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真的想撒手不管了,可就真的松不開手。”這樣一部電影,感動了很多人,孩子,是每位母親心頭上的寶貝?赐觌娪,心里很壓抑,火族這就是這部電影帶給人的思考。
李婕(姚晨飾)發(fā)瘋了一般窮盡所有辦法尋找孩子的絕望;
孫芳(馬伊琍飾)為了孩子放下尊嚴拼盡身為母親的最后一絲努力去挽救,卻在那大雨瓢潑的街頭沒能保住孩子那一刻對人生對社會的絕望;
李婕抱著孩子的小被子痛心至極那一刻,自己再次體會到與孩子第一次分離后看到孩子的小書包躺在餐椅上那一刻的分離之痛;
孫芳因飽有的良知和母愛把孩子還給李婕那一刻的感動;
孫芳最后因為絕望縱身一躍跳進大海的心疼;
同為母親,影片中兩位母親的著急,傷心,絕望自己都感同身受,雖然坐在影院里,但因為母親這個身份,自己也被帶入緊湊的劇情不能自已。
如今冷靜下來發(fā)現(xiàn)影片中的種種皆源于對“選擇權(quán)”的爭取。為了擁有“選擇權(quán)”,女主不得不拼命工作在職場變得更強大,在經(jīng)濟上獨立而不得不處處扮演霸道女總裁,無論工作中還是家庭里只看到她一個人在戰(zhàn)斗。
影片最后李婕的那段思考:
這個時代對女人要求很高。如果你選擇成為一個職業(yè)女性,就會有人說,你不顧家庭,是個糟糕的母親;如果選擇成為全職媽媽,又有人會說,生兒育女是女人應(yīng)盡的本分,這不算一份職業(yè)。但事實卻是,因為努力工作我才有了選擇的權(quán)利;因為當媽媽,我才了解了生命的意義。
身為一個職業(yè)女性,進入奔四的年紀上有老下有小,不敢有半點的懈怠。身為一個媽媽,即使工作再忙也希望能夠與孩子在晚間完成至少半小時的親子閱讀,希望在周末做到最大限度的陪伴。相信這樣的境遇不只我一個人在經(jīng)歷。兩個層面的高要求,與其說是社會和時代對女性的要求,不如說是女性給自己上的枷鎖,貼的標簽。職場上,想成為好員工,好領(lǐng)導,生活中想成為好媽媽,好妻子,這一張張標簽貼在身上慢慢成了自己不能承受的重量,當重量不能承受,有些人選擇丟掉天平一端的重量,于是好多女性成了影片中的“李婕”。
但這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嗎?這種選擇真的令人滿足嗎?
當我看到李婕的另一段思考,一種深深的共鳴和感動油然而生:
我們生孩子,不應(yīng)該為了自己感覺完美,真正該被感謝的應(yīng)該是孩子,是他們帶給父母成長,讓我們體驗到那種無私付出的愛。讓我們內(nèi)心更堅定,變得更勇敢和強大。這樣的愛,是一種真正的自由。
30多年一直在努力活成各種標簽:好女兒,好妻子,好員工,好媽媽。這些標簽都來自于社會的定義和標準,為了這些標簽自己小心翼翼,察言觀色,把自己的好壞寄托在別人的評判和標準上。曾經(jīng)的我從未有過放松,擔心別人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不夠努力,不夠盡心。那時的自己不知道每個人還有一個“真實的自己”。
直到有了孩子,為了孩子的養(yǎng)育從最初對自己近乎于“神”的要求,到后來開始成長自己,這種成長不是指獲得各種證書和技能,這不是“成長自己”,證書和技能的成長只是為自己再多增加幾個標簽或者為自己的已有的標簽再多幾層保障而已。這樣的成長只能讓女人更加的活在枷鎖里不能自拔。真正的成長起始于為了孩子開始尋找“真實的自己”;開始直面自己的內(nèi)心和感受;開始“看見”自己憤怒那一刻身體的緊張;開始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開始慢慢告訴自己“當下便是最好的”,而這個“最好的自己”無需用職位、證書和各項技能來證明,更無須用一個無比優(yōu)秀的孩子來解釋。
無論是女強人還是全職媽媽,在當下尊重自己的內(nèi)心,看清生命之重到底是什么,所謂選擇的權(quán)利,在影片中表現(xiàn)的是當婚姻破裂面對孩子,因為職業(yè)女性的自立自強才得以具備的權(quán)利,但這個選擇卻是建立在之前因為工作對家庭關(guān)系的消耗上,如果在此之前看清生活的本質(zhì),也許主人公根本不需要去選擇。就算李婕在最后有了選擇的權(quán)利,但這種選擇卻是情非得已。
面對生活和工作,相信生活的路不是只有像李婕那樣:為了選擇的權(quán)利丟下家庭在工作上一路高歌猛進。相信職業(yè)女性和母親這兩個角色是可以和諧存在的,重要的是“看見”真實內(nèi)心感受和需求;努力的讓自己變得更強大,這種強大并非指外在的物質(zhì)、職位和頭銜,而是基于對家庭和自己更深的了解后,內(nèi)心的強大和堅定。伴隨著這種“看見”和“強大”,即使真的面臨“選擇”時依舊可以讓自己坦然面對不糾結(jié)。伴隨著這種“看見”和“強大”,也許女性不再需要那么艱難的“選擇”了。
最好的選擇也許是不用選擇!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