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嗣同是我國的民族英雄,他的英勇無畏,他的壯烈犧牲,向我們展示了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觀看我們的譚嗣同紀錄片,讓譚嗣同精神活過來,他永遠活在我們的心目中。以下是我們的譚嗣同紀錄片4集全集內(nèi)容介紹,來看看吧。
紀錄片共四集,分別為《沖決網(wǎng)羅的人》、《戊戌往事》、《我們的“復生”》、《我們的“七”公子》。通過當代不同人物的講述、回憶和展示,從譚嗣同的人物生平、重大事件、生活軼事等不同方面解構(gòu)其波瀾壯闊的一生。
第一集
《沖決網(wǎng)羅的人》看點:
譚嗣同是如何踐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古訓
譚嗣同出生于1865年,1898年因積極參與戊戌維新運動,被腐朽的清朝統(tǒng)治階級殘忍殺害于北京菜市口。在他短暫的33年人生履歷中,留下了很多蕩氣回腸的故事。他從一個官宦世家子弟,是如何成長為一個憂國憂民的先驅(qū)?在他而立之年,他又是如何寫出震爍古今的著作《仁學》。這一天的節(jié)目里,我們將分別跟隨一個八零后話劇演員、零零后少年畫家,還有一位10后萌娃,用他們獨特的視角去體悟譚嗣同成長之路。
第二集
《戊戌往事》看點:
甲午之敗是如何讓譚嗣同覺醒!
1894年的那場事關(guān)國運的海戰(zhàn),隨著北洋水師的沉沒,震蕩的不僅僅是晚清政局,還有很多人的命運。四年之后,一個年輕人的舉動,和甲午海戰(zhàn)中定遠艦的壯烈極為相似,譚嗣同和他的朋友們推行了維新變法,并用勇氣和鮮血再次的震驚了世界,隨之影響了一個大時代。
第三集
《我們的“復生”》看點:譚嗣同犧牲的意義!
維新運動失敗后,譚嗣同能走不走、能生不生,面對梁啟超等人要他離開京城的勸告,譚嗣同主動地留下來赴死。他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有之,請自嗣同始”。他用自己的一腔熱血,喚醒了沉睡的國人。在他之后,唐才常、林圭、鄒容、陳天華等無數(shù)仁人志士前赴后繼。正是因為他們的犧牲,換來了中華民族的復生和復興。
第四集
《我們的“七”公子》看點:
譚嗣同為何成為新時代青年的榜樣!
粉絲會長張維欣,八五后。從小就熱愛譚嗣同,為了譚嗣同從山西考入湖南大學,從本科到研究生畢業(yè)。為了譚嗣同,她在湖南度過了人生中最美好的七年。她自己說:“我曾經(jīng)、現(xiàn)在所做的很多事,將來會做的更多事,都是為了他。他已經(jīng)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作為著名建筑學教授柳肅老師的弟子,她的碩士畢業(yè)設(shè)計就是為譚嗣同紀念館廣場設(shè)計,她在網(wǎng)上“致譚嗣同的信”微博點擊過千萬;徐博雯,初三女生,因為譚嗣同而寫詩,她說她遇到了一個影響她一生的人;田潤滋,八五后,因為喜歡譚嗣同,她愛上古琴和武術(shù),能文能武。為了向英雄不利己而利人的精神學習,她將自己的一頭秀發(fā)捐給了白血病兒童。
百年來,長眠地下的七公子大概不曾想到,他已經(jīng)俘獲了一眾新時代粉絲,時光又逢戊戌。七公子的粉絲團有事要做了。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