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是一部于2008年上映的戰(zhàn)爭電影,影片根據(jù)約翰·伯恩的同名小說改編,劇情耐人尋味,令人深思,小編整理了一些網(wǎng)友們的觀后感,一起看看吧!
01
在了解電影名和劇照之后,我一度以為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是集中營中的小男孩西姆爾,但是結局卻突兀的變成布魯諾,我始終無法接受這樣的結局,帶著不解,我懷著巨大的勇氣,第二次看了這部殘忍的電影
布魯諾第一次坐在秋千上,望著天空想要得到自己渴望的探險時,發(fā)現(xiàn)了飄在天空上的“煙”,因為出神,不慎從秋千上翻了下去,跌倒在碎石地上,這時的鏡頭是一只獨自搖擺的秋千,正是第二次刷到這個鏡頭,我才明白,原來,導演早已預示了布魯諾的死
布魯諾一直都好奇天空上的“煙”并且不斷的追問別人,你們看到了嗎,知道的人含糊其辭,不知道的人也一臉茫然,就這樣,他始終都得不到答案,而隨著西姆爾的出現(xiàn),他也漸漸的忘記了,天空中的“煙”,他始終認為西姆爾所在的地方是農(nóng)場,也一直以為他們在做游戲,他看到了西姆爾的小心翼翼,也察覺到了他眼中的麻木和恐懼,可是小小年紀的他,卻無法理解,這意味著什么
因為到了新的地方,周圍又一片肅殺,布魯諾很快就對西姆爾有了好感,畢竟七八歲的小孩最需要的就是友誼,為了友誼,他學會了偷東西,學會了撒謊,為了友誼,他也學會了背叛,在小男孩被軍官發(fā)現(xiàn)偷吃東西后,他面對自己內心的恐懼,他選擇了背叛,也許就是因為這份來自背叛的愧疚,他孩子氣的選擇去幫西姆爾找爸爸,就是因為這簡單的承諾,他終于知道了,天空中的“煙”是什么
是他們活生生的人的灰燼
說實話,在第一次看到天空中的灰燼的時候,我就知道那是無辜者的尸骸,可是看到他們被關在焚燒爐里,我的內心還是忍不住痛哭,對不起,和平年代的我透過銀幕,尚且內心一片恐懼無力懊悔憤怒絕望不甘哀求,那時的你們,二戰(zhàn)中的你們,集中營里的你們,焚燒爐內的你們,內心又該是怎樣的絕望恐懼啊,那種活生生的人在自己的身邊哀嚎,感受自己皮膚血肉一點點的消失,發(fā)覺自己意識越來越淡薄的時候,那一件小小的焚燒爐里,承載著多少的罪
布魯諾的父母在雨里哀嚎痛哭,焚燒爐外,無數(shù)的衣服就簡單的放在椅子掛鉤上,我的內心一片空白,是灰色的空白,是絕望的空白,我不知道是為了布魯諾的無辜還是為了猶太人的悄無聲息,我只知道,那消逝在天空中的灰燼,永遠永遠,都在哀嚎
02
納粹軍營里的故事,不知道從哪里聽來了故事梗概(不包括結局)所以一直有點興趣
關于集中營的電影我貌似只看過美麗人生,講的也是兒童+二戰(zhàn)題材,不同的是一部是集中營里的父子的視角,一部是納粹軍官父子的視角
條紋睡衣是個很諷刺的說法,反映的是戰(zhàn)爭矛盾對兒童是非觀的扭曲,在小孩的視角里只有adventure和game,只有農(nóng)民和睡衣,世界是簡單的純粹的
這其實恰好折射出大人內心的矛盾,電影里特別有趣的一段對話,納粹小孩問猶太小孩,你覺得你爸爸是個好人嗎,點頭,你有沒有有想過他可能是個壞人,搖頭,接著猶太小孩說了一句,你不也相信自己爸爸是個好人嗎。對于小孩來說,這段討論只是好人壞人之別,都已經(jīng)辯不過來,對于大人就更復雜了,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如何做盡壞事仍然是個好人”,無解,無解
另外,最近在重溫哈利波特,所以看到盧平總是很出戲啊
男孩是安德烈的游戲里那個天才少年,在這部里愈發(fā)的美顏,尤其是眼睛的顏色,發(fā)型,背帶,到膝蓋的短褲,細長的小腿,說話時的嘴型,我干脆說整個人好了,達到了一種類似《情人》里描寫性感少女的那種感覺,如果有的話這大概就屬于“性感少男”吧…
