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會說堅持就是勝利,但是能夠一直堅持下去的人又有多少呢,現(xiàn)在的人們很容易就會半途而廢,這是因為什么呢,接下來就請大家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這篇文章吧。
一,小人常立志,君子立長志,這是成功人士與一般庸人的一個判斷標準
1,世界上大多數(shù)人都在人生的一定階段有自己的追求目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做出努力,開始朝著目標起步。
開始的時候,三更燈火五更雞,甚是努力;堅持不了幾天,開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然后是一日曝十日寒,越來越稀少;到最后,完全銷聲匿跡。行為努力上停止了,目標也就無從談起了。
有許多人,往往在新年時間節(jié)點的時候(New Year's Resolution),看到別人的年終總結,于是乎總結自己不堪回首的目標完成情況,然后懷著對自己的苛責,痛下決心,從新年開始給自己定下新的目標。然后又是一個,努力、減少、放棄,這樣一個循環(huán)。
此之謂小人常立志!
2,也有的一些人士,自律性極強。定下的目標,總能實現(xiàn)。每天一點點,每月一大步,每季節(jié)有進展,年底回首拉開別人一大步。
就像人們在爬山,看著一級級臺階不高,但是當你站在山頂俯瞰山下的時候,你確實已經(jīng)登高望遠,不是站在一個層級上,你的格局和視野都因為站得高而級數(shù)般放大。而從山底下仰望山頂?shù)娜,也往往羨慕猜測山頂?shù)娘L光,彼此之間的差距,真的已經(jīng)拉開。
總結這些人的成功,有偶然的成分,但是個人的努力卻是不可或缺的最主要因素。那就是立定一個目標,然后朝著目標一步步去努力接近和實現(xiàn)這個目標。
此之謂君子立長志!
3,為什么有人能夠定下目標堅持下來,有的人卻總是半途而廢?
有的人說是性格因素,有一定道理。有的人比較專一,就像《射雕英雄傳》里的郭靖,反復就是圍繞一套降龍十八掌;有的人興趣比較廣泛,就像里面的楊康,這山望著那山高,什么都是淺嘗輒止,最后淪落為不入流。
有的人說是制定目標的技巧,是不是過高,不可企及?也有一定道理。人的能力和可動用的資源有限,一定是符合實際的目標,才有可能實現(xiàn)。脫離現(xiàn)實的目標,那是幻想。
有的說是激勵機制,在人的行為動機上,也有道理。比如原來農(nóng)村的孩子,為了跳出農(nóng)門,可以比城里孩子付出更艱辛的努力,讓自己的夢想成真。
但是,我總感覺還沒有準確說到點子上:也就是任何人在長時間努力的過程中,都會出現(xiàn)精神懈怠、松懈的狀況,為什么有的人能夠堅持下來?有的人就此止步慢慢銷聲匿跡了呢?
比如說勾踐三千越甲吞吳臥薪嘗膽的勵志故事,是因為有亡國之恨,所以痛徹心扉不敢懈怠。但是歷史上有那么多的亡國之君,好多都是一蹶不振,勾踐是怎么一點點熬過來的?
這里面一定另有原因。
二,墨西哥到加拿大長途山脊步道的背包客的故事
Pacific Crest Trail and Hikers
1,有部影片《走出荒野》,描述的是一個背包客在婚姻觸礁,母親去世,自己在絕望中生活多年之后,獨自一人踏上太平洋屋脊步道(Pacific Crest Trail)遠足之路,通過挑戰(zhàn)自我長途步行找回自我的故事。
這個電影是根據(jù)真實故事改編的,基于(Cheryl Strayed)關于PCT的傳記,據(jù)說當年曾經(jīng)是《紐約時報》的銷售排名第一。
為什么大熱?因為難度特別大。太平洋屋脊步道貫穿美國西部荒野,全長4286公里(2663英里),從墨西哥邊界開始,經(jīng)過加利福尼亞、俄勒岡州和華盛頓州,到加拿大邊境地區(qū)。最低處近海平面,高處4009米,經(jīng)過25個國家森林,7個國家公園。
太平洋屋脊步道與美國東部的阿帕拉契小徑(Appalachian Trail),以及大陸分水嶺步道(Continental Divide Trail)并稱美國遠足三冠王。
2,太平洋屋脊步道每年4月從墨西哥邊境出發(fā),到9月份10月份陸續(xù)有人走完全程。
根據(jù)對走完全程或者放棄的背包客的研究,有兩個點是一些背包客退出的脆弱地帶:大約出發(fā)開始100英里的地方,以及1000英里的地方。
100英里的地方好解釋:那就是一吃不了苦,試試真的不行,就開始見好就收;二是有些偽背包客,拍完照了,可以撤了。
對于一些有經(jīng)驗的背包客來說,在闖過100英里敏感脆弱點之后,他們在之后的慢慢幾個月的遠足中就形成了一種這樣的生活習慣:早上隨太陽升起醒來,吃備好的餡餅餅干,把帳篷收拾好放進背包,然后開始步行,步行。穿著帶有昨天汗水浸漬的濕涼的衣服,蹲在樹后面洗洗身上,每天晚餐吃點面條變成了標配。
