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對那時錯》是一部由鄭在詠、金敏喜和尹汝貞等主演的劇情電影,網友們對這部電影是如何評價的呢?一起去看看吧!
01
總覺得,有些導演的電影,是一定要去電影院看的,并非特指這些電影多么有票房價值或是只有大屏幕和Stereoscopic film才能滿足更強的真實感和如臨其境的觀影感受——當然這是去影院的重要原因其一,這也就顯得其二原因有些偏執(zhí)的可笑,對于像我這種思維散亂隨時準備著一聲令下開始跑偏的人來說,可能只有把我摁在黑漆漆的影院里將整整兩個小時的任務規(guī)定為“認真看屏幕”的時候,我才能把它從頭到尾一絲不茍的看完。
《這是對那時錯》非常具有導演的個人風格了,一邊看我一邊忍不住的感慨,原來鮮明的洪式怪癖在他的每一部片子里都要執(zhí)拗的出來串場,男女之間,明明不過肚臍往下數三寸的事情,洪導演硬要這事扯出來,搬上臺面來絮絮叨叨沒頭沒腦的嘮上幾個小時。并非無趣又冗長,相反曖昧微妙的讓人忍不住發(fā)笑,洪尚秀導演喝酒閑談吹牛皮發(fā)牢騷之間,把東方中年男人猥瑣好色又溫情可愛表現的格外意味深長。
微妙,是我對整部電影看下來的最大感受,兩個小時里大概一個半小時都洋溢著細膩的曖昧氣流,像是冬夜的街道上裹緊大衣跺著腳忍不住哆嗦著往溫暖的家里趕,又難以割斷下兩人之間好容易摩擦出來的粉紅色泡泡,和著呼出的白色呵氣在空無一人的小巷子里升騰發(fā)酵,有種脫了褲子但我敢做的也就只限于此的壓抑,是帶著心有不甘的欲言又止。
標準的東方電影風格——細膩而克制。同時導演又標新立異的把拍攝和后期剪輯的重點刻意弱化,拋棄了傳統(tǒng)的戲劇化提煉,面對“”藝術要高于生活”這句話時傲嬌的別過了臉,全是日常對話,洪尚秀把他想說的話交給演員,演員揣摩感受以后給我們勾勒出畫面,至于絮絮叨叨的臺詞里哪些是廢話哪些是詩,全憑你自己消化。語言是誤會的根源,言多必失沉默是金所以小心翼翼的措辭;讓所有人都認同的話語稱不上表達,所以時刻準備著來一場情緒爆發(fā)伶牙俐齒的針鋒相對。作者就這樣呼應著電影的名字——《這時對那時錯》,嵥槭巧畹某B(tài),對了怎樣?錯又何妨?生活雖然瑣碎沉悶,洪尚秀卻讓它開出了花兒。
從一個訪談節(jié)目聽說,洪的劇本非常散漫,很多細節(jié)都要演員自我發(fā)揮。尤其是這種復刻式的表演模式,對細節(jié)的把握就顯得尤為重要,無論是第一部分的男導演不加掩飾的好色與甜言蜜語還是第二部分的酒后吐露與坦誠相待,以及女畫家的由被動到主動進攻的差異變換,都太自然了!