03
在黑暗的理性到來之前,用以丈量童年的是聽覺、嗅覺以及視覺。
電影開頭用了這樣一句話,我想它要表達的是孩子的純真。有時候理性不一定是善良的,孩子看不到這些,在他們眼中只有自己的聽覺、嗅覺以及視覺。
影片的故事很簡單,關于二戰(zhàn)期間兩個孩子的故事。只是一方是猶太人,一方是德國人。其實這只是我們眼中的他們,在他們自己眼中對方就是一個可以玩耍的伙伴。很多人說,猶太籍的孩子是在利用德國的小孩。我相信孩子想不了這么多。
家長總是去掩埋殘酷,無論是關于納粹集中營的事還是關于死亡。善意的謊言背后是殘酷的真相。德父因為立場問題,需要不斷強化自己的思想,后面的他一點都不像之前那個和藹的父親。他手下的中尉因為自己父親的思想問題,被派去前線當炮灰。納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權利絕對集中的目空一切。
我記得一句話,小時候我們都覺得這個世界是美好的,什么時候你長大了,是你意識到這個世界是殘酷的,什么時候你成熟了,是你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在殘酷中還有美好。
孩子在第一階段,父親在第二階段,很少有人能達到第三階段。不過各有各的好處吧,我還是更喜歡那種無憂無慮的無知。我們盼望的伊甸園可能就是那樣子吧。
04
把這些送給同我一樣:不懂得太多的二戰(zhàn)史,對納粹不明所以。有時還會不自覺暗自佩服他們,殘忍是怎么得到人民的愛戴。
像中國古代,由于世襲讓一些暴君統(tǒng)治國家;儒家思想上讓臣服與君,是暴君有理由壽終正寢。而納粹的統(tǒng)治是不是說明,人一旦習慣了暴力,便會服從。
表邊上的風平浪靜,背后暗藏殺機。
從舞會結束,殺戮便開始上演。“農(nóng)場”里的猶太人成為了待宰的羔羊。他們的使命是修好一座房屋后,接受被屠殺。在我的認知里只是他們太聰明,觸碰到了政府的利益。而他們何嘗不是被逼無奈,據(jù)說他們沒有土地,最初只能從經(jīng)商來換取自己的生存。久而久之便成了納粹眼中蠢豬。醫(yī)生變成奴仆,舉步維艱,失手弄撒了紅酒后,消失不見。
“在黑暗理性到來之前,用以丈量童年的是視覺、聽覺和嗅覺”。
童年,肆無忌憚,無憂無慮,沒有高低,貧富之分;那時的夢想是找一個陪自己玩耍的人,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
馬克。赫爾曼從兒童最純真的角度看最復雜,殘暴的世界。
郊區(qū)小院,暗黃背景之下。為了維護一家人的和諧,他們被軟禁再此,一成不變的日?此破降。當布魯諾翻過儲藏室的窗戶去探險外面的世界時,一切就此拉開序幕。
布魯諾與沙暮相識,從互相介紹,到給予食物一起游戲,最后準備幫沙暮找爸爸,感情一步步深厚。
在瘋狂長大的姐姐被他們文化指引著,對納粹組織的崇拜,對猶太人的仇恨不共戴天。
媽媽知道丈夫到這的任務是殺戮,她幾近于崩潰。為了孩子的成長她不能直接說明丈夫的丑陋。
因為父親不服從納粹,中尉不敢說他的行蹤,自己被調往前線。
這些本性,被壓抑著。讓我們留下余地,從客觀說明大家不喜歡這個組織。
看到醫(yī)術高超的猶太老人莫名失蹤;聞到煙囪冒出來的惡臭;最后親眼看到那些拖完衣服走進毒氣房的人。才明白之前那些人死了。
最后一幕,布魯諾為了救沙暮出來,同他一起穿上條紋睡衣,走進集中營。一家人在雨中狂奔尋找,父親慌忙搜過所有的房間一無所獲,最后眼光落到屋頂?shù)恼谕抖镜氖勘0讶珓⊥葡蚋叱,父親的行為間接殺死了兒子。是對希特勒征服最好的諷刺。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