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語》是一部于5月29日播出的懸疑犯罪電視劇,由張齡心、高仁和蔡宜達等主演,劇情豐富曲折,耐人尋味,小編整理了一些網友們對這部劇的評價,一起去看看吧!
01
影視劇里,主角出場少不了狂拽炫酷。
比如,皮靴長腿,走路帶風,逆光影而來,自帶BGM。
比如,制服誘惑,局部特寫,瘋狂散發(fā)魅力值。
比如,一葉扁舟,江山徐徐而來。
又比如,秀出神技,無形中秒殺眾人。
這回,網劇《骨語》女主角出場也很拉~~~~風。
雙眼朦朧,一臉慘白,從冰涼的尸體解剖臺上淡定地坐了起來,直接把刑警隊長嚇懵掉了。
其實,她是一位女法醫(yī)。
這一回的出場“玩大了”,但又在情理之中。
一線法醫(yī)整天跟尸體打交道,自然不會避諱這么多,經常加班加點熬夜工作,累了就直接往尸體解剖臺上躺。這雖然看上去很驚悚,但劇中都給出了合理的解釋。
50分鐘一個案,沒有時間談戀愛
昨日,一部聚焦于法醫(yī)工作的《骨語》在騰訊視頻上線,一次性放出了12集。
部長掰著指頭數了一下,僅僅12集已經講了1234567個案子。
平均一集半講完一個案子:從案發(fā)到破案到找錯嫌疑人到反轉找對嫌疑人到升華到講人性……
一集半、50分鐘完成。
沒有比這節(jié)奏更快的破案劇了,快到男女主角都沒有時間談戀愛。
第一起案件,四人醉酒后意外身亡,分別在四個不同的地點:
廢棄汽車廠,西裝男子被吊死在鉤車的鉤子上。
池塘,一男子酒后溺亡。
酒駕事故,一男子心臟被鋼管刺穿。
天橋,一男子酒后從高處墜落。
四人都是醉酒狀態(tài),但女法醫(yī)夏瑩認為這是連環(huán)謀殺。依據是——
死者的心臟表面有輕微發(fā)黑,而身體表征卻沒有任何異樣,這是由直流電造成的電擊斑,低壓電流經過身體,對人體心臟造成麻痹、心顫,才出現醉酒的體態(tài)。
第二起案件是分尸案。
由于無法判定死者身份,女法醫(yī)夏瑩從骨骼表面的光滑程度、趾骨的骨齡、手部的筆繭推測她是屬于18-28歲之間的女性,長期從事文秘、速記類工作。
后來,她又從死者的舊傷痕、手術痕跡,分析出死者曾經做過多項整形手術,如增高、隆胸、抽脂,進一步鎖定了死者的特征。
正當案情停滯不前的時候,夏瑩推斷出死者的骨頭壞死,生前患有敗血癥,而兇手放血分尸是為了掩蓋這一事實,而這個結論直接指向了正確的作案嫌疑人……
第三起案件是一家五口慘死于家中,父母以及大女兒、大兒子、年幼的小兒子。
法醫(yī)夏瑩根據尸體狀況,推斷出五個人的死亡順序,并根據不同的傷口,推斷出兇手真正想殺的人。
但沒想到,警方鎖定的最大嫌疑人,也成為了另一樁“自殺溺亡案件”的嫌疑人。
吊詭的是,兩個案件在同一時間發(fā)生的。
兇手只可能在一處作案,注定有一起案件他有不在場證明。
盡管案情變得撲朔迷離,但這并沒有打亂警方破案的節(jié)奏。夏瑩從現場取證的嘔吐物中,分析出“自殺溺亡案”的真正死因是中毒,進而鎖定了真兇。
那么,另外一家五口是如何慘死家中的?
不同的死亡順序究竟意味著什么?
大女兒和小兒子身上為何會有成年舊傷?
兇手為什么最恨的是父親?
年幼的小兒子為什么是高空墜亡?
大女兒為何是最后的死者?