影片的主演鄭在詠和金敏喜,除了把人物性格揣摩的格外到位以外,更是把男人和女人之間暗流涌動的種種曖昧情緒展示的淋漓盡致。好感的慢慢產生和愛情欲望的纏綿流動究竟來源于哪些因素,兩段式的片段組合更像是做了一場社會實踐,導演擺明了架勢搓著手要和我們觀眾來討論一番。換個角度來講,導演真的將尷尬美學進行了升華,平淡的構圖,固定視點單鏡頭,一成不變的景深、遠景、特寫,看似莫名其妙的對話,實則指東打西,只有細細的剝繭抽絲才能感受到其中微妙。
尷尬美學和固定鏡頭在洪尚秀的電影是標配,搭訕約會后的兩種可能性,重復與區(qū)別。簡化的開頭,平淡的相遇,尷尬的聊天,燒酒杯碰撞的清脆,相互贊揚吹捧的客氣,不經意間肢體接觸,有意無意的撩動心弦……沒有剪切沒有轉場甚至完全不切換鏡頭視角,你看到的就是所有,沒頭沒腦,不知從哪里來也讓人懶的設想將會去往何處,導演就像隨手拿起一塊橡皮泥,揉捏了電影里的時間,延展拉伸隨意變化,咋一看好像什么都沒有,細細看來好像又充滿了無限的可能。導演復刻了自己的片子,在細微中產生差異性,又在差異性中促進劇情走向上平行空間里不同的劇情的發(fā)展。不過還是應了那句遺憾千萬種,各人皆不同。
因為長鏡頭的原因,電影畫面可以發(fā)揮的余地顯得很固定,也就對導演的臺詞功力要求很高,因為重復性的東西很容易形成固定思維模式,如何在同一部電影里超越自己,使劇情不落俗就是一項精細活了。洪尚秀沒去參加電影節(jié),但他倒是提前對自己的電影語言做出了說明,不過就是一種語言的表現方式而已,是“和你們的生活沒有關系的語言,是沒什么了不起的東西而已。”導演如此說。只是,“人們活著,做的事情都差不多。”
所謂世間情動,不過盛夏白瓷梅子湯,碎冰碰壁當啷響。不如開誠布公的承認,大家都是生于理想死于欲望罷了,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對又怎樣,錯也無妨,那些因緣分而來的東西,終有緣盡而別的時候,不必難過,世間難得雙全法。
02
大風天的下午,看了這部《這時對,那時錯》,很難得的電影。我想如果我是女主角當然也會愛導演,不管是哪一種意義的愛。這是洪導演與金敏喜合作的第一部作品,也許他從此就發(fā)現了自己真正的繆斯。
影片中一個導演偶遇一位一心想當畫家的女子,他們會發(fā)生什么?導演洪尚秀投射了多少自己的影子在男主角身上?太多空間留給觀影者思考。大量的對白,小細節(jié)的對比,尤其是很多關于“命運”的討論,這種風格有一點Woody Allen的感覺。也許你多說了一句話,多做了一件事,或者正好相反,有一件事一直盤旋在腦海中卻并沒有做,人生是不是徹底不同呢?我想要找更多洪尚秀的影片來看,當然。
《這時對,那時錯》2015年拿了瑞士洛迦諾電影節(jié)的最高大獎,看了洪尚秀隨后的媒體采訪,他談到了影片中的一些設置。他試圖探討平行世界是否存在,你去尋找其中關聯(lián),但這種關聯(lián)如此微妙,也許真正發(fā)現這兩個世界就消失了。
“若世界存在無限的可能性,所有的疑問都將有活力,像是永恒的回響一般。”“我的電影在無限接近事實,又在巧妙回避現實”。
他的哲思,如一位作家,他的圖示又充滿理性,還有他也如此的愛喝酒……
03
洪尚秀導演的片子看的不多,算上這一部也僅僅只有三部,對導演的個人經歷并不是十分了解,看到評論有人說到關于婚姻和愛情,這可能和導演自身有關,就不去探討,單純的從這部片子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重復結構算是洪尚秀的一個標志了,但這部電影并不僅僅是由兩個短片組成的。對,不是由兩個一樣的短片。
兩者之間有明顯的區(qū)別。前者中的男主是一位輕浮,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一位好色的男人。影片中很多細節(jié)證明了這一點,前者比后者多一個部分是和年輕貌美的女工作人員交流以及滑冰的情節(jié),這一部分的男主不斷對自己說,“這小家伙太美太年輕了,太危險”,這是他對自己的警戒,但后來還是在滑冰場有情侶的行為,以及面對女工作人員的夸贊和暗示表現的極為興奮。家中和女主姐姐們一起交流的時候,男主一個不斷重復的動作就是將手伸進自己敞開的衣服里面,不斷撫摸自己,這是一個不太禮貌性的行為,而在第二個短片中這個行為是沒有的。
而面對姐姐們的旁敲側擊,男主的反擊軟弱無力,“流言就是流言”,這簡直與直接承認無異。
后者中的男主是一位謙遜、克制的形象。這部分直接從廟堂開始,沒有了與女工作人員的交流。因為這一部分的對話完全是只針對工作人員的,所以無法作為一個影片整體的開場來理解。
畫室中,面對女主的任性和無理取鬧,男主也僅僅只是說“哦,這樣啊。”
在后面的酒屋中,男主主動坦誠自己結了婚,并質問自己是不是一個好色的男人。一個真正好色之徒是不會在這個時間點說出這樣的話來的。
而在家中的脫衣行為完全是一個藝術家在半醉半醒時的無意識行為,是可以完全理解的,這部分也解釋了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謠言。
在最后的演講中,沒有了與主持人的沖突,“太自以為是”這樣的話也不是出自男主之口。
根據以上的的對比,結合影片名字這時對那時錯可以比較輕易的理解出,同樣的事情,當你有不一樣的目的和出發(fā)點的時候是完全不一樣的。
這是我對這部影片的理解。
說一下結尾的部分。
“導演,我要將你所有的電影都看了。”這句話真的淚目了。
女主和男主中間隔著一個人的距離,想靠近卻又不斷后退。
想起那么一句話,想起這時,能和你看同一個月亮,該是多么幸福的事。
看過你所有的電影也會和你更近一些吧。
很多美好的事情都是沒有結局的,這時能夠有一個不那么貴的戒指就心滿意足了。
ps:金敏喜還是那么美!
