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在江南一個小城鎮(zhèn)江——一個充滿財富的城市,我期望留在那里。那里林立的餐廳、超市給我以十分的安全感,它們的出現(xiàn),就是對人類禮貌的褒揚,所以我總是走近他們,想去略一窺探其中的奧秘。但此刻,我得走了,去往另一個更加繁盛的城市。
18年前的秋天,我來到這個城市,而此刻,不知不覺,已經(jīng)與它離別了半年。我還年輕,年輕是記憶的盛年,情感充沛,能夠輕易的記住一切瑣碎又或是重大的事情,于是我往前回憶,我望見色彩斑斕的光,萬家燈火,清晨的露水和迷霧......
我來到記憶的邊緣,原以為那里是路,結果卻摸到了墻,我的記憶忽然斷掉了,我不愿,不愿去回憶過去了。
談之琛說:
“對過去的留念,實質(zhì)上是對現(xiàn)今的不滿。”
前18年的人生,我覺得尚可。此刻,我坐在舜柯山和惠山的中間,太湖北面的一艘孤舟上,看著窗外的云被風撕碎,一塊塊的,堆在天空上。
此刻吹著西北風,它們極可能是故鄉(xiāng)的云,或者說,從故鄉(xiāng)方向飄來的云,因為云是自由的,無根源,也無家鄉(xiāng)。而我,卻終究不可能像它一樣。我的眼中不必須飽含淚水,但我終究會回到家鄉(xiāng)。
我可能天生是顧念舊情的人,但我心里明白,我對現(xiàn)狀是不滿意的。高中時候,我告訴自己:那里的生活,是值得我珍惜的,假設我沒有考上一所一本及以上層次的校園,那在鎮(zhèn)江中學的時光,就是我一生中理解教育層次最高的時候。我不期望到了大學,我會想:我但是鎮(zhèn)江中學出來的人,怎樣會考到這個地方來。
搞笑的是,此刻,狀況就是這樣的。
我此刻在那里,一點也不覺得那里不好,相反,霧氣散去,校園漸漸蘇醒,每時每刻,我能感覺到這個校園正在向上走,燈火通明的圖書大樓,自習室里的空調(diào)和飲水機,都能夠證明這一點。
佛說:相由心生,我覺得很對,選取慵懶,便能夠看到許多人,迷失了自己,既不愿意充實自己,也不愿意規(guī)劃未來,既不愿意埋頭苦干,也不愿意與人交流,卻很貪婪地想著夜間的玩樂。
但如果選取奮斗,那圖書館里多的是在優(yōu)秀的路上不斷努力,充滿力量和期望的人。他們大都笑著,有憧憬的,用心的活著。
校園的管理也很嚴格,但在嚴格之上有一層天花板,就是學生的利益,為了讓學生洗澡時間錯峰,校園延長了浴室開放時間,截短了半個小時的晚自習,不能不說是人性化的。
但是改革也不必須都能引起廣泛認同。有的校園改革后實行軍事化管理,由于缺乏過渡,學生們苦不堪言卻無計可施,這在必須程度上也屬于改革的失敗。
我望見校門口的橫幅上寫著:校園為學生而建,學生為學習而來。我們那里地理條件很不錯,三面環(huán)山,比鄰太湖。但凡是個機構,由人構成的群眾,總歸會有些形式主義的就像農(nóng)業(yè)學大寨,平原地區(qū)的人看到梯田覺得宏偉壯觀,也想去學一學,所幸我們那里多的是山,多的是想要進步的青年,山頂上還有舜帝耕種的遺跡,偶爾學一學也不算壞的。
因為山是一個具象的實體,它就在那里,就像知識的學習一樣,行還是不行,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zhuǎn)移,你說了不算,我說了也不算,一切它說了算。一切就就應它說了算。
窗外,鱗狀的光斑一閃而過,卻是舜帝在山上道: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