即使已經(jīng)形成日常習慣,慢慢地等到新奇和挑戰(zhàn)的刺激褪去,這些重復的日常生活習慣也慢慢變得無聊起來。這種無聊的感覺,往往會在走了1000英里附近出現(xiàn),也就是出發(fā)不到一半,遠足接近1600公里的地方。
背包客克萊爾.亨利.米勒(Claire Henley Miller),在2015年在1232英里的地方退出,她在書中描述這種現(xiàn)象:開始的時候,始終有新的激動人心的東西出現(xiàn),在這條路上見過太多的太陽和月亮。但到了現(xiàn)在,在一英里一英里走下來后,旅程變成了平庸的瑣事,就是醒來、步行、搭帳篷;然后洗漱,這樣的事情一種重復下去。
另外一個背包客寫道:為什么我在到達終點前250英里的地方放棄呢?因為我的遠足步行已經(jīng)完成,走不下去了,我的精神上已經(jīng)結束了。
3,人們參加遠足步行或者是追求其它項目,那種麻木、完了、沒意思的感覺,會讓我們放棄曾經(jīng)讓我們激動不已的目標,即使我們像上面那個背包客一樣已經(jīng)完成了90%以上的任務,完全有能力完成最后的10%。
也許,找到人們?yōu)槭裁慈菀装胪径鴱U的秘訣和鑰匙可能就在這里。
三,關于人們行為習慣的研究
一些心理學家關于圍繞行為習慣的情感經(jīng)歷的研究,會幫助我們解釋這種現(xiàn)象,并且可以讓我們找到一些解決方案。
1,習慣的下降和消沉趨勢(the Downside of habits)
大多數(shù)人知道成功完成目標,需要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習慣。也有一些成功學,根據(jù)人們的行為和人體生理學分析,得出21天可以養(yǎng)成一個成功的良好習慣。通過把行動養(yǎng)成自動機械的習慣,可以把目標變成可以重復的規(guī)則的區(qū)間,然后一步步幫助我們達到目標。
比如說,你想減減體重?你就需要養(yǎng)成吃早餐的習慣,管住嘴,邁開腿。想寫部小說,有沒有時間?可以每天早起半個或者一個小時寫作。習慣和目標之間的聯(lián)系是如此引人注目,以至于市面上出現(xiàn)了琳瑯滿目的這類暢銷書。
但是,大多數(shù)人都忽略了太平洋屋脊步道背包客都熟知的一個現(xiàn)象:必須要養(yǎng)成良好習慣,才能跨越開始的100英里;那些可以幫助你達到目標的良好習慣,一旦你太過習慣于這些機械的行為習慣行為去達到既定目標的時候,這種習慣會變得無趣、無聊,也可以轉過來攻擊你讓你放棄你原先的目標,讓你更有可能退出。
就像婚姻的磨合,在經(jīng)歷過一年磨合碰撞新鮮之后,柴米油鹽醬醋茶和固定的工作生活軌道變成了日常循環(huán),慢慢地變得單調(diào)麻木無趣,所以有個電影叫《七年之癢》,說的就是一個婚姻七年之后開始尋求新刺激的危險時期。
今年高考之后,網(wǎng)上不少信息是關于“孩子考完了,大人也不用裝了,可以去辦離婚了”。這就是許多中年婚姻遭遇停頓沒有意思的危機,只是怕影響了孩子高考,才勉強湊合。
2,習慣的雙面定律(double law of habits)
在一項心理學研究中,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心理學和商務教授溫迪.伍德(Wendy Wood)和他的同事,要求一些大學生記錄在一天或者兩天的時間里,每一個小時的時間內(nèi)他們在做些什么,比如學習、鍛煉或者參加社交活動等。
同時他們也要求這些學生,對于他們所參加的活動在他們心中的重要性進行從負面到正面的打分評價,比如0-10分。
在分析研究結果時,伍德教授發(fā)現(xiàn)當學生在進行這些習慣性的行為的時候(Performing habitual behaviors),學生的對于這些行為的評價感覺有較低的情感強度(less intense emotions),特別需要關注的是,缺乏驕傲自豪的感覺(less pride)。
這種現(xiàn)象我們在生活中也可以觀察到,即使非常享受的行為活動,比如看喜歡的電視或者與好朋友外出閑逛等,也慢慢變得沒有意思。那么,這種行為如果是針對一個需要長期付諸行動才能實現(xiàn)的目標來說,是一樣的。
比如,三年的高考沖刺。因為需要三年的時間,我相信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渴望,都想靠自己努力改變命運,通過老師和學校家長的教育督促,孩子的學習成了三年期間唯一的主旋律,早已養(yǎng)成習慣。許多孩子慢慢麻木,無所謂興趣不興趣,反正都要經(jīng)過這三年,最后的考試就成了上刑場,反正誰不也都要熬過這一遭嘛?