04
每個創(chuàng)作者都在尋找一種自己的語法,洪尚秀的處女作《豬墮井的那天》,是一部戲劇性很強的批判現實題材,包含情欲糾葛和兇殺死亡,在此之后,他逐漸進入到越來越清淡的講述方式,他的電影中再也沒有出現過角色的死亡。標志性的洪尚秀電影,關注文藝中產階層的情感困惑,劇情以自然的生活化場景展開,輔助特殊的結構形式來提升電影的戲劇性。
電影,最吸引人的永遠是故事,洪尚秀將視點永遠放在男歡女愛,在他設計的愛情故事里,愛情永遠保持著動勢,是躍躍欲試,還是落落寡歡,在《這時對那時錯》里,是初次相遇,《獨自在夜晚的海邊》是故人重逢,而在對待愛情的看法上,不僅僅是男女有別,更涉及復雜的生活背景,這讓單一的題材也會在不同的電影里呈現得千姿百態(tài)。這種愛情的動勢,也表現為洪尚秀總會選取愛情的段落,在影片結束之后,愛情仍保持著后續(xù)開放的結局,對應現實生活,愛情當然并非總是有始有終,過程才是愛情的重點。
洪尚秀的愛情故事總給人帶來真實感,表面的部分是他極度“生活流”的表現方式,實景拍攝、側重對話、減少剪接、弱化美國電影式的戲劇性,但更深層的是洪尚秀在創(chuàng)作中是主動地投身其中。洪尚秀電影的男主人公,身份一般是導演或類似的文藝工作者,其他角色也固定在其所屬的中產階層,雖然同樣是對中產階級的描繪,伍迪艾倫是抽身事外的諷刺批判,而洪尚秀則對角色投入真誠的情感,他了解中產階級的欲望和無力,也接受他們的虛偽和猥瑣,他并非故意貶損,而是對他們孤獨的、無力的、或者連自己都迷惑的認知,偶爾會泛起同情。
從洪尚秀婚內出軌的私人的愛情故事里,我們知道他似乎洞悉一切,卻又投入其中。在《之后》里,男主角遇到自己的戀人,對方抱著他說,讓我們相愛著去死吧,這樣的對白一方面展現幼稚,一方面卻又可能含著真情,在愛情里,純真和幼稚本來就是硬幣的兩面。在洪尚秀的電影里,男女主人公都是這樣,既逢場作戲,又在其中投入幼稚的真情,因為真實,他們可憐又可愛。
在那些男主角的身上,可以很容易找到洪尚秀的個人投射,小學時父母離異,母親據說是韓國文化圈有名的交際花,母性強勢和父性缺失,可能導致洪尚秀想對敏感細膩溫和多情的性格養(yǎng)成,在電影里,一方面男性角色對女性具有明顯的依戀,《之后》里,男主人公有兩次將頭靠在戀人的肩膀,獲取溫暖和安慰;另一方面,洪尚秀電影,保持著高度的對男性的審視態(tài)度,他們躍躍欲試,不滿現狀,希望獲得唯一或更多的情感,但是在其中表現出的笨拙、虛偽、不負責任的一面。
從技術方面,洪尚秀的拍攝只用一臺攝影機,鏡頭以平移推拉為主,犧牲代入感的同時,時刻提醒觀眾的旁觀視角,進一步強化了故事的真實性。那些被影迷津津樂道的洪尚秀的敘述方式,其實對敘事并不重要,在非常生活流的電影里,這些手段,好像《matrx動畫版》中,游戲的孩子發(fā)現真空地帶,那些時空交錯的講述方式只是為了增加觀賞度和趣味性。這一點和他的電影總是出現喝酒場景一樣,酒精是為了增強現實生活的戲劇性,放大角色性格特征,提供爆發(fā)性演出的可能,比如《這時對那時錯》,導演借著酒勁表白或者脫光衣服,如果只是清醒狀態(tài)的克制和試探,就顯得過于乏味了。
