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苦思甜的文章(一):
憶苦思甜
往事如沙:默默的走開,最后回頭看著你離去的背影,我控制不了自己,我只能讓你盡量的不悲哀,可我卻不能讓自己安心,擔心你的一切,絕情的時光,督促著傲慢的步法,我明白一切都是那么的戀戀不舍,那纏繞的情滯留在胸口,隱忍著疼痛,人已遠走,心卻停留,奔波在哪個方向,沒人能懂,唯你知情,無論走向哪里,我心依舊。
往事如煙:無數(shù)次——背上行囊,或回首,或遠行…一個轉身又是一段漫長的旅程,次次走進車站,我不敢想象送我離去的你的情緒,我只明白我強忍著眼淚,強制的控制著聲音,不讓自己在你面前露出悲哀難過,我明白那樣你會泣不成聲。
往事如風:時間太快以至于走著走著我就把自己丟了。當我回頭,卻怎樣也找不到自己。請你走慢點,等一等靈魂,聆聽內心的心聲,眺望寬闊的世界,不去執(zhí)著花開花落,不去沉醉往事流年。
憶苦思甜:我明白我的哭聲,讓你撕心裂肺,我的忍耐,讓你心痛不已,想著你那是抱著我哭泣,我真的好心疼,我不想看到你為我痛苦的樣貌。當時只想釋放著自己。享受著你給的溫暖。在哭聲中、溫暖中。
憶苦思甜:背著行囊,走著無知的道路,多少次的迷惘,不明白走向哪里,不明白去向何處,一向這么的走著,你是我的風景,永久停留在我的驛站,我卻不能為你停站,多少的心酸我明白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實,我不明白自己會走到哪里,只明白那里有你等我。我要走下去。
憶苦思甜:不管我走向哪里,我都在路上,因為我的終點是你,我愿陪著你,創(chuàng)造每個屬于我們的歷史,是你讓我從迷茫墮落中蘇醒,因為有你,我一向堅持。
憶苦思甜的文章(二):
應當憶苦思甜
我小時候經(jīng)常參加憶苦思甜大會,聽大人們講那過去的故事,第一句話就是在那萬惡的舊社會,之后講勞苦大眾是怎樣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激發(fā)我們對新中國的熱愛。
如今憶苦思甜已經(jīng)成為歷史,年輕人根本不明白那是怎樣回事,更對舊社會知之甚少,當然對改革開放以前的中國社會狀況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了解不多,對這天的幸福生活還感到很不滿意,因此也應當對他們進行新的憶苦思甜教育。
憶苦思甜的主要資料就是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衣、食、住、行、用、玩和勞動強度這七個方面:
一、衣。我小時候穿的衣服都是我媽媽親手縫制的。哥哥的衣服穿小了給弟弟穿。那時每年盼著過年,主要是盼著媽媽能給我做件新衣服穿。我穿的布鞋和棉鞋都是媽媽自己納鞋底、粘鞋幫,一針一線做出來的。自己舍不得穿新鞋,上學時穿上,放學回家就換上哥哥穿破了的舊鞋出去玩。那時脫下單衣就是棉衣,秋衣秋褲、毛衣毛褲都沒有錢去買。如今在穿上是應有盡有。由于我是從那時候過來的那代人,所以從來不講究穿什么名牌,隨便穿身工作服就覺得很滿足了。
二、食。我小時候真是過年才吃頓帶肉餡的餃子,還不是一個肉丸的。我第一頓吃肉丸餃子是我上班后去我?guī)煾导野菽辏規(guī)熌餅槲野募兣H怵W的餃子,那真是一咬一簍油,我才明白餃子餡還有這么香的。記得我八歲那年過生日,我媽怕我弟弟妹妹望見,偷摸給我煮個雞蛋讓我在門外吃。雖然那個雞蛋都有點放壞了,我吃的還是那么香,一輩子都忘不了。如今能夠說是天天過年,頓頓吃的都是山珍海味,女兒連餃子和牛奶都不愛吃、不愛喝了。
三、住。我小時候住平房沒有暖氣還通風不好,冬天冷的屋里臉盆中的水都凍成冰,夏天熱的但是半夜無法睡覺。如今住的比皇宮都舒服,冬暖夏涼,十分愜意。
四、行。我小時候上中學都是架步量,那時家里買不起自行車讓我騎。上班后還得托人走后門買輛自行車。如今自行車都很少有人騎了,買私家車已經(jīng)是家常便飯了。我卻對自行車情有獨鐘,因為我感覺到與過去相比,有輛自行車騎就個性滿足了。