……
第四起案件更加離奇,一名男子獨自進了酒店的電梯,疑似遭到重擊而身亡。
然而,在電梯監(jiān)控里只有他一個人,什么都沒有,他像鬼上身一樣突然倒地吐血。
法醫(yī)檢驗,沒有中毒,沒有病史,之前沒有發(fā)生交通意外。
死因是內臟被撞,破裂致死。
離奇的是,其被重擊的程度相當于一輛大卡車以80邁時速的正面撞擊。
然而在電梯監(jiān)控里,空蕩蕩的,什么東西能造成大卡車的撞擊力量?
隨后,在同一家酒店,又發(fā)現了幾起類似案件——
受到猛烈撞擊,但是又不知道是被什么撞的。
而夏瑩在調查的過程中,也突然失蹤……
法醫(yī)的專業(yè)性呈現在每一樁案件的尸檢中,每一個推斷都基于“骨語”,不做憑空猜測。
因此,工作快速可靠、一絲不茍的女法醫(yī)夏瑩,漸漸成為特案組中最不能缺少的一員,她的尸檢報告,往往指向最終的兇手。
行業(yè)劇有了專業(yè)表達
眾所周知,在影視劇類別中,行業(yè)劇容易遭到詬病,最大的問題有兩個:
一是打著職場的幌子不務正業(yè)地談戀愛,換掉行業(yè)背景,也不影響情節(jié)發(fā)展。
二是不夠專業(yè),不夠真實,細節(jié)經不起考驗。
而觀眾最想看到的行業(yè)劇應該是真實立體地展現某個特定行業(yè)群體的工作狀態(tài),體現專業(yè)精神。
在這一點上,《骨語》做到了:
故事源自真實,這部劇根據中國首席女法醫(yī)王雪梅30年親身經歷的真實案例改編,避免了憑空想象。
其次,兩集一個案件的節(jié)奏,情節(jié)緊湊,臺詞不注水,破案過程不乏對社會的思考,基本沒有時間談戀愛和唧唧歪歪。
再者,人物樸實,沒有光鮮亮麗的“小時代”生活,有的只是一次次現場取證,專業(yè)剖析。同時也沒有浮夸的炫技和開掛,只用現場證據和解剖結果說話。
行業(yè)劇有了專業(yè)的表達。
“骨語”是他們最后的遺言
除此之外,劇中還有關于職業(yè)責任的反思。
有一天,新來的實習生問了夏瑩一個問題:每天面對兇殺案,不會覺得痛苦和壓抑嗎?
夏瑩的回答,作為一個普通人,她面對尸體和案件背后的故事,當然會覺得痛苦,甚至會惡心,但正因如此,她做的工作才有價值——
為了抽絲剝繭地找出真相,避免不幸再次發(fā)生。
而夏瑩和刑警隊長尚桀的觀點沖突,則更具深意。
夏瑩同情死者,因為死者再也不能說話了,尸體是他們留給這個世界最后的遺言。
作為法醫(yī),要把死者生前沒有說的話,至少在他們死了之后,告訴他們摯愛的人。
哪怕那些話很傷人。
但刑警隊長覺得,相比起死者,活著的人才更需要告慰。
警方審訊活人,從生者身上找到案情線索,爭分奪秒破案,給死者一個交代。
而法醫(yī)跟尸體打交道,挖掘他們潛藏的蛛絲馬跡,解讀他們最后的“骨語”,告慰死去的靈魂。
其實,兩者的最終追求都一樣,找出真相,讓死者沉冤得雪,讓家屬得到安慰,將罪犯繩之于法。
02
刑偵劇中法醫(yī)是必不可少的角色,但往往站在刑警背后默默付出,很少成為一部刑偵劇的核心人物。最近,法醫(yī)開始成為刑偵劇中的主角,更令人驚喜的是,創(chuàng)作者開始關注刑偵劇里的女性角色,讓她們不再是襯托男性魅力的存在。
由企鵝影視、旭東影業(yè)聯合出品,扈耀之執(zhí)導,徐婧、悲喜堂工作室編劇,張齡心、高仁、蔡宜達、張家鼎、吳曼思等主演的網劇《骨語》,今日(5月29日)起在騰訊視頻全網獨播。該劇取材自中國女法醫(yī)王雪梅的工作經歷,將鏡頭直接對準女法醫(yī),講述了非常規(guī)特案組通力合作破獲各種離奇兇案的故事,通過一系列辦案過程,向觀眾展示了“精通骨語”的法醫(yī)職業(yè)。
