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暖陽》,這是一部來自法國的愛情喜劇電影,影片畫面精致,劇情豐富精彩,引人入勝,網(wǎng)友們對這部影片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網(wǎng)友們到底是怎么說的吧!
01
任何《心靈暖陽》的觀眾都不會比主角Isabelle(Juliette Binoche)更想找到愛情。在她跟成群結隊不適合她的情人相遇又分開后,她想要找到一份自由又真摯的感情。全片過程中她幾乎一直在和新遇到的藝術家或者銀行家或者演員墜入愛河又從愛河中爬出來,但總是什么都得不到。德尼成功創(chuàng)造出一個比絕大部分浪漫喜劇更接近現(xiàn)實的世界,一個充滿尷尬和霉運也沒有戲劇性結尾的世界。
這部電影是一系列片段,但考慮到它改編自羅蘭·巴特的《戀人絮語:片段》,這是在正常不過的!缎撵`暖陽》的開場是一段好笑又真實的性愛戲,充滿尷尬的小動作和小情緒。這場戲奠定的基調延續(xù)全片,每段對話都充滿了沒說出來或者沒表達對的情感。
每個情人占據(jù)不等的電影時長,正如他們與Isabelle的適合度也各不相等。她離幸福最近的一次是和一個演員(Nicolas Duvachelle)。在他們兩人都對對方不確定的第一次約會后,他們一起回家了。因為兩人都克制住自己沒有說出他們想要什么,他們站著尬聊了半天才上床,就連上床之后都停不了說話。可惜的是,第二天演員反悔了;蛘咚赡軟]有——就像生活中一樣,在《心靈暖陽》里任何人都不確定其他人在想什么。
德尼經(jīng)常利用交流的困難來創(chuàng)造喜感。全片最好玩的戲之一是Isabelle試圖委婉地和一個女性同事談論一個尷尬話題,她越說越繞最后幾乎吐不出一個完整句子。在Isabelle的世界里,這似乎是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情形,并很大程度上解釋了她尋愛之路的艱難。
如果處理不當,Isabelle很容易由于她的選擇困難癥和作為擋箭牌的脆弱而讓觀眾不耐煩。然而Binoche帶來了完美的表演,盡管觀眾都希望她能直接表達自己的情感,她的尷尬喚起的更多是同情而不是惱火。
這種同情在觀眾看到圍繞著Isabelle的男人后大大增強。他們常常吹毛求疵,或者像Isabelle一樣扭捏。她的男性朋友甚至僅僅是萍水相逢的人都sexualize她,從在她下車時不斷盯著她看的司機,到在她的感情發(fā)展得正好時向她頻頻表示的同事。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也最好玩的是由Gerard Depardieu飾演的萎縮的算命師,在給她測算未來的時候不斷眉來眼去。
Denis很聰明地在最后一場戲發(fā)展過程中就開始打出片尾字幕。《心靈暖陽》沒有皆大歡喜的結局,或者說根本沒有結局。也許Isabelle最后會找到真愛,也許她不會。德尼沒有考慮這些經(jīng)常被視為浪漫喜劇核心的問題,并與此相反描繪出在感情中尋找意義的困難。Isabelle的境遇很容易讓觀眾,尤其女性,產(chǎn)生共鳴,而德尼則讓我們自己為這些故事找到結局。
02
克萊爾·德尼新作
難以想象,竟然沒有人看克萊爾·德尼的電影!她幾乎是我最為鐘愛的法國當代導演,在這個名單上或許還可以加上一個德斯普里欽。但現(xiàn)在資源已經(jīng)出來許久,竟然沒有人看,太讓人詫異了。對我來說,期待一部克萊爾·德尼的電影,超越了一切。試想,一位看過《軍中禁戀》或《日煩夜煩》的觀眾,如何能不期待一部另一部杰作,怎會不想再次體驗那種無比美妙的感覺?而這種感覺幾乎出現(xiàn)在所有克萊爾·德尼的電影中,那是一種觸發(fā)感覺的影像,只有極少一部分導演才能創(chuàng)造出來,比如王家衛(wèi)、比如婁燁(我將其稱為“感覺的影像”)。
但現(xiàn)在,克萊爾·德尼電影也沒人看了,為什么?難道他們已經(jīng)提前知道了《心靈暖陽》是克萊爾·德尼從影以來最不“克萊爾·德尼”的作品?還是說大多數(shù)觀眾壓根就沒聽說過這位氣質非凡的女導演,也就遑論看過她的電影、期待她的電影了。但我不管,我的感覺一直如此:任何看過克萊爾·德尼電影的觀眾都將被她創(chuàng)造影像的魔力所懾服,并深深地迷醉其中。也許這是我的片面之見,但卻是我最真實的感受。(啊《夜煩夜煩》,我還能感受到在電影院看這部電影時的奇妙感覺)
因此,一部克萊爾·德尼的新作必須在第一時間觀看,并以最好的狀態(tài)投入其中。按照先前觀看克萊爾·德尼電影的經(jīng)驗,必須首先打造一具“無器官的身體”,因為完整的身體必需通過攝影機的觸摸所創(chuàng)造的迷人影像塑造完成。也就是說,觀看一部克萊爾·德尼的電影,觀眾將生成為這部電影的形象,而不是他們自己的。因此,全神貫注、不帶前見的純粹覺知是必須的。但對于《心靈暖陽》,我們似乎遭遇到了新的東西,因為經(jīng)驗不再有效了。
洪尚秀影響作?
