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來到這個世上,我們就感受到來自于父母、親朋、尤其是愛人的關懷與愛。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也學著愛父母,愛家人,愛朋友。
只是很多年以來,我們習慣了不說愛,這并不代表不愛,雖然我們都知道說愛會讓我們所愛的人興奮,我們也渴望接受這種直觀的表達,可究竟為何,讓我們都羞于表達?
有一個司空見慣的現象是:幾乎很少有人對自己的媽媽說過:我愛你。這是專屬于中國人的“啞巴”表達。
國人美其名曰為含蓄,究竟是含蓄還是性格的缺失,是誰成就了我們現在的情況,我們又該歸咎于何人,難道這個“無聲的表達”更好?更適合我們的國情?更符合我們內心的需求?
女兒上高中后,班上來了一個美國外教,這個外教的到來,給女兒的班上吹來一股清新的空氣,這股空氣的力量十分強大,甚至波及到了家里。
沒多久,女兒和她的同學就深深迷戀上了這位外教,我仔細分析了一下,原因原來只有挺簡單的一個:那就是外教對愛的表達方式,讓女兒和她的同學們感到十分新奇的同時,即刻拿來活學活用。
女兒和她的同學們在談笑間、打鬧時、通電話后、晚休前,不經意就把外教常說的“我愛你“三個字克隆一下。這當然是因為孩子們接受能力及模仿能力都比較強的緣故,我也愿意相信:其實更因為這是人們內在里的正常需求。
有一個周末女兒放學回來,一陣風似的刮進門給了我一個深深的擁抱后說,媽媽我愛你。
我的第一反應是:她怎么了,沒錢了?闖禍了?心下一時間忐忑不安起來,慌亂間,鬼靈精怪的女兒已經意識到出了什么問題,她悻悻地放開我說,我只是想對你表達一下,沒有任何其它意思。
那一瞬間,我感覺自己的臉似乎紅了一下。曾經,我是那么渴望有人對我說這三個字,今天,女兒對我說了,換來的竟然是我這樣揣度她的用意?梢,在有關于表達的精神世界中,我們缺失的不僅僅是一點點,而是很多很多。
這個世界上,有三種愛,這三種愛,分別代表了愛情、友情和親情?墒菬o論是哪種愛,都表達了一種深厚的感情,無論哪種愛,都是內心深處切膚的感受。
然而,我們怎么讓我們愛的人知道我們的感受?你可以、也應該去告訴所有你愛的人,你是多么愛他們。其實,不要斷章取義,也不可以一葉知秋的一概而論:我愛你,只是情人間的表達。
然而,如果對周圍人講愛,有點對牛彈琴,鴨同雞講的感覺。我們都有些過度的“不解風情”,所以我們學會了不表達,學會了害羞、學會了沉默的“啞巴”式親情、友情和愛情。
后來我和女兒再回娘家的時候,臨走時女兒總會示意我,要我和父母說:爸爸媽媽我們要走了,我愛你們,請多多保重。
可我總是在一再的磨蹭中,錯失了機會。這句話總也難說出口。我總是一如既往地說著一句不痛不癢的話:媽我走了啊。
女兒為此深表不滿,媽媽你說這么一句話有什么難的?可是女兒唉,這句話真是沒有那么容易出口,我怕嚇著了父母,我怕父母會因此忐忑一夜,以為我神經出了問題還是哪里不對了。
有一次跟大姐講完電話,在掛電話的時候,我鼓了半天勇氣說了一句,大姐我愛你。結果電話那端一下子沉默起來,我自己不免覺得尷尬,仿佛做了一件十分不妥的事,匆匆掛掉了電話。
從此再不敢對任何人說這句話,包括我的父母。我自己甚是惱怒習慣,惱怒我們習以為常的傳統文化風俗。
然而說實話,我更喜歡這種赤裸裸的表達方式。我喜歡女兒時不時擁抱我一下,時不時聽到她嘴里蹦出來的那句我愛你。我更喜歡這樣的生活,你愛的人無時無刻不在表達自己的愛,讓你一直感受著這種愛,讓你感覺到溫暖,讓你知道她是多么的在乎你。
而我自己的內心是暖暖的、踏實的、欣慰的,既然愛的表達是那么的美,為何我們要舍棄?
我一直翹首期待著女兒對我的父母和其他家人說:我愛你!我望眼欲穿,我在等待,我希望她不僅僅對我說,還對我所愛的任何一個家人說,我期望由她作為我的使臣,去告訴我爸媽,告訴我的姐姐妹妹,讓她去說:我愛你們。
她是我的希望,是我們的未來。我不知道自己為什么如此害羞,為什么讓這句原本應該十分尋常美好的話難以啟齒,我想讓下一代去改變,去實現。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