刑偵題材扎堆 女法醫(yī)視角別具一格
近年來,播出限制造成電視上刑偵劇稀缺。隨著網劇大軍的攻城略地,刑偵題材借勢發(fā)展,迅速成為一支走勢兇猛的隊伍,吸引了不少觀眾。去年夏天,《白夜追兇》《無證之罪》等劇集為國產刑偵劇迎來一個高潮,此后,刑偵推理類的劇集如雨后春筍,紛紛從地下冒出頭來,一時間好不熱鬧。
層出不窮的刑偵劇以“硬漢派”居多,各種類型的大叔們令觀眾大飽眼福,但不過癮的是,這些劇里,少了些“女人味”,此時上線的《骨語》剛好為刑偵劇補上了這一抹女性色彩。
《骨語》將女法醫(yī)夏螢作為“特別案件調查組”的靈魂中心,以女性視角還原案發(fā)現場的蛛絲馬跡,探索案件真相。作為特案組女法醫(yī),夏螢干練獨立,對真相專注執(zhí)著,工作起來雷厲風行,頗有女版“硬漢”的味道,女性特有的細膩又為她增添了有別于“硬漢”的特質。
在女性主義成為全球性話題之時,影視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常常以“大女主”形態(tài)呈現,描述女性的成長奮斗史,雖然國產劇中的“大女主”有瑪麗蘇的嫌疑,但“大女主”中強調女性憑借自身努力獨立奮斗的精神仍然是當下人們的追求。
《骨語》不是“大女主”劇,但吸收其內核,塑造出性格堅毅的當代女性形象。夏螢雖然以臨危受命的姿態(tài)出場,但一開始就受到隊長尚桀的質疑,還被他申請換人。在案件偵破過程中,夏螢不倨不傲,分析案情針針見血,最終憑借專業(yè)能力和職業(yè)精神贏得了隊長和團隊的信任。
專注專業(yè)只為求真 正義使命需要傳遞
刑偵類網絡劇火爆,各家平臺都開始探索創(chuàng)新之路,由單一類型劇轉向類型融合。如探案+談情、懸疑+古裝、懸疑+偶像等。這些“混搭”作品概念新穎,元素豐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風險,不僅受到制作方青睞,還取得了一定商業(yè)效益。
在這種趨勢下,《骨語》仍然專注于刑偵推理,只為將這一類型探索得更為深入。全劇偵破將近20個案件,南山公園碎尸案、反偵查意識極強的兄弟殺人案、黑色大麗花模仿殺人案、發(fā)光骷髏案等,案情撲朔迷離,一個接一個,可以說是為推理愛好者們準備的饕餮大餐。
除了離奇的案件,縝密的邏輯推理、專業(yè)的醫(yī)學知識也是刑偵劇征服觀眾的關鍵!豆钦Z》以專業(yè)性極強的法醫(yī)為視角,在專業(yè)背景、細節(jié)把控方面下足了工夫,劇中夏螢的原型人物王雪梅擔任特別顧問,為專業(yè)細節(jié)把關,為使演員更貼近角色本身,劇組專門還邀請職業(yè)法醫(yī)對主創(chuàng)和導演進行技能培訓,力求舉手投足間都養(yǎng)成職業(yè)習慣,做到大至格局、小到細節(jié)的基本專業(yè)。此外,《骨語》還專門采購了真實法醫(yī)器材作為道具,使故事更加貼近現實。
在致力于燒腦的推理之外,《骨語》依然將“人”排在了作品的第一位。在一場命案中,法醫(yī)學研究人的死因不僅僅是為了給活著的生者一個解釋,還是為了給已死之人一個交代,回應其最后的愿望。正如夏螢所說:“我作為法醫(yī),是要告慰死者,把他們生前沒有說的話,告訴他們摯愛的人”。
對于法醫(yī)而言,解剖尸體不是目的,法治精神和人權意識才是終極目的!豆钦Z》將焦點對準法醫(yī)這一職業(yè)群體,還原了法醫(yī)與死者無聲對話的過程,用生動的故事及豐富的人物塑造展現了現代法醫(yī)學及其在刑偵破案中的重要性,正是期望讓更多人關注、尊重和理解這一職業(yè)群體,看到他們?yōu)檎x做的一切。
