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于連式的人物——紅與黑讀后感
《紅與黑》是法國作家司湯達的一本著作,講了法國青年于連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于連這個極富時代色彩同時又有鮮明個性的藝術(shù)形象。這本書題“紅”代表紅色軍裝,“黑”代表教士的黑袍,暗示在拿破侖帝國之后的復辟王朝時代一個卑微的貧民子弟要出人頭的兩種選擇。
在讀完書后,全文的主要人物于連的一生可謂為“貧民出身,較高文化,任家庭教師,與女主人發(fā)生戀情,事情暴露后,槍殺戀人,被判死刑”。從18歲到23歲,短短5年時間,就上了斷頭臺。
我覺得18歲的于連外表英俊,處在青春張狂的階段,盡管出身貧寒但心高氣傲,但他渴望擠入上流社會,然而上流社會只是在餐桌的末端接納了他,同時在當時的法國,家庭教師在上流社會人眼中宛如仆人,所以這些都有可能是他產(chǎn)生仇恨和厭惡的原因。他其實是受大多數(shù)貴族喜愛的,但是當他與“有錢有勢煩人同仁”擺席進餐時,覺得一切可享受的華貴都是從窮人手里多來的,那些都是惡俗不堪的奢華物品,是用來顯擺的,可以看出他內(nèi)心想法多,同時有對低階級者的眷顧。
我認為他丑惡的靈魂,還體現(xiàn)在他的愛情上。他有兩次愛情,但都與時代風云緊密相連,有一定的反封建意義。
他對德·雷納耳夫人剛開始是為了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而去接近,他的奮斗和抗爭傷害了大貴族、大資產(chǎn)階級的利益。他們根本不準許出身低賤的于連跨進他們的營壘。最后貴族和教會勾結(jié),設下圈套,逼德·雷納耳夫人寫告密信揭發(fā)于連,使他在地位提升的過程中受挫,致使于連槍傷市長夫人而被推上斷頭臺,落得身首異處的悲慘下場,在即將離開時才覺悟了他對德·雷納耳夫人的真情。但一切都晚了,他為了那些權(quán)貴,為了他的野心,做出了錯誤的決定。
他在與瑪特兒小姐戀愛時,也是為了獲取個人名利,用同樣卑鄙的手段折磨她,最后得到他想要的個人名利。當他在監(jiān)獄時,瑪特兒小姐來看他,他卻表現(xiàn)的很冷酷,這就讓人感覺瑪特兒對他就像一個有價值的人,在失去價值時,也就失去了被他正眼看的權(quán)利。這就是于連,一個自私的人。可謂“成,在女人手里,敗,也是在女人手里”。
我覺得整部《紅與黑》中所有的沉浮升降榮辱興衰中,都體現(xiàn)了于連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自私自利的人,但是他還是給我留下了另一個深刻印象的就是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強烈的進取心。因為不管他做的什么努力都是為了讓自己有更好的地位很好的名分。
他對拿破侖的敬仰,他對窮人的眷顧,他有他的自尊,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yún)s誤入歧途。不得不說在于連身上,隱隱約約看到了我的影子。我想,這種心理是每一個渴望在更大的舞臺上有更遠大抱負的人們都會有的感受。對于于連,在他所處的那個時代,他全部的抱負和野心只能是鏡花水月一般,能夠渴望,卻難以真正觸及,而對于我們現(xiàn)在所的這個信息科技制度都非常優(yōu)越的社會,只要肯努力,成功便不是難事。
對于整本書來說,我覺得《紅與黑》在典型環(huán)境典型性格的塑造,勻稱的藝術(shù)結(jié)構(gòu)和白描手法的運用上都有突出的成就,而司湯達所以被評論家稱為"現(xiàn)代小說之父"則是因為他在《紅與黑》中表現(xiàn)了卓越的心理描寫天才。廣泛運用了獨白和自由聯(lián)想等多種藝術(shù)手法挖掘出了于連深層意識的活動,公文素材庫(m.bsmz.net)他著重刻畫的不是客觀環(huán)境,而是人物內(nèi)心活動的細致和逼真,作者常常三言兩語就把人物行動,周圍環(huán)境交代過去,而對其內(nèi)心的活動則不惜筆墨,愛情心理描寫更是寫得令人有讀下去的欲望。作者在于連得知德·雷納爾夫人寫揭發(fā)信到槍殺她這段情節(jié)上僅用了三頁,而與瑪?shù)贍柕碌膼矍閰s花了上百頁的篇幅細致描寫。德·雷納爾夫人墮入情網(wǎng)時的那種喜悅,痛苦,懺悔而又不甘放棄幸福的復雜心理的展現(xiàn),也令人拍案叫絕。
讀了紅與黑后,我知道了在階級社會中金錢門第的至高無上,于連是一個才華橫溢的知識青年,如給他一個舞臺,他會鋒芒畢露的,為社會做出貢獻,然而,事實并非如此,他生活在一個復辟的時代,等待他的只有被排擠直至死于階級的血槍中,他真愛的雷德那夫人,然而為了事業(yè),他不得不選擇放棄。而現(xiàn)在的我們,沒有必要為任何目的去討好任何人,沒有必要為討好其他人為達到某種目的因此違背自己內(nèi)心說話,便成了口不對心的人。所以,我們應腳踏實地做事,真心誠意的對待我們身邊的人,不要被利益蒙蔽了雙眼,做出不符合身份的事。
作者:南陽市油田一中 李欣怡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