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秘密》是一部由20世紀最偉大的教育家蒙臺梭利著作的書籍,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呢?作者在書中主要講述了兒童的成長規(guī)律,對讀者撫養(yǎng)和教育孩子有一定的幫助。小編這里整理了一篇網友對這本書的讀后感,一起來看看吧!
一提到蒙氏教育,很多人想到的就是混齡,而讀完這本蒙臺梭利女士的《童年的秘密》后讓我從另外一個角度認識了孩子。
“新生兒不僅是一個機體功能完備的有機體,還是一個精神胚胎——蘊藏心理潛能。”
讀過很多的育兒書,對于“精神胚胎”的說法之前也只是在《武志紅的心理學課》上了解一二,當看到蒙臺梭利女士的《童年秘密》后,“精神胚胎”部分的闡釋再次讓我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認識。
一直以來從新生兒的誕生,成人便自以為在以自己認為最好的方式去愛這個新生命,看到這個剛剛誕生的小生命,成人用欣賞的眼光看著他的一切,卻完全沒有意識到這個新生命也如他精疲力盡的母親一樣,剛剛感受完“骨頭擠壓得幾乎快換位才通過產道。母體內的絕對安逸與誕生時那難以想象的痛苦之間形成了劇烈的反差,這種反差使剛剛來到世上的新生兒疲憊不堪。”
是呀,當我們放下成人自戀的視角,換位到孩子的角度,我們將會更加的理解這個來到人世間的新生命所面臨的艱辛,為了這份“到來”,并非只有母親及家人在努力,這個小生命所作出的努力和改變可以說是最大的。
“教育一詞并不應該僅僅被理解為教學,我們應該把教育理解為幫助兒童的心理得到健康發(fā)展。”
正因為教育不僅僅是老師的教學工作,這也讓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占據了極其重要作用的原因。家庭教育并非只是簡單的喂養(yǎng)工作,絕大部分則是對于孩子心理成長的哺育。書中提到“每個兒童肯定擁有一個先于生理生活的心理生活。”由此可見,在家庭的教育中,父母僅僅充當“飼養(yǎng)員”的角色是遠遠不夠的,這在孩子整個的生長發(fā)育中也是錯位的,優(yōu)先滿足和重視孩子的心理生活應該逐漸被當代的父母和社會認知并重視起來。而要做好孩子的心理哺育,父母這個角色也是需要學習的,千百年來我們承襲下來的養(yǎng)育方式給孩子成長帶來的阻礙,與新生兒出生相比更加讓孩子精疲力盡。
“敏感期:兒童的體內蘊含著一個個生機勃勃的生命沖動,這種沖動使他們常常產生驚人之舉并得到迅猛的發(fā)展。成人對兒童這些沖動的漠視會使兒童錯過發(fā)展的關鍵時期,變得愚昧和無能。”
很慶幸自己在養(yǎng)育之初遇到了敏感期相關的書籍,只是當時不知道這一理論是由蒙臺梭利女士提出的,因為對孩子敏感期的了解,讓我看到那個不停吃手吃領口和袖口的寶寶后可以泰然處之,而不是對孩子進行羞辱和改變;面對那個因為媽媽咬了一口他的冰棍而嚎啕大哭的寶寶,不去貼上任性自私的標簽;面對一定要按照平時洗漱的方式為他洗漱而不能做出改變的執(zhí)拗寶寶不糾結不焦慮。
因為了解了敏感期,讓我和孩子的相處變得多了更多的理解和包容,少了很多的相互折磨和誤會。也是因為了解敏感期,讓我在孩子到達語言、數字、繪畫、識字等敏感期時給予全然的接納和支持,而如今孩子對于這些領域的熱愛也讓我更加慶幸自己在養(yǎng)育過程中與敏感期的相識。同時這也是真正的學以致用最好的反饋。
在養(yǎng)育孩子的幾年中,我逐漸發(fā)現(xiàn):兒童的心理發(fā)育自有其對應的節(jié)奏和速度,重要的是不被限制。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