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勵志電影,想必很多網友都會想到根據R.J. 帕拉西奧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奇跡男孩》,影片主要講述了一個先天面部有缺陷的小男孩在進入學校以后如何克服困難重拾信心的故事。網友們看完這部電影的評價是怎樣的呢?一起來看看吧!
電影圍繞一個有面部畸形的小男孩奧吉展開。小男孩在剛出生的時候因為基因問題,外貌畸形,10歲之前,他一直在家里由媽媽教育。出門都要戴上宇航員頭盔,而現在,他的媽媽決定要送他去上學,融入校園,他要摘下他的宇航員頭盔,去面對很多新的人,并且,要去融入他們。
作為一個孩子的媽媽,慢慢的能夠體會一個母親的難處,也慢慢能夠體會孩子心理過程的艱難。從故事上來看,對于小男孩奧吉來說,是難,但他最終克服了。而這一個美好的結果,來自于他家人始終不斷的關懷、學校校長的開放及包容態(tài)度,以及其他小伙伴們的善良,即便是那個一直找奧吉茬的小男孩朱利安,也在最終父母說要轉學后,在離開辦公室的時候,對校長說出了,他真的很抱歉。
有人說,這是個正能量但是不現實的水片。大概就是說,這是一部注定要傳播正能量、教育小朋友要善良友愛的電影,從大孩子小孩子的角度去闡述,這樣的設置下,即使有沖突,也都被設定了會被很快撫平,所有的轉念一想,都順理成章,收尾也就開心而歡欣,但是現實中能會這么美好嗎?
不過可能正因為我們有一個其實沒有那么好的現實,電影才讓我們從中看到,如果現實不夠好,還有孩子,給這個世界機會,去讓它變好,哪怕只是一點點。而當孩子還是孩子的時候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尤其父母的言傳身教,便是他們所要塑造的未來現實的基礎。
所有的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最初,都是家庭教育。它不是唯一重要的,但它真的。很多事情,父母的態(tài)度(而非傳授的內容本身),對孩子的影響更深遠。
親子溝通里,我認為最好的,是一個媽媽,對于孩子的任何問題,都不回避,無論是聽起來多難或多無稽的問題,她都會很耐心地找切入點跟孩子解釋說明,然后再舉一反三。那些話,我也不知道她的小孩聽懂了多少,但我一直覺得,這是一種非常好的溝通教育:平等且坦蕩。這個媽媽,如果她說錯了什么,做錯了什么,也會很直接地跟孩子道歉,并且說明自己哪里做得不好了。
很多父母,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都會抱著“TA還小TA不會懂”的想法,然后選用自上而下的溝通方式。然而我始終相信,孩子總是比大人聰明的,他們會有自己理解這個世界的邏輯,會有新鮮的角度;我也相信,如果平等溝通,他們真的聰明到會自己從各種碎片信息里整理出自己對某件事的理解,形成自己的思維和行為模式,孩子的未來有無限種可能性,大人給到孩子的更多的包容和能量,就更能激發(fā)這種可能!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