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價值觀決定了在他的眼中是如何的看待問題,如何做出選擇,一個人的價值觀就很清楚的表達在外面了,接下來小編將給大家?guī)硪黄恼,請大家欣賞。
托尼哥在《沒有方向,前進其實是在轉圈》一文中提到,價值定位就是依據自己的價值觀,明確清楚自己的價值取向,搞清楚生活中的人、事和物對于自己的價值,這是我們的大方向,是向東還是向西。價值觀才是我們進行選擇的原點,是我們生活的綱領。因此搞清楚自己的價值觀,才能真正幫助我們找到方向,不至于迷航。
其實不僅僅是個人需要價值觀來指引方向,企業(yè)也是一樣。華為的價值觀是“豐富人們的溝通與生活”,而這家企業(yè)幾十年如一日都是在踐行這一價值觀,專注于朝著這個方向前行,所以它能夠不斷超越,成就當前的地位。即使房地產市場如日中天,也沒有出現華為地產。因此這個當年連名字都會被外國人錯讀為“哈哇伊”的公司,已經成長為了在該領域的頂級存在。而反觀那些價值觀不明確或者只是把價值觀作為口號的公司,有失敗的,也有成功的。但是這些成功也僅僅是體量或者營收上的增長,套用一個熱詞,少了點“情懷”。
要認識自己的價值觀,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么是價值。
/ 01 /什么是價值?
價值觀是用來評判價值的。我們所認為的價值,肯定不等同于商品的物理價值。同樣一百塊錢,在窮人和富人眼中的價值就不一樣,一個想的是可以買20斤米,這個月吃飯不用愁了,事關生命;而另一個想的是這就是一包煙錢。就好像“彼之砒霜,吾之蜜糖”,都表明不同人對相同事物的價值可以有截然不同的判斷。
那么到底什么是價值?實際上,是否有價值,價值的大小,取決于這件事物是否能夠滿足我們的需求,以及滿足的程度。
/ 02 /什么是需求?
那么什么又是我們的需求?我就這個問題問過一些人,好些人的回答說他們的需求是錢。這個答案不算錯,但是錢卻不是我們的最終需求,它只是一個過程產物。我們可以用它來換取商品和服務來滿足我們真正的需求,例如換來食物可以滿足生理需求,買點奢侈品人前走一遭可以刷存在感,即使是《人民的名義》中的趙德漢,囤了一屋子的錢那也是為了能讓他獲得滿足感。
馬斯洛在他的需求層次理論中將需求分為五個階層: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我更傾向于用柯維博士在《要事第一》一書中使用的四大需求來進行概括,這些需求包括:
身體/物質需求:即能夠支撐我們存在的生理需求。例如衣食住行和健康;
社會需求:例如親情、友情、愛情、與人交往和獲得認可;
精神需求:例如安全感、成就感、被尊重、對美的追求、內心平和和挑戰(zhàn)自我等;
心智需求:滿足成長和進步的學習需要。
這些需求都很重要,其中任何一個得不到滿足,都會降低我們的生活質量,影響幸福感。例如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工作很痛苦,是因為我們只是把它作為了獲取報酬的一個途徑,而潛意識里會覺得為了獲取報酬,放棄了更多其他的需求,在權衡得失的過程中覺得痛苦。但是如果一份工作,既能給我們必須的物質保證,還能產生強烈的成就感,與同事相處融洽,能學到很多新知識,估計我們就會像打了雞血一般樂此不疲。
我們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所涉及到的人、事、物,可能會滿足我們的一項或者多項需求,因此在我們心目中就存在了價值。
/ 03 /什么是價值觀?
價值觀就是依據我們的認知,判斷生活中各個層面涉及的人、事、物對自我需求的滿足程度的思維或取向。但是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的成長經歷、教育背景、所接觸到的家庭和社會環(huán)境都不盡相同,這就造成了價值觀的差異。
首先是滿足程度的標準不同。例如你認為粗茶淡飯就可以滿足身體需求,而我覺得需要錦衣玉食;與人交往可以是“淡如水”,也可以是“甘如飴”。有人要通過不斷挑戰(zhàn)自我獲得成就感,也有人覺得平和無爭就讓自己精神愉悅。
其次是實現方式的不同。我覺得事業(yè)上取得成果、權力增加可以滿足精神需求,而有人卻認為相夫教子更有成就,更有甚者只有過上奢侈的生活做到高人一等才能讓自己精神滿足。你認為苦逼加班工作十幾個小時不可思議,我卻覺得真TM爽。
這些都沒有錯,關鍵就在于需要靜下心來仔細去考慮清楚自己的四大需求到底是什么、標準是什么、生活中的各項人、事、物能夠滿足哪些需求、如何獲取等等,這就將明確出來我們自己的價值觀:
什么讓我們覺得幸福?
什么讓我們覺得痛苦?
得不到什么我們會捶胸頓足?
什么是即使過程艱難仍然會去不斷追求?
只有想明白了這些,才能夠真正找到自己的大方向,才會為自己的選擇明確好標準,才會收獲最終的幸福。否則你就會陷入糾結與迷茫之中,工資低了覺得痛苦,工資高了業(yè)余時間少了也痛苦;職位低了被人指揮痛苦,職位高了壓力大了還是痛苦。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