些鼓勵的話。那在飯桌上與自己父母的小小爭執(zhí),也只為了你。最大的夢想是四重奏能夠獨立演出,也為了你,獻給你。怎么能說她不愛呢?
其實特別能理解羅南的flor,也特別能理解她說的那些讓ed可以去找另外的人來滿足生理需求的話。可能在男生看來就是一種侮辱,一種看不起人?但這樣不好么?她就是害怕啊,就是抗拒嘛,她努力學了但是做不到。鬯y道不應(yīng)該包容這些么?兩個人在一起重要的不是情感上的契合么?不是那種堅定的要一起度過余生的信念么?有性無愛可以,有愛無性就不行么?那這么看來,在普世眼中生理還是大于情感?當然這也可能是導(dǎo)演編劇要探討的問題。海邊爆發(fā)似的爭吵,ed的口不擇言,you like a bitch這種話真的很傷人。她沒給他一巴掌真的很溫柔啦,一開始還以為是直接走掉了,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也挽留了,只是ed倔強的沒有回頭。有點兒難過。所以到頭來ed是真的很后悔吧,回家之后跟妹妹們說的那些話,特別像發(fā)脾氣的小孩兒,可能是他真的還沒有足夠的成熟。
flor很酷啦,又溫柔又可愛,又有想法又堅持,最重要的是美。對待喜歡的人從不吝惜贊美,不光對他也對他的家人很好,而拿起小提琴的時候就像個女王,是四重奏的主心骨,是可以散發(fā)光芒的主角。這段感情里她付出了,她去愛了,她把最好的一切都給予了。所以年老的ed一直在后悔吧,最后講故事的時候也一直在說she loved him。
但這個結(jié)尾我沒太懂的點在于讓flor跟大提琴手結(jié)合并且有一個這么美滿的家庭是啥意思?是說她最后克服了自己的困難還是可以的,只是ed沒等到么?電影前面那里大提琴手想約她以及結(jié)婚前跟長者的對話也是伏筆么?跟ed分開之后投身于事業(yè)然后隨隨便就嫁了?啊其實還蠻想知道這一段兒的故事,想看女主視角,但是電影里可能就沒必要放了,也是留給觀眾去猜測吧,每人心中的哈姆雷特。不過我倒是覺得如果是她獨身一輩子會更酷吧。
最后最后,想吹一波羅南的演技,真的發(fā)光發(fā)亮,演啥是啥,這里的性冷淡跟鳥小姐里面強把timmy上了的是一個人嗎?是的都是她?伤苄蕴珡娏,奶一下,她一定會搞一座小金人回家的。
三
今年北影節(jié)看的第一部是BBC出品、舞臺劇導(dǎo)演Dominic Cooke首導(dǎo)的改自Ian McEwan(代表作:《Atonement》)同名小說的長劇情片《On Chesil Beach》。
六十年代,鄉(xiāng)氣的砂石海邊(英格蘭東海岸凈是這樣抑郁的海岸),某蜜月酒店里是新婚洞房日的Florence和Edward。在他們怯竊的對話和笨拙的親昵中開始穿插色彩斑斕的愛情追憶,畫面音樂總是充滿了各種柏拉圖式愛情的美好,每一次都讓觀眾深信他們是一見鐘情、天作一對、相敬相愛,讓對方生命充實而快樂的戀人。于是他們雖顯笨拙,但越貼越近…
之后情節(jié)的急轉(zhuǎn)讓人嘆息,而結(jié)局是40年后C排9座D大調(diào)的感傷。
很喜歡導(dǎo)演細膩的筆觸,能夠把作者某些詩意的語言移植到電影語言中。Saoirse的演技包括口音的模范讓人耳目一新,雖然帶有《布魯克林》般憂郁的氣質(zhì),但又融入了高知家庭藝術(shù)專業(yè)的矜持。敦刻爾克男主略顯稚嫩但也大致符合人設(shè)。
