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數(shù)的文人墨客給秋天賦予了別樣的色彩,每一次到達這一個季節(jié),我們都能感悟其中的情緒。多多少少歷史風云都被埋葬在歲月的風塵中,秋風帶著微涼的悲寂和哀思。下面是小編帶來的觸動心靈的抒情美文:逢秋,有興趣的可以看一看。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夢回三更后。
一場秋雨過后,踏著濕漉漉的涼意走在古鎮(zhèn)滄桑的街道上。
古老的青石板坑坑洼洼地積著水,昭告著這里不久前經歷過一場大雨的沖刷。街道一邊排列著各色店鋪,或復古或時尚的風格將著沉寂的古鎮(zhèn)渲染上新的生機,而另一邊則是筆直的河流。偶爾幾艘烏篷從眼前緩緩劃過,船槳撥弄著綠波回蕩起歷史低沉的輕訴,水面上劃開一道長長的漣漪,隨后又漸漸歸于平靜,像是從未來過般,不留一點痕跡。
河畔老樹的枯葉巍巍顫顫地從半空旋轉而下。一陣涼風襲過,思緒隨著落葉飄向遼遠的天際。
秋,總是容易惹人愁思的時節(jié)。
無論是著如詩如畫的江南,還是那飽經滄桑的塞北。
從古至今的千百個秋日里,曾刻下李唐后主李煜因亡國而憂憤的“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記錄下一代才女李清照與愛人天各一方的“花自飄零水自流”,也書寫過游子“斷腸人在天涯”的縷縷秋思。光陰荏苒,冬去春來,歷史用一把黃土掩蓋了那些蕭瑟與悲涼,可我卻依然記得,在許多許多年前的那個時候,有人因國破而遠走他鄉(xiāng),終日借酒吟詩消愁;也有人望著塞上長空下的旌旗,遙遙思念著所牽掛的家人。秋日的瑟瑟涼風總是帶著悲寂,將那遙遠歲月中的哀思,盡數(shù)傳達與我。
而就在這樣的時節(jié),枯寂中偏偏卻又有一絲盎然的生機。就在那個最不起眼的街角巷尾,竟有一棵紅楓默默隱匿在粉墻黛瓦之間,好似清淡的水墨上倏地添了一筆濃艷的紅色般奪目。墻角幾盆斑斕的秋菊簇擁著綻放,與楓樹一高一低地對視著,令人眼前一亮。只是這區(qū)區(qū)幾抹色彩,卻讓這消沉的秋日活了過來。
其實秋,也是活著的。
它雖不比春的生機勃勃,不比夏的明亮活潑,但也正是在這樣的秋里,一代梟雄才懷著凌云的壯志和抱負,看到了“秋風蕭瑟,洪波涌起”的壯麗景象,唐宋大家才能在感傷之際誦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樣千古流傳的詩篇。
也正如每一座曾硝煙遍布的城市,都是秋雨浣盡了它的滄桑與鉛華,是秋風賜予了它獨特的古老韻味,讓它在百年沉寂后,在這個現(xiàn)代化的世界更加熠熠生輝。
——這就是盛世大唐下的“我言秋日勝春朝”;——這就是風流兩宋中的“卻道天涼好個秋”。
若不熬過秋的蕭瑟凄苦,怎能迎來春的萬物復蘇?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