五、用。我小時候流行“四大件”,即:手表、自行車、收音機、縫紉機。誰家有這四大件就是令人羨慕的富裕家庭了。我們家人口多,我爸一個人掙錢要養(yǎng)活九口人,根本買不起“四大件”。等我上班后,收入多些,家里的生活才有所改善。我爸為我處對象給我花120元買塊英格表,那是我們家歷史上的最大花銷了。如今家用電器和家具等經(jīng)常更新,生活用品品種齊全,真是用之不盡。
六、玩。我小時候玩的是杏核、煙盒、瓦片、鐵圈、木尕、口袋等。如今孩子們都玩網(wǎng)絡游戲了。大人玩的地方就更多了。
七、勞動強度。我上班時都是重體力勞動,揮鍬、舉鎬、掄大錘、挑扁擔。手掌磨出泡,肩膀壓破皮。如今都是機械化、電氣化,工人們不再從事重體力勞動了。
憶苦思甜,今非昔比。只有經(jīng)過嚴寒的人才明白太陽的溫暖。為什么有許多年輕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就是因為他們沒有經(jīng)受過艱苦的歲月,不明白這天的生活是如何幸福,才處處不知足,總覺得別人都對不起他們,總想讓自己生活中的一切都到達最完美,把標準定的很高,也因此帶來很多的煩惱。
人應當知足常樂,就應當憶苦思甜。我正因為常常與我小時候相比,我才有這天的個性高興和個性滿足。
憶苦思甜的文章(三):
在故事中憶苦思甜
10月1日,我在電視里望見了莊嚴而又隆重的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閱兵式。我邊看邊計算著,奶奶今年69歲,而新中國是60華誕,那奶奶必須明白新中國是怎樣成立的。
我立刻跑去問奶奶。我問奶奶:“奶奶,你望見過打仗嗎?”奶奶自豪地說:“何止是見過,我還望見毛主席、鄧小平等一些國家領導人呢!”我一聽,更來勁了。我不由得追問道:“他們長什么樣阿?”“毛主席長得壯壯的,說話聲音響亮有力……”奶奶回答說。
我打破沙鍋問到底,我問道:“奶奶,那時候也吃大魚大肉嗎?”奶奶說:“別說是大魚大肉,就連吃餐白米飯也是一種奢望。當時,毛主席被敵人包圍,出不去。山上的野果,地上的野菜都被吃光了,實在是沒東西吃。就將皮帶煮起來吃。”“阿,我連聲驚嘆道。”
在這之后的日子,我天天放學回家,寫好作業(yè)后就跑到奶奶那里聽新中國成立的故事。
從故事中,我深深體會到這天幸福生活的來自不易,而我們許多人應對優(yōu)越的生活時,還要挑三揀四,實屬不就應。
讓我們從這天開始,從此刻開始,從自我開始,發(fā)奮圖強,努力練就過硬的本領,為建設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憶苦思甜的文章(四):
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幾年前,我與一位即將離開我們校園的實習老師交談,說到了解放前的事情,包括紅軍長征、抗日戰(zhàn)爭和新中國解放的事情,讓人費解和沒趣的是,對方閉口不語,似乎不感興趣,連臉上的肌肉也不顫動一下。
眼見麻木,心有隱憂,當今的青少年有多少人明白共產(chǎn)黨打下天下那段歷史,又懂得多少為國捐軀的英雄人物和感人的歷史故事。也許許多孩子不明白毛澤東、朱德等領袖人物,但他們從小就癡迷奧特曼、蠟筆小新和文娛大腕。淡薄歷史,忘本逐末,這就是時代的悲哀、教育的杯具。
這讓人想起我們小時候也就是70、80年代憶苦思甜的故事。當時距新中國成立已有20多年,但中小校園很重視革命傳統(tǒng)教育,校方找到那些苦大仇深的貧農(nóng)老爺爺,聲淚俱下訴說舊社會牛馬不如的生活,控訴地主老財如何殘酷的剝削和壓迫貧下中農(nóng),在把臺下說得哭聲一片后,貧農(nóng)爺爺會語重心長忠告我們說:“孩子們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要好好學習才對得起革命先烈”。那時候,所有的人都明白新舊社會兩重天,懂得共產(chǎn)黨和毛主席是人民的大救星,十分珍惜來之不易的好生活。