河邊的泛舟,鄉(xiāng)間的綠草,紳士的板球,牛津的嘆息橋,英倫學院風彌漫其中。
配樂選擇的是海頓、舒伯特、莫扎特、巴赫、艾爾格,電影里自然還要提一下英國的國寶Benjamin Britten。海邊的景色像極了我曾經(jīng)做咨詢項目去過的suffolk。
影片終,提琴奏,一聲嘆,兩顆淚,掌聲響。
四
美人、美景、美妙的音樂,是其給我的第一印象。
悲傷、黯然、細膩的情感,是其給我的最終印象。
故事很有趣,在結(jié)合大背景與小人物故事的傳統(tǒng)模式下,不局限于對社會的描寫,但是男女主最表面的沖突卻來源于此。而二人在這段感情中的成長也被刻畫得極為隱蔽,卻逃脫不開時代背景。如果簡短地來描述故事,大概“一場尷尬的初夜導(dǎo)致的離婚”已經(jīng)很合適了。
故事敘述方式很特別,基本符合了原著的敘事結(jié)構(gòu)——在描寫一次初夜的同時插敘二人過往的故事。這樣的敘事手法,在刻畫當下二人尷尬、笨拙的初夜同時,擴充了對兩人性格的刻畫以及二人感情關(guān)系的描寫,這種過去與現(xiàn)在雙線交叉的敘事方式,毫無疑問起到了1+1>2的效果。
影片對于比利·霍爾飾演的愛德華描寫更多,從碎片式記憶中可以明顯看出其成長歷程。從孩童時期得知母親瘋癲的真相卻坦然接受,又因為自己好斗失去了朋友從而更加成熟,但是,其成長路程并沒有結(jié)束。在結(jié)尾處我們才知道,他與西爾莎·羅南飾演的弗洛倫斯的婚姻,也成了其成長中不可或缺的一塊磚瓦。
而對于弗洛倫斯,在閃回中,我們更多地能看到其在二人關(guān)系中處于被動的一面——她總是在夸贊他。從初見時她耐心傾聽他的喜悅,到面見丈母娘時她通過細心與溫柔得到男方一家的認可,再到初夜時強忍著不安試圖用手去引導(dǎo)愛德華。毫無疑問,如果有人問弗洛倫斯最終與另一位小提琴手組建家庭是否代表其當初對愛德華的愛僅僅浮于表面,我會立即反駁。
影片的節(jié)奏看似沉悶,但是二人感情矛盾不斷堆積,最終爆發(fā)于切瑟爾海灘上。他們門第懸殊,專業(yè)迥異,興趣大不相同,性格也無半點相似之處。但就是這樣的他們,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最后的純真時代”里,成為了深深吸引彼此的存在。同時,雙方對彼此的珍視,導(dǎo)致了初夜的緊張、錯亂,加上“性教育”的缺失以及過于保守的時代風氣,愛情悲劇不可避免。
而這場原本羨煞旁人的婚姻,僅僅存在了6小時。曾經(jīng)所有的憧憬、幻想,都在切瑟爾海灘上離了岸,沉了海。
有趣的事,盡管個人認為“性關(guān)系”這一誘因只是二人分拆斷帶的一個表面原因,但是在性教育依舊缺乏的我國,反而使得這部英國電影具有了現(xiàn)實意義。
誠然,這部電影的缺點頗多,例如多米尼克·庫克導(dǎo)演的存在感很低,而對佛洛倫斯與其父親間緊張關(guān)系的描寫太過稀缺,導(dǎo)致人物刻畫的殘缺。全片的運鏡也沒有令人印象深刻之處,盡管最后一幕通過移動鏡頭將二人的漸行漸遠的距離生動體現(xiàn)出來但也只是很尋常的技法。
不過,這一點也不影響我的感動,這也是我頭一次與電影中的角色在極為相似的場景中以同種泣不成聲的方式淚流滿面,我想也是這種極度相似的情感共鳴讓我加深了對本片的喜愛。再度回想,影片中那些不經(jīng)意提起的細節(jié)與性格對比,足以令人再多加回味。