為什么經(jīng)驗失效了?當我們帶著克萊爾·德尼電影的印象來看這作品的時候,身體不再能成形了,原因何在?原因難道不在于它不再是一部“感覺的影像”,也就是說雖然它仍然是一部克萊爾·德尼電影,但已經(jīng)不再是一部標準的克萊爾·德尼式電影。它出自克萊爾·德尼之手,但已經(jīng)和之前所有的作品劃開了距離。如果說克萊爾·德尼所有的前作都有明顯的共同風格:影像、感覺和情緒,那么《心靈暖陽》則走到了另一面:文本、理念和思維。這是一部探討愛情的文本電影,而不再是描摹愛情的影像之作。
為什么反差如此大?恐怕還得從觀察這位女導演的生活看起。已經(jīng)不只一次,克萊爾·德尼在公開的訪談場合談到了對韓國導演洪尚秀的傾慕。我們甚至能在網(wǎng)上找到不少兩人在電影節(jié)或生活中合影的照片,比如我手上就有一張克萊爾·德尼參加釜山電影節(jié)時與洪山秀合影的照片(當時還沒金敏喜呢。_能找到更多,在戛納電影節(jié)兩個人就沒少在一起。正是在去年的戛納電影節(jié)上,克萊爾·德尼推薦羅伯特·帕丁森 (她下一部電影的男主角)去看了《之后》,這個信息泄露在了電影手冊對帕丁森的采訪中。
因此,克萊爾·德尼和洪尚秀近幾年過從甚密。洪尚秀甚至以電影的角色和片名致敬兩個人的友誼,《克萊爾的相機》中于佩爾所扮演的角色直接被取名為“克萊爾”,而她拿在手上的那臺相機便是從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克萊爾·德尼手上借來的。洪尚秀的“詭計”,我們不是已經(jīng)很清楚了嗎?《獨自在夜晚的海邊》結尾出現(xiàn)的那位導演正是他自己為模子塑造出來的,用心良苦!
談論愛情的佳作
因為克萊爾·德尼對洪尚秀電影的傾慕,以及兩人保持的親密關系,因此當克萊爾·德尼在新作《心靈暖陽》中展現(xiàn)出與之前完全不同的風格時,我們能找到一個較為確切的理由應該是:她受到了洪尚秀的影響。不僅電影不再也以影像的造型為主,轉而以日;呐_詞推進,而且感覺的創(chuàng)作也不再是中心(但保留了一處,那首歌響起的時候,我們穿越回了《美國滾回去》),而是著力于對一份愛之文本的建構。男女愛情和文本臺詞正是洪尚秀的拿手好戲。
那么,《心靈暖陽》失敗了嗎?就像很多導演在轉型的時候遭遇的困境那樣。沒有,我們得更堅定地說。克萊爾德尼的《心靈暖陽》即便沒有達致伯格曼(當然是《婚姻生活》)或侯麥電影中探討愛情的高度,它依然是一部佳作,而且她從女性視角出發(fā)在電影中所塑造的這位女藝術家形象更加細膩,同樣更加讓人為之感傷、動容。她給出了一份關于愛的文本,讓觀眾思考:真實的愛到底是索取,還是無謂的付出。
即便第一次嘗試這種風格,克萊爾·德尼仍然拿出了一份滿意的答案:一部談論愛情的好作品。而且讓人出乎意料的是,她使用一種幽默的反諷手法——這很可能還不是她的天賦,但她做到了,而且做得可能比洪尚秀更高明、更有趣(洪尚秀似乎已經(jīng)有點過度了,不是嗎?)這表現(xiàn)在比諾什所飾演的伊莎貝拉身上,這個形象反轉我們對藝術家的慣常認知:自由的人類,懂愛的專家。不是的,伊莎貝拉是藝術家,但她一點都不懂愛,她只想要被愛,這正是為何她必須輾轉在不同的男人之間,但最終也沒能找到“心靈暖陽”的原因。
03
作為追求浪漫與自由的西方文明之一,法國人天然就有追逐愛的執(zhí)著與高傲。無論是花樣年華還是人生過半,令人心馳神往的愛情是時時刻刻不能缺失的生活必需品。一個人到中年的女畫家,從婚姻中走出,在追尋中迷亂,每天都在思考一個問題,“到底情歸何處”。在求而不得的道路上,反復試錯,反復尋找,直到迷失方向,直至痛苦不堪的過程。