工作和學習,這兩個對人生最為重要的日;顒恿晳T因素,一旦變成習慣性的機械動作,就會變得麻木,不再那么令人舒服或者不舒服。
伍德教授據(jù)此解釋這種現(xiàn)象為:行為習慣的雙面定律。重復機械的行為習慣,有多方面的效果。一方面可以加強對一種行為的記憶,讓后讓身體的器官和意識對特定行為形成習慣,讓這種傾向變得更強。另外一種效果,就是這種機械的重復,會從心理上弱化你的反應強度(weaken your emotional response, and voredom starts),那么你就不會再從正在做的事情當中體會到足夠的樂趣。
伍德教授還注意到,比如早晚刷牙有益健康,這種行為習慣也早已植入現(xiàn)代文明每個人心里。但是人們,早上出門前一般刷牙去除口臭,但是晚上如果回來晚或者感覺疲乏,可能晚上就取消了習慣性的刷牙。
人們的生活大多是被大量的習慣性行為構成的,因此研究這些行為習慣中的情緒經(jīng)歷如何變得麻木無趣,如何行為逐步減輕、抑制,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原先的行為科學是把人當作機械,研究如何養(yǎng)成習慣提高效率,有許多研究比如21天養(yǎng)成習慣,比如刻意練習可以幫助你成為專家的10000小時定律;但是,伍德的研究,開辟了另一種思路,為什么那么多人如方炮制,卻總是虎頭蛇尾不能堅持走下來?也許,答案就在回頭研究成功者和半途而廢者,行為習慣執(zhí)行中的一些細節(jié)。
四,啟示:戰(zhàn)勝習慣性行為機械無聊沒意思的策略
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要想把一件需要長期努力的事情做成,光有刻意練習和養(yǎng)成行為性習慣,還不夠;還需要解決伴隨行為習慣的情緒遞減,讓日常行為習慣變得有意思。
1,不斷為你的行為性習慣加入新鮮元素,讓機械的習慣不斷有新的刺激和反饋
分析一些成功人士的自傳回憶錄,或者是近距離觀察行為習慣的不同,會發(fā)現(xiàn)他們克服情緒習慣性麻木衰減的一種辦法,就是不斷增加興趣、好玩的事或者是激情,在不斷加入這些佐料新鮮刺激元素之后,表面上看起來似乎一樣的習慣性行為實際上在他們心理和情緒上已經(jīng)變得生機盎然,每天都是不一樣的,每天都有新進展,都有新收獲。
比如說學生三年高考,有的學生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按照老師的要求和課程表,完成任務而已,一點也不肯多做。有的學生則是當作不斷的挑戰(zhàn),這次考第一,下次就是如何保第一;這次退步了1名,下次爭取趕上;這次學數(shù)學考差了,下次要迎頭趕上?傊傆胁粩嗟奶魬(zhàn),總有新的標桿,然后一步步生機勃勃地奔向第三年的夏季高考。
有的婚戀專家說,不能把老婆當親人。因為家人,父母、孩子、兄妹那是親人,夫妻二人的關系是需要維系經(jīng)營的,兩個人不能因為朝夕相處、呼吸之聲相聞,就不在乎了。反而出門在外,要好好打扮,給不那么重要的社會人看;給自己最重要的伴侶,卻是一個邋遢隨便的模樣。所以,有的人提出,應該始終給婚姻加點佐料。比如出去一次旅游,比如看一次電影,比如一次燭光晚餐等。
比如在2015年的一次太平洋屋脊步道遠足中,凱蒂(Catie Joyce-Bulay)和她的成員,就下載了一個智能手機APP猜謎游戲,每隔一兩天有一個猜謎任務需要完成;包括一些組詞游戲。其他的背包客小組,嘗試把背包經(jīng)歷寫成博客,或者在休息的時候聽一本一直想共同閱讀的書,然后分享讀書心得。或者是分享一些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總之就是要把時間填滿,把日常習慣中不斷加入佐料。
2,不斷提高你的行為標桿,用新的標準衡量你的日常行為,加入新的體驗