而且,我想哪怕對劇情以及影片節(jié)奏無感的觀眾,也一定會驚嘆于羅南小姐姐精湛的演技。
早在2008年,因為出演《贖罪》中的13歲小女孩,就被提名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立刻讓全世界認識到了這位擁有藍色瞳孔的英格蘭小女孩。
之后,盡管羅南出演的影片口碑褒貶不一,但是觀眾普遍對羅南的表演印象深刻,哪怕是在凱特·布蘭切特和艾瑞克·巴納這種級別的巨星環(huán)繞下,她在鏡頭中依然是最閃亮的存在,難怪時光網(wǎng)如此評價她——“演技派們沒有讓羅南成為陪襯,反而,他們的存在,更加突出了羅南”。
之后,在參演了韋斯·安德森的《布達佩斯大飯店》后,羅南迎來了演藝事業(yè)的高峰期。2015年的《布魯克林》讓其獲得了第88屆奧斯卡最佳女主的提名,去年的《伯德小姐》讓她第二次獲得該獎項的提名。盡管最終羅南與此失之交臂,但是其在金球獎中獲得了音樂/喜劇片最佳女主角,無疑是官方對其拿捏得當?shù)难菁嫉目隙ā?/p>
而這次在切瑟爾海灘上,羅南成功刻畫了在新婚之夜時既渴望滿足丈夫而克制內(nèi)心緊張又因?qū)π詯劭謶中纳钟|的心理狀態(tài)。初見愛德華時其眼睛里閃耀的光芒,以及二人泛舟湖上時其嘴角自然流露的微笑,活脫脫一個陷入愛河的少女形象。而在被父親呵斥時的膽怯,與面對父親詢問愛德華家庭時正面回擊的強烈對比,展現(xiàn)了一個因愛而獲得力量的堅韌形象。在戀愛關(guān)系中更傾向于被動,與拉提琴時更為主動的形象對比,也展現(xiàn)了弗洛倫斯對愛情的觀念。初夜時,尷尬與青澀,緊張與恐懼,在羅南富有層次性的表演中不斷切換著,糾結(jié)的情緒也因此傳遞給觀眾。而在切瑟爾海灘上,其爆發(fā)的痛苦、悲傷、卑微等多種情感,為我們完美展現(xiàn)了人物復(fù)雜心理。
可以說,當導(dǎo)演在用更多的劇情篇幅來描寫愛德華的成長歷程時,羅南用恰到好處的演技豐富了弗洛倫斯的心理狀態(tài)。
影片的結(jié)尾很容易讓人想到《愛樂之城》,只是這次,在從前幻想的情境中,在從前熟悉的四重奏中,沒了另種可能的蒙太奇,只,F(xiàn)實無語凝噎。就像無法挽回的那次離別,切瑟爾海灘上的海浪聲,淹沒了佛洛倫斯離開的腳步聲,淹沒了二人短暫的婚姻關(guān)系,也淹沒了那個純真時代中被壓抑的情感。
我們仿佛總是這樣,錯過了最愛的人,從而學會了愛。
“若我再遇見你,事隔經(jīng)年,我該以何賀你?以沉默,以眼淚。”——拜倫
五
影片講述上世紀60年代西方性解放運動來臨之前,受過良好教育且深愛對方的兩位年輕人在面對新婚初夜時,因擔憂和恐懼而產(chǎn)生誤解,最終分道揚鑣、終身不再來往的故事。影片講述上世紀60年代西方性解放運動來臨之前,受過良好教育且深愛對方的兩位年輕人在面對新婚初夜時,因擔憂和恐懼而產(chǎn)生誤解,最終分道揚鑣、終身不再來往的故事。以非常不同的角度,講述了一段純粹又哀傷的初戀。劇本很扎實,剪輯將結(jié)構(gòu)的修整加了大分。前面的層次遞進為最后十五分鐘奠定了基礎(chǔ),雖然俗套但情感共鳴力量驚人。以及論婚前性關(guān)系的重要性!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