昔日美麗的容顏徒增皺紋,但是眼睛神采依舊;盡管已不是青春少女,但是衣服的領子始終開于兩胸間,自信而美麗。生活沒有過多的經(jīng)濟壓力,女兒也暫由前夫撫養(yǎng),女主伊莎貝拉沒有任何除情感問題之外所要面臨的窘境。整部電影在她與無數(shù)男人的情感糾葛,和獨自哀傷落淚中交織展開。與不能和妻子離婚的混賬油膩銀行家,與有婦之夫的帥氣舞臺劇演員,與在舞會偶遇的沒有合法居留身份的平凡人,與畫廊的非洲裔合伙人,與還心存留戀的前夫。她需要來自另一個人的溫度,牽手、擁抱、親吻來驅走內心的孤獨,卻越來越深陷冰冷黑暗之中。問題就在于,可能她自己都不知道在期待什么, 找尋什么,前一秒還覺得完美到不行的對象,下一秒鐘就分崩離析。對于不能明確自己的訴求,最后不得不去求助一個心理顧問或是算命大仙,影片最后女主和算命師兩個人長達10分鐘的交流感覺都是蒼白的忽悠。企圖通過別人的指引來確定未來的方向,從而確定在尋找的人是誰,他在哪里,最終的結果可能只可能是沒有結果。
朱麗葉比諾什如此大膽的嘗試,一把年紀還不惜全裸出鏡,也是對藝術的瘋狂獻身了。這很崇高但卻對必要性不敢茍同。那幾個獨處時難過得流淚的鏡頭,也是朱姐奮力的想要渲染當下孤獨的感覺。除此之外女主伊莎貝拉還有什么樣的人物性格呢?善變的,情緒易波動的,沒有主見的,甚至還帶有一點點自私的,這些加起來把這個人推向了崩潰的邊緣。終日沉迷于糾結愛與不愛,得到與失去,最終除了造成混亂,自己和周遭人復雜的狀態(tài),其他無一益處。無論身處何地,與什么人在一起,尋找屬于自己的inner peace真的太重要了。希望每個人都能平和的找到一個合適的角度,給心靈片刻暖陽,不是靠別人,而是靠自己。
04
人人都愛比諾什,這次文藝女神是巴黎中年失婚的畫家,一開場就是她跟禿頂膘肥的銀行家滾床單,臺詞太有質感,笑噴了我了!后來發(fā)現(xiàn)此渣男不打算離婚,女神不甘做小三,又遇到年輕帥氣的話劇演員,然鵝,激情過后一拍兩散。之后粉墨登場的追求者,每個人都被女神的魅力折服,卻無人能給她真正的愛;蛘咚约阂膊恢酪裁矗瑢τ谥心昱藖碚f,如果愛情重頭再來是茫然無措的,可回過頭也沒有路了!片中大量細節(jié)對于兩性情感進行了碎片式的捕捉,絲絲入扣!比如面對水產(chǎn)品老板的追求,女主無奈尷尬卻不好拒絕,看得真心塞啊。
據(jù)說女導演德尼的這部新作深受羅蘭。巴特《戀人絮語》的影響,俺沒看過這部神作,不好評價。不過德尼不虧是資深文藝片的高手,基本上沒有戲劇沖突的故事,卻講得不緊不慢剛剛好,反正我沒睡著(可能不太適合小姑娘?中途有幾個離場的??)。各種嘎嘎的笑料包袱,生活有經(jīng)歷的,自然心領神會。
推薦比諾什的粉們要看啊,她跟大鼻子德帕迪約結尾那場戲真過癮,表情和內心戲太豐富!女神跟什么年齡段的男人談情說愛都沒有違和感,放眼國內五十多歲的女演員不是演大媽就是奶奶!你瞧比諾什臉上那抹亮亮的春色,就是心靈暖陽,總能照亮我輩幽暗的人生吧。
05
我認識一個女畫家,覺得朱麗葉·比諾什演得跟這位女畫家的性格簡直一模一樣,女藝術家難以捉摸、反復多變的心思,敏感善變的脾氣,全都在比諾什一顰一笑的細膩演繹里展露無遺。這恐怕不是克萊爾·德尼一貫風格的電影,觀眾看不到以往印象派的攝影風格,也沒能體會到欲望流淌的氛圍,更沒能見識到標簽式的跳躍性敘事。取而代之的卻是一段接著一段的正反打對話場景,以及偶爾讓人莞爾一笑的幽默對白。這比較接近傳統(tǒng)愛情喜劇的套路,盡管到最后女主角依然沒能找到真愛。有點像陳國富的《征婚啟事》或洪尚秀的自嘲幽默感,但我覺得更有新浪潮導演侯麥的哲理意味。德尼致力探討愛情對于女性的意義所在,將焦點放在挖掘女性在尋找愛情過程中的矛盾心理,尤其面對愛情時不知如何付諸行動的女主角,刻畫得入木三分,女性觀眾看的話必然會有更多共鳴。盡管這回德尼的風格變得異常平易近人,但影片的配樂依然精彩,在襯托人物心理方面有較為重要的作用。細心的觀眾還能在影片里找到Tindersticks的唱片封面,The Something Rain以及《日煩夜煩》原聲唱片的野性血腥畫作。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