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是一部來自美國的傳記電影,影片主要由馬克·魯弗洛和邁克爾·基頓等主演,劇情精彩,扣人心弦,網(wǎng)友們對此也是給出了不錯的評價,一起去看看吧!
01
已經不知道看過多少次這種題材 卻還是會很崩潰 ??沒有信仰 或許不能理解到宗教觀被顛覆的毀滅感 但也能或多或少感受到破滅?絕望? 從最開始的1個 到13個 到最后一個區(qū)的90個 真的被震驚到了 歷時三十多年或者更早 明明有人 甚至大部分人都有所察覺 卻選擇保持沉默?? 當一開始覺得離你遙遠 莫不關己 最后越來越靠近身邊 你的同窗 你的鄰居 才感受到 原來離得這么近 才急切的反應過來想要保護 也不的不說略諷刺了點
在報紙印刷的前8小時 孩子們還在教堂里唱著圣誕圣歌 在報紙發(fā)行的前一晚 律師還在見著兩周前剛被侵害的兒童 只要沒有阻止 沒人披露 這件事還在無止境的發(fā)生 ??所以 一切都不算太晚 小部分的人選擇冒險去顛覆大部分的人認知 真的很難 但有些事情 必須去做
世界不算完美 需要我們守護
02
用1976年性侵訴訟案庭外和解打開劇幕,黑屏中的影名spotlight,如同波折蜿蜒的微光。
涉及人物繁多,劇情緊湊需要全神貫注,但節(jié)奏絲毫不亂,情緒克制,正義感和阻礙力藏匿在繁瑣忙碌的報社日常和令人感慨的團隊合作中,而不是渲染受害者的痛苦或再現(xiàn)痛心的回憶。
情緒高點在一場是即刻披露大主教縱容一個牧師還是繼續(xù)等到搜集更多證據(jù)證明這樣的縱容是整體教會系統(tǒng)的不作為的爭吵中爆發(fā),作為觀眾感覺終于順了氣,從而更好地反觀理性。
多年擔任受害者律師的工作狂Mitch一直對人冷淡,最后拿到首份報道時,沉冤得雪的暗涌化成了低頭喃喃地趕客,自己即刻需要繼續(xù)工作,見兩個受性侵的男童。小人物將正義和信念,化作一刻不停地工作和堅守,令人深受震動。
這樣的丑聞必然讓人們重新思考教會/宗教/信仰。片中幾乎沒有正面討論這個問題,只有側面?zhèn)鬟_了那個曾經是神父的心理治療師的想法,他覺得教會是由人組成的,是人的權利系統(tǒng),它是流逝的,而他相信的是永恒的信仰。只有深刻了解宗教,才有可能用理性的思考伴隨痛苦的掙扎。其他的事情同理。
03
我想了很久這篇文章應該怎么起頭,大抵是因為想說的太多,又不知從何說起!毒劢埂氛娴氖且徊糠浅:每吹碾娪埃捌Y構保持著清晰的邏輯與旁觀者的冷靜,有著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的加持。
姑且稱自己為一聲媒體從業(yè)者吧,更確切的表達應該是新媒體從業(yè)者。大學畢業(yè)之后,曾經在幾家公司工作過,因緣巧合之下都負責了公司的新媒體甚至于目前進入了新浪。該怎么稱呼自己呢?我相信很多和我同業(yè)的人都有些迷茫,這是一個龐大的群體,距離記者相差甚遠,距離編輯工種不一致,甚至于有的人連新聞為何物都不知道,但一浪接著一浪的新媒體浪潮,讓每一家公司都需要幾位新媒體從業(yè)者,這個崗位急待人出現(xiàn),但是做什么能做成什么,誰也不知道。于是有的人懷抱著新聞理想碰的一身傷,有的人不知所措不斷轉型。媒體是什么?記者是什么?我們應該做什么?我覺得《聚焦》是一個很好的答案。
寫2017年年終總結的時候,回憶起今年也有一件事記憶非常深刻。2017年8月8日21時,我正走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突然手機微信不斷彈窗,“九寨溝地震了!”、“九寨溝發(fā)生7級大地震!”、“你快去聯(lián)系平時負責對接九寨溝的同事問一下情況!”,我站在路口的大銀杏樹下慌了神,致電了在國外出差的同事詢問情況,得到回應九寨方面的工作人員電話全線不通。而后公司的報道小組、部門的報道小組、與總部對接的報道小組都迅速的成立了起來,我該怎么辦?我一路小跑回家打開電腦,迸迸的心跳直沖嗓子眼,這是我第一次參與到這樣的報道之中,不知所措四個大字寫滿額頭?粗豪镆粭l條工作分配,感謝領導同事們的專業(yè)也讓我進入了狀態(tài)。相關的道路信息、景區(qū)實況不斷發(fā)布,收獲了網(wǎng)友們的轉發(fā)點贊。但是這時候一條推送到全國網(wǎng)友面前的辟謠微博卻出現(xiàn)了重大工作失誤,在澎湃新聞轉載后不少網(wǎng)友紛紛發(fā)來信息“有沒有搞錯!辟謠還發(fā)謠言!”、“胡說八道!”、“這個照片明明就是九寨溝為什么要說不是!”各種批評的評論接踵而至,當時已經是深夜3點過,幾千條評論不斷刷屏,我一個人坐在家中抖的跟篩子一樣。后來部門的記者前輩安慰到“工作難免有疏漏,及時更正吧。”,發(fā)布了更正的信息后,我瞪著眼睛一直到隔天早上7點,接班的同事上線后,神經才終于放松了下來。8月暑氣正濃,我卻在躺在床上的那一刻才覺得手腳回暖。
