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哲學家》是一部由德國、奧地利、意大利和瑞士四國共同聯(lián)合制作的電影,影片故事情節(jié)豐富曲折,畫面震撼,紛繁復雜的劇情讓人意猶未盡,下面小編整理了一些網友們關于這部影片的討論,一起來看看吧!
01
人物從一幀幀靜態(tài)的舊照片中漸出至19世紀末的歐洲,實在賞心。導演自述她17歲看完Salomé的自傳后徹底被她迷倒,拍成電影應該是了卻了心愿。布景華美、服飾考究,影調細膩,選角亦是形神皆備,用心之作。
從影片的名字即可知導演要圍繞Salomé情史做文章。導演用了不少篇幅塑造出一個打小就非池中物的天才少女——二八年華立意不婚列國求學終身探索真理,她有質疑有篤信,有克制有顛覆,理性得徹底又感性到非常,情人知己兩不誤。和女主角同等戲份的男角皆不是過場綠葉,如果熟知他們的喜惡和才學,則對片中人物形象對白自然心神領會。正是以上種種鋪排,才使Salomé這個角色在與名家的思想交鋒和情愛糾葛中的演繹,豐滿生動,即使你沒有看過她的著作,也注定留下鮮明的印像。
眾所周知Salomé的裙下臣和朋友圈盡是尼采里爾克弗洛伊德托爾斯泰契訶夫弗里達…這些個大V隨便擰一位出來的都是天才皇冠上的熠熠明珠,他們彼此互為攀登智慧之巔的引路人,這種友誼誰不向往?Salomé堅定地“憑自由意志活出自己”,她說不過是想由自己掌控命運,并非想改造世界,但卻不折不扣成為以思想智慧學識人格托舉起天才的奇女子。
我非常喜歡片中保爾、尼采和Salomé三人嬉戲的畫面,意境絕美意義非凡。為里爾克兩大段灼心的詩句而淚目,為酒神戰(zhàn)勝了日神而奪魂,更為全片點題那句“好生活要偷”而頷首。莎樂美和N個崇拜者墜入過愛河,每段關系最后甩人的只有是她,卻在晚年回憶錄里發(fā)出“我是里爾克的妻子”驚人之語,可見愛到骨髓的soulmate是誰。里爾克因跌入玫瑰叢被刺傷感染得了敗血癥而去世,看完電影后,關于里爾克的“女性化”,因這段戲劇性的歷史記載,在我腦海里再度加深了這層聯(lián)系。
見面會散場后影迷堵在出口求導演簽名擁抱合照,令到下一場《麥克白》開場足足延遲10分鐘。在年年重頭戲都是經典重溫的上影節(jié),這無疑是一部容易被忽略的新電影,沒有錯過它是幸運。待我若干年后復習此片,一定會找到2016年的某種聯(lián)系。十分期待這位有著和Salomé同樣迷人笑容的德國女導演,為我們帶來更多佳作!
02
喜歡這部片子,哲學家、詩人,我喜歡的人群發(fā)生的故事。特別是前半部分,露關于三人小組的烏托邦式幻想,為追求靈魂充盈建立起的伙伴關系,可愛單純。如果能更多一些他們之間哲學思辨交鋒的片段就看得更過癮了。
露在明信片中行走是一個輕盈的亮點。
選角也很準確,少女時期的露和青年時期的露,都擁有獨立干凈不容置疑的眼神,蓄著同款胡須的尼采與里爾克,也各自具有相當?shù)谋孀R度。
最出乎意料的就是尼采了,原來他是這樣呆萌的大胡子。片中他的臺詞都特別有神采。
初遇露,他的“裝腔作勢”簡直萌翻:“在此處邂逅的我們都分別來自于哪顆星星”。第一次跟露求婚,“我能感覺到你高貴靈魂每一絲輕微的顫動,除了這靈魂的顫動我并不愛你的其他,我甚至愿為此放棄一切親密關系,如果我們的靈魂會在那里相遇,在多數(shù)靈魂無法企及的地方。”最后一次絕望的表白,“本來此生我唯愿孤身一人,但是途中卻飛來只名叫露的鳥…”其心懇切,其詞美麗,其才更是撼天動地,然而終究無法瓦解露的理性堡壘。