非完美人設引共鳴 修煉“團魂”缺一不可
難能可貴的是,女主角并非十全十美,女法醫(yī)夏螢干練獨立,工作時專注執(zhí)著,與以往法醫(yī)給人冷漠的印象不同,她的性格卻如暖陽一般,但幼時因為犯罪分子失去相依為命的母親,導致聽力永久性受損。這樣的塑造既增強了敘事沖突效果,也讓主人公有血有肉、真實可信,而不是離地三尺的懸浮人物。
除了主角外,其他幾位配角也塑造得也相當成功,小缺陷讓人物更具真實感、親和力。隊長尚桀做事果斷有魄力,細心冷靜,護短有擔當,卻不擅長處理與女性友人的關系,撩妹段數負值;信息分析員宋咪熱心上進、正義感爆棚,但沖動感性,遇事不夠冷靜;痕跡鑒定專員李學凱以萬金油形象掩蓋內心真實情緒;心理側寫師英鳴性格開朗卻嚴重暈血,一根筋。
劇中關鍵人物的關系處理十分巧妙。在一次次偵破案件的過程中,夏螢總是能找到關鍵的線索,帶領行動組找到希望。但她不是神,并不能事事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某次案件中,夏螢堅持自己的判斷獨自去查案,卻被兇手鎖定為目標,陷入危機。在關鍵時刻隊長尚桀追查到夏螢被囚禁的地點,與隊友們合力將夏螢救出。主角光環(huán)固然重要,但貼近生活貼近觀眾的人物會讓很多觀眾產生共鳴。
經歷了多次案件后,夏螢逐漸和“特別案件調查組”的成員形成默契,彼此依賴。尚桀最初對夏螢充滿質疑,在破案過程中兩人也多次爭鋒相對,宋咪、李學凱、英鳴這三人看起來也一副不靠譜的樣子,剛組合起來的五個人矛盾重重,面對案件時卻各有所長,迅速將案件破獲。
“特別案件調查組”的五人在偵破案件的過程中不斷磨合,逐漸意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夏螢和尚桀開始互相信任,成為最佳拍檔,宋咪、李學凱、英鳴三人也找到了最合適的合作方式,每個人都變得缺一不可。幾人的日常頗為有趣,引發(fā)網友的追捧與想象。
03
因母親過度苛責,少女開始瘋狂整容;為掩蓋兒子罪行,老父親竟然替罪自首;難以面對現實,養(yǎng)女滅掉養(yǎng)父滿門……這一切的背后,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
在去年國產刑偵劇的小高潮之后,硬糖君又陷入了漫長的劇荒,直到昨天(5月29日)看到騰訊視頻新上線的這部《骨語》。什么中國版“識骨尋蹤”、女版“法醫(yī)秦明”的噱頭咱不管,就看上面這幾段劇情,你想到了什么?這妥妥的推理版“今日說法”啊。
《骨語》由企鵝影視、旭東影業(yè)聯合出品,扈耀之執(zhí)導,張齡心、高仁、蔡宜達、張家鼎、吳曼思等主演。講述女法醫(yī)夏螢、刑警隊長尚桀、痕跡鑒定員李學凱、心理側寫師英鳴、分析員宋咪組成的非常規(guī)特案組如何破獲一個個都市奇案。
人性黑白難辨,尸骨從不說謊。懸念指向的人性真相,比犯罪現場更令人背脊發(fā)涼。比起本格派推理,硬糖君一直更愛社會派,大概也是被“今日說法”培養(yǎng)的犯罪片審美。而《骨語》剛好契合這種需求。抽絲剝繭的探案之外,是人性的悲歌。唏噓之余,引發(fā)罪案之外的更多思考。
如果妻子平時多關心丈夫,丈夫會不會撿下一條命;如果網紅臉女孩擁有正常的家庭教育,她會不會變成一個更自信也更自然的普通人;如果家庭性侵害能夠引起社會的足夠重視,女孩會不會放棄玉石俱焚的報復?