我們小區(qū)里來太極拳大師教授洪傳陳式太極拳,開始報名參加的30-50人,人滿場地容納不了。大師后來每周來一次,平常里自己練拳,人數(shù)漸漸減少,只有大師來的時候多些。后來大師有事不來了,練拳的人也漸漸稀少,F(xiàn)在到了四年之后,練拳的人變成了6-7個。
都說太極有好處,可是太極十年不傷身,是個慢功夫活。時間長了,漸趨麻木,日復一日的太極拳鍛煉,到底與什么好處?我也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一段時間,索然寡味的樣子。
后來一是我的高血壓和其它身體狀況,感覺比幾年前明顯好,這是給我一個堅持的理由,我嘗到了規(guī)律鍛煉的好處;另外一個就是,通過閱讀太極拳的書,不斷糾正自己的一些動作。發(fā)現(xiàn)慢慢一些自己原來做不了的動作,開始有新的進展,比如說以腰為軸旋轉,比如說劃圈,比如說高架中架低架實際上全在于自己的膝關節(jié)能不能承受,等等。這些要求不斷加進去,慢慢的每天的機械鍛煉,就都不一樣了。
所以不斷提升自己日常習慣的標準,而不是機械執(zhí)行,也是一個不斷為日常行為加佐料的好辦法。
3,聚焦在朝向自己內(nèi)心,體驗自己才能領會的神奇
因為大千世界充滿神奇和誘惑,即使我們有意為之,還是會讓我們在行為習慣中享受到的樂趣在逐漸減少。
只有我們內(nèi)心真正認識到享受到樂趣,變成你自己由衷地熱愛、需要和正確,才能為機械甚至枯燥的日常行為增加源源不斷的動力。
漢光武帝老而讀書不倦,樂此不疲,是因為從書中可以不斷和現(xiàn)實國家治理中的困境結合起來,他在找解決方案。
從這個角度來說,沒意思是一些行為習慣被拋棄的原因,而反過來有意思則是能夠堅持的關鍵。
所以,好學生一定是覺得學習有意思,是自己要學,是為自己而學,是自己想辦法學,找各種機會學。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你興趣的活水源頭,一定埋植在你的內(nèi)心里,需要自己去發(fā)掘找到。
4,找到解決沒意思的方法和途徑
有的時候,感覺到?jīng)]意思是因為沒有發(fā)現(xiàn)樂趣,或者掌握的知識不夠,認識沒有到位。
比如說減肥,實際上肥胖就是因為“吃得多,消耗少”,熱量在身體積累變成脂肪;而減肥的方法,就是“管住嘴,邁開腿”六字箴言。
但是為什么好多人這么簡單的道理做不到,而再趨之若鶩花高價報減肥營等承諾短期見效的項目?
一個因素導致減肥半途而廢,就是有太多的借口導致吃得多,沒有鍛煉。比如:美食不可辜負這樣堂而皇之的借口,還有就是太忙沒有時間進行鍛煉等。
實際上大部分還是由于認識不到位。比如人體每天消耗熱量的基本數(shù)據(jù),食物的基本熱量數(shù)據(jù),鍛煉對于人體機能的益處;飲食不僅需要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zhì)脂肪提供熱量,更需要蔬菜和水果為人體提供維生素等。
如果有了這些基本知識做鋪墊,也許就不會偏食挑食,也許就會每天有個基本的走步控制,也許控制體重,自我管理體態(tài),就在日常行動當中了,就不是做給別人看的,而真正變成了自己生活的需要。
既然不同的一些行為性習慣,構成了我們生活的大部分;我們?yōu)檫_到一些自我實現(xiàn)的長期目標,需要養(yǎng)成一些行為性習慣,來一步步完成小的目標,從而實現(xiàn)和不斷突破人生潛能;那么,找到如何讓日常機械的行為習慣變得有趣而不是麻木無聊,變得挑戰(zhàn)刺激而不是沒有難度,或許我們就有可能改變辦事半途而廢的現(xiàn)象,讓自己的人生通過自我管理而實現(xiàn)價值。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