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將子女含辛茹苦的養(yǎng)大成人,在父母老了的時候,在病床上的時候最需要的就是陪伴,不是錢不是保姆,而是來自于子女的陪伴,不然等到來不及時,再痛苦都給誰看呢。
01
陪我媽在北京住院,有天病房里來了個老太太,70多歲,很瘦。
一般病人都有家屬陪,但這位阿姨沒有,就一個人佝僂著身子進進出出辦手續(xù)。
她走路慢,又不夠靈敏,年輕人半小時搞定的事,她折騰了倆小時。
辦完所有手續(xù),也置辦好了飯盒紙巾熱水杯,又換上病號服,她給兒子打電話,平靜而簡單地說:“我住院了,跟你說一聲,你忙吧,不用惦記。有需要我告訴你。”
那邊兒子大概說,在外地,暫時回不去,要不讓媳婦去看看吧。
她說不用,我自己都辦好了。
掛了電話,大家聊起來,阿姨說,她家就在北京,兒子38歲,是個小領(lǐng)導,特別忙,老出差。兒媳工作也忙,還要照顧四歲的孩子,顧不上她。老伴身體不好,行動不便,更指望不上。她老早就覺得心臟不好,醫(yī)生一直讓住院檢查,她知道沒人照顧,不愿住,直到前陣子心力衰竭差點沒緩過來,才下決心來。
鄰床的妹子心直口快,說:你一個人住院不行啊,兒子媳婦得來一個。
阿姨很沒底氣地說:“沒事兒,我就是虛點,啥事都還能料理……唉。”
話說得挺輕松,但最后還是輕輕嘆了一口氣。
那幾天阿姨有什么需要,我和臨床的妹子就都代勞了。都是小事,但每次她都千恩萬謝的。
有次看著我給我媽剪指甲,她一臉落寞地感慨:有個閨女真好。
還有一次,醫(yī)生找她家屬,她像犯了多大錯一樣,縮著身子可憐巴巴地看著醫(yī)生說:“對不起,沒在這兒,您有需要的話,他們坐著公交車就能來。”
那樣子,我現(xiàn)在想想還心酸。
直到這位阿姨要做手術(shù),必須家屬簽字了,她兒子才終于現(xiàn)身。
他像領(lǐng)導視察一樣在老媽床前站了幾分鐘,很不走心地問了幾句情況,就急著去找醫(yī)生簽字,說一會兒還有事,待不了太久。
阿姨指著我和臨床的妹子說:這幾天多虧這倆姑娘,幫我好多忙。
她兒子很官方地向我們道謝。
我說,我們能做的有限,怎么也代替不了你。
臨床妹子更耿直:你老媽住院你得來啊,這時候老人身邊最需要人了。
兒子又強調(diào)他多忙、工作多離不開、昨晚還出去陪領(lǐng)導喝酒啥啥的。
我聽了半天,好像也沒啥太重要的事。
不由得有點替他老媽傷心。
人們都太習慣說忙忙忙。我相信有些人是真忙。但還有些人,忙根本就是個萬金油借口。不陪老人、不理愛人、不管孩子、工作有疏忽、生活有過錯……一個忙字,就全抵消了。
拍著良心說,你真忙到這種地步了嗎?
別的不說,抽個中午吃飯時間來看一眼住院的老媽,做不到嗎?
有時間陪領(lǐng)導喝酒,沒時間陪一會生病的媽,說到底還是自私,冷漠,不懂感恩。
其實大部分父母都不習慣索取。你為自己著想,他們也為你著想,可是誰為他們著想呢?他們就活該孤零零的沒人管嗎?