不行了,硬糖君已經撒貝寧上身。一切謎團即將解開,歡迎收看本期“今日說法之消暑看啥片”——
妙齡美女為何醉心尸體?
“你好,我是新來的法醫(yī)夏螢。”當飾演女法醫(yī)的張齡心從解剖臺上直接坐起來,給旁邊的刑警隊長尚桀打招呼的時候,硬糖君都嚇了一跳。這樣的出場方式不僅滲人,也足夠敬業(yè)。畢竟,夏螢是在夜里工作的時候睡著的。
從《法醫(yī)秦明》到《白夜追兇》,罪案劇復興的同時,題材創(chuàng)新越來越重要。前者關注了以往罪案劇中的“配角”法醫(yī),后者則在罪案劇中加入了懸疑元素最經典的“雙胞胎”梗,真真假假抽絲剝繭,在結構上玩出了新花樣。
《骨語》聚焦更顯“小眾”的女法醫(yī),對刑偵題材進一步探索創(chuàng)新。在固化思維中,女性自帶的柔弱、感性和法醫(yī)需要的沉著、冷靜,幾乎是水火不相容。而張齡心飾演的夏螢在打破偏見的同時,也讓人物形象產生了一種“對抗性”的特殊美感。
明明可以靠顏值,卻非要靠解剖刀;明明可以安靜待在工作間,卻為了證據跟著刑警隊趕赴現場;明明可以安守法醫(yī)本分只對尸體負責,卻又能在男同事失手時攔住即將逃離的嫌疑人。
第一集中,女法醫(yī)夏螢臨危受命,冷面的個性和不按常理出牌的風格,讓還未正式到崗的她遭到隊長尚桀的質疑。但很快,這位女法醫(yī)就表現出了超高的專業(yè)水準。
她推斷汽配廠內發(fā)生的命案有可能是一起連環(huán)兇殺案。高空墜樓案發(fā)生后,遺留在樹葉上的血跡支持了夏螢此前的判斷:所有案件都是精心偽裝成自殺的謀殺案。
以“識骨尋蹤”為核心,夏螢除了展現過硬的法醫(yī)功底外,還利用靈敏的觀察力和嚴謹的邏輯分析為各個案件的勘破進行了“神助攻”:梳理墜樓案張娜的社會關系,進而順藤摸瓜找出了真兇;分尸案發(fā)現死者過度整容的法醫(yī)學證據,進而推斷兇手是醫(yī)學相關職業(yè);滅門案通過DNA檢測和房間的奇怪布局,發(fā)現兇手因性侵而產生的作案動機……
而張齡心的演繹,更賦予了夏螢理性之外的更多人性。分尸案的結尾,夏螢面對整容女孩的母親,罕見的情緒失控。她指出相對于女孩的肉體傷害,母親對女兒苛刻的心理傷害更嚴重。對罪案中人性的討論,往往是旁觀者最投入的話題。能借著主角之口說出,更覺痛快。
破案組竟成職場指南?
