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人生路上,當我們去過一個地方,看到一些事,那都會成為我們的記憶,只是有些事記憶深刻、有些事記憶比較淺,在我們記憶中出現(xiàn)的比較少,你有哪些記憶深刻的事?下面給大家?guī)淼氖顷P于記憶的抒情散文:永恒的記憶。
沒有人剝奪你享受快樂的權利,也沒有人會賜予你快樂,快樂不快樂全然在自己的心態(tài)。也曾經(jīng)感嘆時光流逝,也曾經(jīng)慨嘆落花有意流水無情,伸手挽不住什么,就動筆記錄下來,所有溫馨時刻就在瞬間被記憶留了下來。
2016年8月11日下午李健力老師在微信和QQ上留言讓我和馮老師去他們那里,昨天他們在QQ群里講到孫冰瑛老師在尋找他的故友王義書老師。他們談到四十年前他們經(jīng)歷了手寫油印時代的《元氏文藝》編寫。
算起來和李健力老師相識有兩年了,一直把他當做長者師者來看待。當初我剛剛寫文字,都是一些支離破碎的小短文,連八百字也難以突破。在李老師的悉心指導,我的一些困惑逐漸得到解決。我的文字題材很狹小這也曾經(jīng)是困惑過我的一個大問題。清楚地記得李老師說過:抓住身邊的小事寫細一些,寫出自己的思考就行。后來的后來我一直在學習在寫作而李老師也一直在關注。我知道他做的是審計工作,平時工作都很忙,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關注我的作品,不得不說很是感謝了。
進入作協(xié)也有一段時間了,種種原因我很少參加一些活動。文友聚會也很少參與,但有些事情還是很想知道的,特別是對于我們這個千年古縣的歷史掌故,是我最近比較感興趣的。孫老師和王老師按年齡算起來應該是我父輩的人了,他們開始寫作之時我還沒有出生,和這樣的人交談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情。朋友囑咐我寫一篇人物通訊,我感覺無從下手,分析一下自己原因就是和人交往交流太少,這也是我寫不出來的原因了。剛好看到陳璞老師在朋友圈發(fā)的兩篇人物通訊性質的文字,深受啟迪?磥硪恍┠欣蠋煹暮群刃【平唤慌笥堰是對寫作很有幫助的。
和王老師曾經(jīng)有一面之交。他接觸到的都是一些大家,早已不記得我是誰了。但是我記得,感謝在漫漫歲月長河之中,有那么一次相識相逢,這件事說起來有二十三年了。
一九九三年,我讀高二。在我從元氏一中回家的路上有一個新華書店,這是在當時比較宏偉的建筑物了。位置在路西,緊挨著一家糧油店,這也是我在縣城里唯一一個感興趣的地方。十二天住校結束之后我們就像小鳥一樣被放飛到天空一般自由了。還記得那兩扇灰色的大鐵門一打開,人群就如決堤的潮水一般奔涌而出。大家夾著大包小包騎著除了鈴鐺不響到處都響的自行車嘻嘻哈哈往回走。霎時間大街小巷布滿了青春少年,一邊書寫這一段往事一邊可以回想起那是的一條條小巷一個個面孔。我從來都是脫離大部隊的人,一來一回之際絕對是要在書店待一陣子,因為我買不起那些大部頭的書,只能在那里站著讀。魯迅在《孔乙己》里描寫的:孔乙己是魯鎮(zhèn)唯一一個站著喝酒穿長衫的人,每每講到這里我鼻子都是酸酸的。那種情狀和滋味我懂!
記得那一天再有半個小時書店就要關門了,我還在貪婪地讀《飄》,其實大部分名著都是偷讀或者借讀的,而這種讀法讀過的書印象也特別深刻。
“閨女,這書你能看懂?”一個略帶沙啞的聲音在我耳邊響起。
我還沉浸在故事情節(jié)中不愿意抬頭也不愿意說話。
“丫頭,問你話呢?他是作協(xié)的,你看那么多書寫寫文章才會更有用?梢詥枂査趺磳懳恼。”
我聽到店員說這句話才抬起頭來?吹轿颐媲罢局氖莻子長不高很是敦實的王義書老師。
“等我看完咱們再說話好不好?”瞅瞅墻上的掛鐘,再有二十分鐘書店就要關門了,我還有百十來頁沒有讀完。實在是不情愿和他們說話。
只記得當時王老師和店員一直在說話,而我一直在看書。
“丫頭,閉店了,走吧!”
我匆匆翻閱手中的書籍,總算一目十行看到最末一頁了。
店員開始著手把店門的暗紅色的門板一塊一塊安上去。我準備要離開時,王義書老師此時也才準備離開了,我們一邊走一邊討論《飄》中的情節(jié)和人物。最后他叮囑我拿自己的作文去找他修改,可以往《元氏文藝》投稿。這一次應該是我最早接觸文字文學了。
以后我的確找過王老師也交過兩篇作文,至于發(fā)表不發(fā)表卻一點兒印象也沒有了。
令我吃驚的是:這件事我印象如此深刻,但是王義書老師卻沒有任何印象了。在李健力老師家里我終于見到王老師了,當我把這件二十三年的事情敘說一遍之后,王老師一直在搖頭,他的確一點印象都沒有了。前一段時間聽好多專家分享自己成功經(jīng)驗時提到一些關鍵事件關鍵人物,特別是池昌斌老師的分享他把他生命中的關鍵人物一一做了分享,包括他的學生也可以成為他生命中的關鍵人物。倏然之間,我明白了關鍵人物關鍵事件的含義了:不在于人物有多大名頭不在于事件是否洪荒,關鍵在于對于自己觸動有多少!我明白了關鍵就是可以觸動自己心靈或者可以引領爆發(fā)力的那個觸點了。有一段時間反反復復感謝某個人也是再正常不過了,走過了萬水和千山,驀然回首,那人還在,多好!
在李健力老師家頗有山西特色的小院,聽五位老師講述元氏的人物和事件,真是大開眼界。青磚墻藍瓦當,黃瓜花綠絲瓜,還有一個大碾盤,李老師的家古香古色,回想那些故事一直還縈繞在耳畔。三個小時轉瞬即逝,真希望時光永駐,再聽他們講一講那過去的故事,給我增添一些我所需要的材料,然,終有一別,依依不舍道別。
歲月在流逝,好在我的文字一直在流淌,惟愿記憶永恒。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