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說:活到老,學到老。在我們的人生中,我們總是要學習各種不同的技能,學生時代的時候,我們需要學習課本知識,畢業(yè)以后,我們要學習工作上的專業(yè)知識以及人際關系的處理等等,那么如何提高學習效率呢?小編這里給大家?guī)砹艘黄W(wǎng)友對《有效學習》的觀后感,一起欣賞吧!
孩子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常會尋找一些方法,以期達到少付出多得到的效果。那時候,我經(jīng)常認為孩子是抱著一種偷奸取巧的心態(tài),雖然沒有刻意阻止,但也并未給與鼓勵。
我很慶幸自己沒有一棍子打死,強加給她我的那種“做個笨人”的理念。我從小就被訓導,要腳踏實地、循序漸進、按部就班的做事情,那種老是琢磨著少付出的人是不踏實的。
譬如學習,總是要一個字寫十遍二十遍、一段話反反復復背十幾遍,這樣才能“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看了《有效學習》這本書以后,我才深刻領會到,何以我刻苦勤奮卻總考不過那些貌似吃喝玩兒樂的人。也深感慶幸,沒有粗暴的打壓孩子的這種尋找方法的個性。我以為真的不是我以為,有時候,我們需要從孩子身上學習的東西太多了。
《有效學習》是美國智庫高級研究員烏爾里希.伯澤爾結(jié)合自身成長寫就的一本關于學習方法的書籍。他從自己幼時學習困難的經(jīng)歷談起,那時候幾乎所有的老師包括心理測評的專家都對他的未來不報信心,一直到后來他很幸運的獲得幾個老師學習方法的傳授,進而產(chǎn)生了關于學習方法的興趣,這種個人經(jīng)歷的基礎上形成的興趣,往往伴隨一個人的一生。
而他持之不懈的興趣方面的鉆研,不光是他自己受益,那些苦苦希望提升學習效率的人,在閱讀書籍之后同樣受益匪淺。
我第一次對于這種非虛構(gòu)類書籍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幾乎僅用了2天的時間就讀完了該書,以往只有故事性特別強的書才會如此吸引我。一邊閱讀,我的大腦一邊在努力摘撿可以為我所用的內(nèi)容。那些引起我強烈共鳴的觀點,往往是解開了我常常百思不得其解的心結(jié)。
比如作者講到,動機是學習活動的終極動力,當你覺得所學的內(nèi)容很有價值和意義,你才會持之不懈的去學習。孜孜不倦的學習的過程本身,之所以帶個人興奮,就是因為在所學的內(nèi)容上具備各種各樣的意義,這是一個獲得的過程,或者打開看世界的窗戶;或者能夠?qū)W以致用服務大眾;或者提升個人美感怡情養(yǎng)性。他們都有各自的意義和價值。
還有他講到要設立目標。并且細化到怎樣設立目標,這種具體的指導實操性很強,對于一個總是定制遠期宏觀大目標的人非常有幫助。我常常設定一個大目標,就是好好學習,結(jié)果常;㈩^蛇尾。而只有定下具體的時間、數(shù)量、包括頻率等,才有可能最終實現(xiàn)大目標。
同時他談到了有效學習需具備基礎技巧和專業(yè)技能,這一點對于我的啟發(fā)是很大的。就像蓋房子,無論你要蓋什么樣的房子,地基總是要有一個固定的標準的,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可以自由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和作者特別有共識的地方就是關于情緒對學習效率的影響。作者說學習活動是一種深層的情緒活動,我們必須獲得內(nèi)心的寧靜,才能夠吸收學習內(nèi)容的要領。許多人正是因為心緒紛亂,才無法思考、不能提煉,根本達不到再加工、儲存信息的目的。所以在整本論著中,不斷的出現(xiàn)心理學家的名字和他們各自的理論。學習本就是一個認知過程,而認知永遠無法離開心理。
書的后面,作者漸漸演進到融會貫通、溫故知新方面,其實講的都是一個知識內(nèi)化的問題,無論學了什么,重要的不是你背會了多少書中的重點和句子,也不是你畫了多少重點,而是你通過學習把所學內(nèi)容融匯在自己的專業(yè)基礎中,然后觸類旁通,總結(jié)出一個自己的體系和模式。就如看過一本書,你梳理出作者的思想脈絡,然后嫁接到你自己的脈絡中,出來一個新的脈絡,才真正做到了融會貫通。
提高效率并非偷奸取巧,他只是讓你找對方法,并不意味著盡可能少的付出,仍然需要你努力和刻苦,只不過是你選擇什么樣的路徑,制定一個什么樣的流程。
記住,笨辦法并不是值得鼓勵的,所有的事情總有一個最好的辦法,關鍵是你有沒有陷入到來自他人的所謂的經(jīng)驗中,也許你可以另辟蹊徑,比別人更快的到達目的地。
如果可以,你也可以閱讀《有效學習》這本書,也許你會說,NO,你說的不對。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