想來當時的記憶,真的全是感激。人生不可能都是坦途是必然,但是能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挑戰(zhàn)和刷新自己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每一次精神的磨難都是臨界點的刷新,好像玩游戲一樣,你的段位在不斷提升。雖然這樣的小報道和小磨難根本無從和《聚焦》相提并論,我們也沒有沖鋒在第一線,但是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叫新聞理想,借用電影里的一句臺詞吧“報道這樣的故事,就是我們選擇這一行業(yè)的原因。”
將真相公布在網(wǎng)友們的面前是一個記者甚至是媒體從業(yè)者應該做的,但是真相就面臨著深挖,就好像電影里聚焦小組一樣,一個月甚至幾個月甚至半年才能出現(xiàn)一篇報道。也有人說這是挑戰(zhàn)權威嗎?不是,我覺得報道就是距離真相更近一步,永遠都更近一步,直到走到真相面前。而現(xiàn)在的媒體行業(yè),似乎非常缺乏這樣有深度的內容。我們看著震驚體,看著AI算法推薦來的各種小視頻小段子,用戶缺乏閱讀深度閱讀能力,記者無法提供有深度的內容。前幾天和幾位媒體前輩一起吃飯,席間聊到媒體從業(yè)者的基本素養(yǎng),前輩們吐槽著現(xiàn)在小孩子們錯別字連篇,標點符號亂用讓我羞愧不已。所以現(xiàn)在的媒體發(fā)展態(tài)勢到底是退化還是進步?
2017最后一天的晚上,公司的總主編發(fā)來了一篇名為《黑暗工廠中那一點光》的2017回顧,我反復看了好幾遍,其中說到:“科技的發(fā)展,人工智能的探索,會讓我們工作生活發(fā)生巨大的變化。但是抓住行業(yè)的脈搏,找到自我的核心競爭力,才是關鍵。人類已經經歷了幾次工業(yè)革命,但是我們依然還在工作!世界在變化,必須不斷提高自我,才可以跟得上,才能讓世界為我留一盞燈,黑暗工廠中那一點光!我們應該明白,我們并不僅是年復一年的變老,更是日復一日的煥然一新!”深以為然。
此刻的我,想跑的再快一點。
04
電影看過N部,但這是我第一次寫影評,望指教!
湯姆·麥卡錫的這部《聚焦》,通過簡單的故事線索講出了社會的體制和人性。本以為是一場無足輕重的小案,甚者是當年被主編遺忘的一個報道,最后卻牽扯出一個社會的黑暗。我想說,其實這種現(xiàn)象在天朝國,甚至是全世界都普遍存在的情況。或許你已習以為常的一個小事件,背后卻有一個龐大的體系在運作著,暴露出來的那個小事件或許只是一不小心被陽光照射的一個影子,但其實大部分人都知道,大家都在默許這種行為的存在。
本片中展示的兩大核心點:一是權威的代表牧師的丑惡一面,另一個則是披著勇士形象的新聞媒體人。片中所展現(xiàn)出來的新聞媒體人的專業(yè)、對抗權威、獨立監(jiān)督,把媒體的本質功能展現(xiàn)出來了,可卻受到了大家的高度贊揚、甚至被冠以英雄的名號。敢問,這難道不應該是媒體本應有的責任嗎? 事實證明,現(xiàn)實生活中大多數(shù)人已經忘記了媒體是事實的傳述者這一客觀形象。公眾對媒體的認知已經默認為服務權威機構,是統(tǒng)治者的喉舌,所以當看到本應有的公正客觀時才會賦予更崇高的感謝色彩。而然現(xiàn)實中的媒體,尤其是在天朝國,還有哪家沒有淪喪?
談及媒體的淪喪,這也牽扯到人性的一面。媒體機構的運作是由國家管理者決定,但落到每一個媒體人,沒有屈服確實是對人性的一種挑戰(zhàn)。影評中的幾位主編在執(zhí)行過程中都遇到不少阻力:被謾罵、不理解、威脅、甚至是生存威脅,但他們依舊堅持住了。這是一場人性的自私和正義道德之間的較量。主編被威脅說“領導,隨時可能會調到其他城市去,而你呢?你能調到哪去!” 但最終主編轉換的觀念是“我要為了我的家園”。
片中,真相被揭露時,辦公室的人開始討論為什么幾年前這件事沒有追蹤下去,于是大家開始相互指責,新領導說“有時我們很愛忘記,大多數(shù)時候我們都是在黑暗中磕磕絆絆,突然間天亮了,人們卻開始互相指責起來” 這是人性的常態(tài),更值得反思的哲學。而體現(xiàn)一個社會生態(tài)的哲學,則是受害者律師所說的:“看看他們如何對待他們的孩子。如果養(yǎng)育一個孩子要靠整個村莊的支持,那侵害一個孩子整個村莊也脫不了干系。” 或許有時候這種邏輯能幫我們看清一些社會的本質。
最后影片是以整個辦公室接到無數(shù)個受害者電話而結束。幼稚的我還想看著法院是如何把那些神父繩之以法的場面,以解心中痛恨的情緒。然而并沒有,一這種方式結尾或許是導演的一種警醒: “這樣的悲劇已發(fā)生N個,還有千千萬萬正在發(fā)生…”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