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兩句詩是《陋室銘》名句,令人很有感觸。這里給大家?guī)淼氖菍W習《陋室銘》清廉思想賞析,有興趣的小伙伴可以進來看看!
唐代著名詩人、文學家劉禹錫撰寫的《陋室銘》之所以能夠傳誦至今,因為它既是一篇思想性、藝術性俱高的文學、美學佳作,又是一則不向腐敗勢力低頭、敢于向權貴們挑戰(zhàn)的廉政宣言。文中智慧,歷久愈新,于當今社會而言,仍然有其巨大的參考價值:它給我們帶來了一場極富觀賞價值的視聽盛宴,也帶來了超凡的精神享受和藝術美感;更為重要的是作者本人的廉潔風范、廉政意識對于我們反對“四風”、遵守中央“八項規(guī)定”、開展黨風廉政建設、樹立“四個自信”等都有很大的幫助。
一、道德之美
從這篇文章,可以看出作者追求之高雅、精神之富有、道德之華美。全文共分三層:
第一層文章開頭即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的大氣之語開篇,極顯其出手不凡,并運用類比手法點明主旨(惟吾德馨),以“德馨”二字統(tǒng)領全篇,下文皆由此而生,更顯其頗有章法言其居室于世人則為陋室,而于我則非但不陋而且備感溫馨,正如山之因仙而名、水之因龍而靈,陋室也自然會因其主人的情趣高雅、品德優(yōu)良而蓬蓽生輝、滿屋芬芳。
第二層描寫居室環(huán)境、日常生活,充分揭示“德馨”的內涵——以環(huán)境之清幽襯托主人之淡泊,以訪客之博學表明主人之高雅,彰顯其雖然謫居偏遠鄉(xiāng)村,但仍能恬然自適的生活態(tài)度和安貧樂道的廉潔品質。
第三層言陋室堪比“諸葛廬、子云亭”(注:諸葛廬指三國時期蜀國名相諸葛亮住過的草廬;子云亭是紀念西漢著名文學家揚雄的建筑,揚雄字子云),且以孔圣人之言總結全文,結語引經據典,顯得既氣勢磅礴、又警策有力,并與篇首“惟吾德馨”遙相呼應,極言居室之不陋及主人道德之美。
二、人格之美
(一)“苔痕”句讓人印象至深——那輝映于郁郁青青的草色之下的小屋,充滿了勃勃生機,非但沒有一點“陋”意,而且簡直就是人間仙境,給我們帶來了一種視覺上的寧靜之美、詩意之美。“非寧靜無以致遠”,正是這寧靜的力量,使得作者能夠居于斗室而不墜青云之志,做到“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二)苔痕印于石階之上而顯得綠意盎然,草色融入幽簾之中而更顯青翠欲滴,它們與“陋室”渾然一體、相映成趣,作者像是在訴說自己居廟堂之上自會大展其政治宏圖、處江湖之遠亦能永葆其清廉本色。文章更以青苔、野草隱寓其獨立的人格,這是氣節(jié)的寫照,是不屈的宣言,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的雅量高致和堅定的理想信念,使其自有一種超越于物質之上的神奇精神力量和潔身自好的人格之美。
三、廉潔之美
文章以詩一般優(yōu)美的語言展示了作者的錚錚鐵骨,同時也對勢利小人進行了無情的鞭笞,并從多個方面展示了作者的廉潔之美。
(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個“陋”字,寫出其生
活清貧,也道出其生活自信——在別人眼里,其小小斗室簡陋之極、破舊不堪,但德者居之,不覺其陋、反覺其馨。一個“惟”字,與周敦頤《愛蓮說》中“予獨愛蓮之出污泥而不染”之“獨”字有異曲同工之妙,既表現(xiàn)其與眾不同,更彰顯其廉潔自信。文章以山、水、仙、龍起興,極言其自信——仿佛直言其陋室便是名山大川,而主人就是山中之仙、水中矯龍。
(二)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形象地描繪出作者高雅的生活情趣——與鴻儒志士往來唱和、談古論今、居于陋室而笑看風卷云舒,寧愿官場失意、也絕不與白丁俗吏為伍,充分顯示其“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質、潔身自好的清廉本色。文章以“鴻儒”二字言明其博學多才,更以“白丁”二字含蓄地罵盡無才無德的貪官污吏,彰顯其文化自信、廉潔自信。
(三)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既形象地表明了作者不與權貴同流合污、不追求聲色娛樂、廉潔自律的生活態(tài)度,更以貪官們終日縱情聲色、不務正業(yè)反襯其“心之若素、香自滿懷”、寧居陋室而不自甘墮落、不貪圖享受的廉潔之美。
(四)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諸葛亮有句名言:夫志當存高遠。劉禹錫在任監(jiān)察御史期間,參與了王叔文倡導的“永貞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zhèn)割據勢力。革新失敗后,他雖然一再被貶且遭遇地方官員的冷眼相待,但仍能自比于諸葛亮、揚子云——如同諸葛亮當年自比于管仲、樂毅,而正是這鴻鵠之志使他能夠潛心治學并最終成就其文學家之美名。
(五)孔子云:何陋之有?文章以圣人之言“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收束全篇,反證居室之不陋?梢韵胍娮髡邔懲甏宋臅r,定是“為之四顧、為之躊躕滿志”;也可以想見其提筆時滿懷自信、擱筆時通身快樂!文章結語只用了孔子原話中的后半句,暗含以君子自況之意而不露痕于文字之上,這既是一位有志之士的自負,更是一介清官廉吏于落魄之時仍能秉持的廉潔自信。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