02
有個姐姐是護士。前幾天我跟她聊起這件事,她覺得超級無敵正常:這樣的太多了,這還算好的,比這差勁的有的是。
她說,去年她們科住了一個大爺,兒子坑蒙拐騙不干正事兒,平時根本見不著人,每次來了就是找大爺要錢,不給就罵。大爺打打不過罵罵不過,一點轍沒有,就坐那聽著,有時候氣得抹眼淚。兒子走了他還得給病房的人道歉,說沒教育好孩子,太失敗了。
還有個大爺,八十多了,都是保姆照顧,有個女兒在國外。
大爺住院時身體狀況就很差了,但意識清醒。
保姆表面看還算負責,但也只做點基本護理,根本沒有兒女盡心。護士讓揉腿也不給揉,讓扶著大爺走走也不走,老人不舒服也不管,大部分時間就坐那看手機。
有一次大爺想喝小米粥,她懶得動,張口就說沒賣的。大爺心知肚明,但人癱在床上全指望人家伺候,他敢說什么呢,不但不能說,還得低三下四維護著。
大爺其實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了,想讓女兒回來,陪陪自己,也交代交代后事。但女兒好像做科研,也忙,意思是沒病危就先讓保姆伺候著,要不自己回來待三五天也沒意義,又不可能三五個月地守著。
大爺就特可憐,想把家底跟保姆交代,又不放心,有次就趁保姆出去,偷偷找了個年紀大點的護士,讓她幫著寫遺囑,寫他還有什么心愿,他銀行卡的密碼,家里的房子情況……
后來大爺就在醫(yī)院走了,臨走前一天,門一開他一睜眼,以為是女兒回來了。
可是直到他徹底閉眼的第二天,女兒才急火火從國外飛回來。
護士把大爺托付的事都跟她說了。她坐那一通哭。
護士就私下跟同事們說:也許她是真?zhèn),但我看著特生氣,一點不同情,早干嘛去了?!我真想告訴她,你爸走之前連小米粥都喝不上!
是啊,父母在的時候你不盡心,人沒了你哭出花來又有什么用?
03
這幾年聽的見的多了,我越來越意識到,人老了,是多么需要孩子。
尤其是病床前,病房里。
一個孩子平時多優(yōu)秀多孝順多討父母歡心,那都是錦上添花。
只有在父母躺在病床上聽天由命的時候,孩子對父母的好,才是雪中送炭。
平時父母羨慕別人家孩子學習好,往往也就是那么一說。
但在病房里看到別人家孩子盡心盡力,那絕對是真羨慕。
去年我閨蜜的媽媽腦病住院,很嚴重。確診后醫(yī)生說需要手術(shù),費用可能高達三十萬,回去商量下要不要做。
閨蜜和她哥哥都是打工的,三十萬實在不是小數(shù),但倆人根本沒猶豫,當時就一起說,不用商量,做。
手術(shù)很成功,情況也比預想的好很多,最后只花了七八萬。
一家人都特高興。尤其是閨蜜媽媽。
前段我去她家,阿姨說這倆孩子真是沒白養(yǎng),不光舍得給媽花錢,伺候的也周到,手術(shù)完那天,讓誰回去休息誰都不走,最后一起陪了一天一夜,怕她冷怕她熱,變著花樣弄好吃的,蘋果切成小塊喂給她,全病房的人都羨慕她。
“你養(yǎng)的是好孩子還是白眼狼,生場病就知道了。”阿姨說,“人在病床上的時候,心里特別虛,特別脆弱,特別離不開孩子,但又怕給孩子添麻煩,怕自己又花錢又沒用的,讓孩子討厭。這時候真是隨時瞅著孩子臉色,要是看他們心甘情愿伺候你,一點都不煩,那心里真是說不出的高興。”
世間老人,大多如此吧。
04
我以前特討厭“養(yǎng)兒防老”這種心態(tài)。老覺得孩子給我的快樂足矣回報我對他的付出了。我應該趁年輕攢夠了錢,將來多老也得自己養(yǎng)自己,不能賴在孩子身上。
現(xiàn)在我不這么想了。
你沒老過,就不知道老是什么滋味。
年輕時趾高氣揚說“我老了才不指望孩子呢”,那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真到了癱在病床上不能動那天你試試。
別說那時你可能沒多少錢,就算有錢,有一個億,也得有個信得過的人幫你花吧?得有人認認真真地幫你掛號幫你買飯幫你決定要不要手術(shù)吧?
沒這么個人,可能會很慘的。
普通人這一輩子,最大的不幸無非兩件事:一是少無所養(yǎng),二是老無所依。
能自理的時候無所依也還好,最怕就是很老了很虛弱了很需要有個人依靠了,身邊卻沒個靠得上的人。
而大部分人——現(xiàn)在我們的父母和未來的我們,都會在一世奔波之后,走到那個時刻。
那一刻,人對自己和世界基本都失控了,虛弱,無力,眼望天花板,心里一片茫然。
那一刻,誰是他最強大的生存指望和精神支柱?兒女。
只要兒女在身邊,他就覺得踏實,覺得有希望,覺得自己沒被世界拋棄。
如果這病床邊空著,他會要多絕望有多絕望。
父母一生里面,最需要孩子的,就是這一刻了。
所以,在我們的父母輕手利腳健健康康時,我們忙也就忙了,照顧不周也就不周了,但到了他們最虛弱的一刻,請一定不要缺席,盡力陪好他們這一程。
這是為人兒女,最深的情義和最大的本分。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