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職業(yè)是小說家》是一部由村上春樹著作的書籍,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呢?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事情,也都會有自己喜歡的工作,不同的工作背后包含了我們不同的努力。小編整理了一篇網(wǎng)友的讀后感,一起欣賞吧!
這本書的作者是村上春樹,當老師第一次介紹這位作家時,我那狹隘的愛國熱情油然而生,所以當時對這本書也并不感興趣。第一次讀是老師在寒假布置的作業(yè),也就試著讀了讀。因為這本書很晚才到,所以也就沒有讀完。但《我的職業(yè)是小說家》這本書讀起來也不是很難理解的,更像是一名記者在做采訪一樣,而村上春樹就是那位被采訪者,他向我們娓娓道來他的寫作經(jīng)歷,生活經(jīng)歷。
小說就像把一件簡單的事情從發(fā)生到結(jié)果復雜化的編寫,著重描寫事情發(fā)生的過程。村上春樹說:“小說家屬于腦袋不太好使的那一類,倘若不親自爬上山頂探究竟,便理解不了富士山究竟是怎么回事。”小說家也是挺有挑戰(zhàn)的一個職業(yè),如果你沒有那持之以恒的精神,是寫不出一本好的作品的。村上春樹在第一章的最后片段也提到了,小說家的的共同優(yōu)秀品質(zhì):“那是非寫小說不可的內(nèi)在驅(qū)動力,以及支撐長期孤獨勞作的強韌忍耐力”。
在我看來,這位名家成為作者的原因有點……忽然被彩蛋砸中,就如那些什么玄幻小說,靈魂附體一般:在看著自己喜歡的棒球賽的時候,忽然冒出一個毫無征兆的念頭“對了,沒準我能寫小說!”,然后就抓住那一瞬間的靈感,在每天關(guān)店之后,利用深夜的時候去寫,完全憑借著自己的感覺,沒有太多的寫作技巧,水到渠成,地寫出了人生的第一部小說《且聽風吟》。村上春樹的寫作習慣,具他自己描述,喜歡用外語寫,然后再翻譯成自己的母語--日語,所以他的小說,一直有人說有一股翻譯腔在里面。這種寫作方法的確挺好的,但對于我們這些外語不好的來說,這恐怕是件難事了。村上春樹,是在自己有工作可以養(yǎng)家糊口的時候,才偶爾抓住自己的靈感成為小說家的,在他自己預(yù)測的人生軌跡里面,并沒有說要成為小說家。
在讀第三章時,我們能深刻感受到村上春樹對于文學獎這件事情其實并不是很感興趣,他對這些所謂的“榮耀”,倒是看得很輕。大概正是抱著拿不拿獎都無所謂的心態(tài),村上春樹對待文學獎這個問題有著獨特的見解。在他看來,那些虛無獎項還不如買多幾本書,提高銷售量,來得實際。“當一個讀者付出一千幾百日元,甚至幾千日元買一本書是,他絕不可能別有用心,(大概)只有一個坦率的想法:‘我想買這本書!’”。村上春樹,還為自己找到了同樣不愛文學獎的美國作家納爾遜.艾格林,他故意醉酒錯過了美國藝術(shù)暨文學學會成就獎。
村上春樹成名已久,但是每次有人請他擔任文學獎評選的時候,他總是拒絕的。“因為我覺得自己不夠格擔任文學獎的評審委員”,他認為,帶著自己的思維角度去別人的作品非常不好。“作家最重大的義務(wù)就是為讀者不斷的寫出更高質(zhì)量的作品”。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