如果將電影類比成交朋友,洪尚秀電影就像他本人一樣,睿智、敏感、多情,帶著點自嘲自輕,又滿腔真誠,它喃喃自語,不停地呈現著對愛情難題的解讀,屢屢沒有答案,或者又時時有新的想法,但這個命題本身就沒有答案,這個笨拙的解讀者,因為真實而顯得可愛。
而除此之外,洪尚秀電影另一個巨大的魅力,就是它突出解讀上的多義性,排斥將電影變成戲劇唯一化的藝術。從表面上看,在他的電影中,沒有角色的正反打鏡頭,最熟悉的旁觀者視角,是男女主角面對面坐在酒桌旁,攝影機鏡頭從側面拍攝。攝影機正面直視演員的面部,太容易獲得角色的眼神和全部表情,也更容易讓觀眾讀取角色內心,在其他導演的意圖中,這也許是一種促進觀眾理解人物和角色的重要方式,但洪尚秀顯然希望觀眾自己通過個人感受去揣摩角色心理,預期角色動作。
洪尚秀故意去掉對傳統(tǒng)的戲劇化的提煉,觀眾可以根據自己的閱歷性格,去體會角色內心,所以看起來非常日常的一個表情,一句對話,其實都蘊含著無數的可能。洪尚秀在采訪中曾透露,自己已經漸漸拋棄了完整劇本的創(chuàng)作,他每天早起完成故事框架和對白,這種方式其實就是完成電影的基本結構和素材,對影片細節(jié)的揣摩,讓觀眾形成互動,成為編劇的一部分,所以你的層次越深,你就會獲得越多。
比如《之后》開場一段戲,妻子與丈夫在飯桌上對話,妻子以一句“最近你是不是有女人了”,之后連續(xù)十句對白的逼問,丈夫錯愕、冷笑、遲疑、低頭,卻始終未說話,在這樣的拍攝方式中,每個部分丈夫的內心表現都呈現不同的可能性。
戲劇的不唯一性是洪尚秀電影的重要主題。在洪尚秀電影中最流行、被最多觀看的,是《這時對,那時錯》,它是戲劇不唯一的代表作,代表著洪尚秀電影的最大魅力,正是因為主題與個人風格高度融合,才更容易被觀眾接受。雖然可以將故事看作兩段,很多人熱衷于去觀察兩段故事在某個節(jié)點的不同,去推導對結局的蝴蝶效應,但這種方式其實注重表面,更適用于其他導演作品分析。洪尚秀電影細節(jié)中角色反應的多義性,在兩段式多義性故事中獲得強化,這種形式正是服務于情感微妙變化的主題。
洪尚秀與金敏喜的愛情故事,已經眾所周知,因為洪尚秀是極端真實地將自己融入電影,所以通過兩人合作的電影,完全可以發(fā)現兩人現實生活中的情感軌跡。兩人因為《這時對那時錯》定情,洪尚秀對金敏喜的愛,在下一部電影《獨自在夜晚的海邊》達到了巔峰,在兩個段落的開篇,洪尚秀使用了自己電影中特別罕見的特寫鏡頭,包括在落日余暉中金敏喜手捧花朵的溫暖畫面,以及金敏喜在咖啡館門口吸煙時,給了她一個眼含淚光清唱歌曲的段落,陽光溫暖地落在角色身上,“看得到我的心意嗎?知道我為什么會抱著這種心情生活嗎?“而整個影片的主題,也正是描述一位涉身婚外戀情中的女性的略帶孤獨的狀態(tài),充滿同情和憐惜。
在《之后》拍攝時,可以猜測兩個人應該已經處于即將分手的狀態(tài),在影片里,金敏喜被重重地打了幾個耳光,對于一個并不以劇情為重心的導演來說,即使是為了戲劇效果,如果深愛著的話,也不會安排這樣的劇情。而這部電影的主題,大概是之前炙熱的戀情最后終會過去。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