換了里爾克為什么就瓦解了呢,我想其一是情侶之間一個化學反應的問題,露身上具有的男性特質和里爾克身上具有的女性特質,相互補充,發(fā)生了奇妙的融合;蛟S還有一個時機的問題,人的觀念在時間里流動,身心均無法停止在一個靜止的狀態(tài),時間到了,一切就發(fā)生了。所以再完美的人也會失戀,再惡劣的人也有人愛,就象羅曼·羅蘭說的,倘若一個人的被愛要靠他本身的價值而不是靠那個奇妙與寬容的愛情,那末夠得上被愛的人也沒有幾個了。
03
邊看的時候邊整理人物線,以及他們和隨后發(fā)生的事情存在足夠正確的理由。感覺莎樂美的一生都是有由可循,能夠在深思熟慮后給予理解的。(亦或我的代入感太強妄圖幻做是強大的莎樂美女士?實在是不恭敬)
年輕時的三人組,她放縱自己對于追求理想的熱情,亦是積極的自戀人格將她的生活過得一片怡然自樂,即使生活遭受變動,她也以強硬的姿態(tài)去對抗,絕對反對平庸,于是“假婚”的丈夫成為一葉乘載她逆流而上的舟,她似乎戰(zhàn)勝了自己的命運。在之后的一段日子,她找到了除孑然一生追求的知識/思想里享受到的樂趣外,另一種愉悅方式,這亦是前半生所抵觸的。(最后通過弗洛伊德的解析我們了解到莎樂美關于性理解的來龍去脈)為什么她最后選擇了里爾克而不是尼采,雷蒙,或是安德烈亞斯?到了那個階段,她需要有一處港灣可以休憩,且實現(xiàn)她的關于愛的瘋狂舉動。她是如此真實的,純粹的去做,去熱愛,去享受靈與肉的美妙結合。這時候的她不再是那個把情感掩藏在自己筑成的心墻之后。
可她畢竟是莎樂美,如此熱衷自由的人怎么會忍受哪怕一點點的束縛。別人說,她是自私的,沒錯,因為她骨子里就是自戀。一味的著迷于事物的本質,無法止于表面的膚淺和虛無縹緲的泡影。然而人人都躲不過本能,縱情的準則總是對那些原本和諧適度的人更具誘惑。
最終她躺在弗洛伊德的病床上實驗,許是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自我認知和理解,她終是向自己的命運握手言和了。而在她內心深處,對于外面的世界,依舊顯露出“山鷹般的敏銳,獅子般的勇敢。”
04
這是一部傳記片。是關于俄裔哲學家、心理學家露·安德烈亞斯·莎樂美的傳奇人生。
說實在的,就我的理解,莎樂美按照片尾所言,主要成就是這精神分析學方面的成果。至于哲學上似乎并沒有鮮明的建樹。
或許,觀眾的窺私欲左右了電影的創(chuàng)作。我感覺電影變成了一個特立獨行的姑娘,然后和天才尼采、里爾克、弗洛伊德發(fā)生的故事吸引了世人。尼采,大家都認識,而片中這個特立獨行的姑娘,從小離經叛道,喜歡哲學,還堅持“不婚”的信念,深深吸引了尼采。甚至片中所言,尼采因為這個姑娘而瘋狂。然后就是年輕的詩人里爾克,居然迷上了年紀比自己大得多的莎樂美,更絕的是這時候的莎樂美居然和另一個男人(也是愛她愛到要自殺的家伙)保持著有名無實的婚姻關系。最后莎樂美還成了弗洛伊德的入室弟子,幫了老師很多忙,也在心理學上創(chuàng)立了自己的學說。
莎樂美堅持獨立,從一開始的信仰,到后來的投身創(chuàng)作贏得經濟獨立,再到愛情與婚姻的特別理解,到最后一個人帶著養(yǎng)女終老。她的一輩子,似乎風花雪月,也似乎總與世俗格格不入,似乎傳奇色彩農歷,也似乎孤寂難堪。
不過我真正感興趣,以及真正的疑惑卻是另一回事:一個聰穎而勤奮的人,一個人生精彩豐富的人,為什么沒有在哲學上找到自己的結論?
片中還有一句詩歌,就是里爾克寫給莎樂美的:我是女性之母,你是男性之友。這句話好像也被引用了很多次,原來這里是出處。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