《骨語》既是法醫(yī)的代言劇,也是一幅刑偵劇的人物群像,在這點上和早年的《重案六組》倒有異曲同工之妙。刑警隊長尚桀睿智有謀,法醫(yī)夏螢專業(yè)沉靜,李學凱經驗老道,實習生英鳴心理側寫無敵。
雖然故事的主旨是破案,但同時也給我們展示了一場真實的職場實錄。五個人的關系是隨著案件的勘破,而逐步鋪陳開。起初尚桀認為夏螢不夠專業(yè),堅持要換人,可經過幾個案件的協(xié)助后,尚桀在休假時甚至還會因為驗尸報告而念著夏螢的好;同樣在最初被懷疑是生瓜蛋子的實習生英鳴,也通過實力證明了自己在團隊中的不可或缺。在酒店電梯案中,大家通過英鳴的心理側寫,確認了助理研究員沈平的重大嫌疑。
而夏螢與團隊成員關系的破冰,更是《骨語》在人物刻畫上的妙筆。在最初的劇集中,夏螢冷面而不按常理出牌,與團隊僅是一種合作關系。到第八集眾人合力營救夏螢,不僅讓互相看不慣對方的尚桀和夏螢開始惺惺相惜,也讓夏螢揭去自我保護的“冷面”,開始真正信任團隊。
隨著案件線索的抽絲剝繭,五人行動組逐漸消除了隔閡,成為配合默契的王牌組合。五人各有所長,演員的演繹也可圈可點:憑借《父母愛情》的江亞菲、《瑯琊榜》中的夏冬、《我的前半生》的羅子群等角色頻頻圈粉的張齡心,煥然一新的法醫(yī)形象繼續(xù)證明自己可以挑戰(zhàn)更多的角色和可能。
青年男演員高仁則是收起一臉正氣變身挑剔特案組組長尚桀、小鮮肉蔡宜達本色出演萬金油痕跡鑒定員李學凱,吳曼思則化身天然呆信息分析員宋咪,外加張家鼎飾演的富二代心理側寫師英鳴,組成的非常規(guī)特案組。不破案的時候是互懟的日常,一到關鍵時刻五個人就擰成一股繩,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
《骨語》在完成破案的同時,也勾勒了五人的成長和蛻變。對聲波刺激有陰影的夏螢,最終克服了心理恐懼;一開始恐血的英鳴,逐漸適應了工作中“見血”的常態(tài);尚桀意識到團隊的重要性,放棄了最初的傲慢。而這,或許就是職業(yè)能給我們每個人帶來的最好禮物,絕不止是一份謀生的手段而已。
細分劇集也要精品化
從《骨語》的對刑偵劇的種種“復合化”探索不難看出,精品化的垂直劇集,越來越突破圈層的界限,輻射更為寬廣的受眾群體。讓“小眾”變得流行,讓“罪案”不止于破案。
從種種細節(jié)來看,《骨語》也具有這樣的潛質。首集片頭以一月內三起傷人案件開篇,各種信息紛沓至來,幾個主演次第登場,神秘男人在背后凝視。當整體氣氛被烘托到極致的時候,才出現片頭,開門見山一下子抓住觀眾的眼球、開啟“隨劇破案”的思維模式。
劇集的主線是破案,刑警隊五人關系的發(fā)展是并行的副線?旃(jié)奏的燒腦劇情,容不得觀眾有任何走神。往往在上一個案子剛收尾的時候,下一個案子的情況就已鋪開。無論是罪案愛好者還是相關職業(yè)的從業(yè)人員,都能從《骨語》里看到對于節(jié)奏的把控和專業(yè)的偏執(zhí)。
法醫(yī)學知識是每個案件的重要突破點,讓“骨頭說話”成了全劇的點睛之筆。而每個案件的偵破也并非只靠法醫(yī),刑警的偵查分析,心理師的側寫,和嫌疑人的斗智斗勇都不可或缺。真實可感,重點突出,使《骨語》在懸疑劇的垂直領域進行了又一次成功的深耕。
制片人趙潔曾公開表示過“《骨語》雖是一部網劇,但從拍攝場景、道具都可以看出,這是一部制作考究的劇集,我們要求各部分都要以電影的質感為標準,只要是為了作品,任何投資都是值得的。”
兇案故事的離奇,需要精致細節(jié)的烘托,在這一點上可以看出《骨語》劇組的誠意和用心:各種犯罪現場的設計真實貼切、尸體解剖的細節(jié)幾乎事無巨細,連心臟上因點擊產生的斑紋也得到了呈現。
告慰死者,拯救生者!豆钦Z》中的法醫(yī)、警察、側寫師其實只做了這兩件事。生死之大,這已足夠。而硬糖君得隴望蜀,既然有了劇版《今日說法》,啥時能有個劇版《走近科學》呢?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