那個年代的祭掃烈士墓活動十分莊重,每逢清明節(jié),我們就系上紅領巾,身著素潔的衣服,托著花圈,列隊來到烈士墓前。校園請來老前輩講述革命故事,地方是如何解放的,有多少解放軍獻出生命長眠于斯,是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了新生活……這樣祭奠英烈的活動年年開展,那些革命故事深深扎根在我們的大腦里,以至于大家最熱愛、最崇拜的人是解放軍,最完美的愿望是參軍入伍保家衛(wèi)國。
可此刻,在坐的大多數(shù)同學都會唱《綠軍裝的夢》這首歌,但很多同學都不理解歌詞的含義。像我們七、八十年代的男女青年對當兵的那種渴望,央求當兵的哥哥給我們講部隊的故事,教我們唱軍歌的那種想當兵的強烈愿望深之又深。可你們唱這首歌時,卻把它當成玩笑來開。沒一點嚴肅性,穿上了軍裝也沒什么激情,沒有以軍人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透過十天的軍訓,大部分小戰(zhàn)士還是表現(xiàn)很不錯的,被評為“魅力士兵”和“優(yōu)秀小戰(zhàn)士”確實值得大家學習。但也有個別小戰(zhàn)士在軍訓過程中當了逃兵,他為什么當逃兵?就是吃不了苦。
最讓人難忘的是,我們那時的學生時代不僅僅要“憶苦”,而且還要“吃苦”。為了讓之后人體味舊社會的困苦,校園組織師生吃憶苦餐,以班為單位,大家分頭到野外采摘沒有毒的苦野菜,然后切碎拌上玉米糊煮熟,一個班一鍋,不準放鹽放油,一丁點調料都不準放,而且規(guī)定每位同學都吃必須數(shù)量的憶苦餐,誰要是不吃或者偷偷倒掉,那就是階級感情出了問題。有了這樣的規(guī)定,同學們就生吞硬咽下去,明明苦在嘴里,笑容依然掛在臉上。這時候,老師就告訴同學們,舊社會吃的苦比這個苦多了。
如今回想起來,過去那種憶苦思甜的教育方式有些呆板甚至詼諧,但教育的效果是毋庸置疑的,是銘心刻骨的?匆幌麓丝痰那嗌倌臧,越來越多的人已沒有新舊社會的概念,也不知甘苦之分和勞作的艱苦,一些人甚至以為眼下的好生活是與生俱來的。在中小校園,民族發(fā)展史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正在削弱,歷史科目已趨于邊緣化,一些校園淡薄歷史到了讓人恐慌的程度,以至于許多學生“不知有漢,哪知魏晉”。不懂得歷史,哪懂得飲水思源,也難有感恩情懷。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忘記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新中國成立的足跡,因為淡薄歷史意味著背叛。
我們振華職業(yè)校園在這方面是做得最好的,很注重傳統(tǒng)文化教育,自建校以來我們就將這天8月23日定為“憶苦思甜日”,10月18日定為“感恩父母日”,十六年來新生入校后軍訓這一必修課從來沒有間斷過。大家明白軍訓用的這幅對聯(lián)的含義嗎?“軍紀如繩校正身行心,訓法如雨潤物細無聲。”透過軍訓像雨露滋潤禾苗一樣來校正同學們的身行心,讓同學們懂得感恩,能吃苦賴撈,有節(jié)約意識。但是在坐的有些孩子家里條件本來就不怎樣樣,每月生活費要花1000多元,其實生活費開銷500元就夠了,那么還有500元用到哪去了呢?亂花,用著父母的血汗錢不心痛,這就是不懂得感恩的表現(xiàn)。大家要牢記董事長你們楊爸常說的一句話:“常將有時思無時,莫把無時當有時”。
同學們能回答我一個問題嗎?振華校園辦學宗旨是什么?“一專多能,正身立業(yè)。”起初振華辦學的宗旨是“讓更多的窮孩子有書讀,讓山里的娃兒有出路。”振華教育集團四位董事成員當初為什么這么想呢?因為他們小時候家里個性窮,姊妹多,幾個姐姐都是大的都嫁人了,勞動力少,沒錢讀書,你們的楊爸只讀到小學五年級就放棄了學業(yè),當然他此刻的學歷是大學本科學歷,16歲就當兵入伍,在家里幾兄弟褲子都是共著穿,凍天沒鞋子穿,所以,他退伍后到公安局工作過,然后到北京政法大學深造,97年回家兄弟四人創(chuàng)辦了校園要更多的讓窮孩子有書讀。想起當初校園創(chuàng)辦時的那種場景,他們沒有白天黑夜之分,吃睡都在辦公室,幾張破辦公桌白天用來辦公,晚上當床用,但是黔城人們不理解辦學者的艱辛,這天這個來吵,明天那個來鬧,可他們還是堅持下來了。所以,你們的楊爸經(jīng)常說的一句話“有一種成功叫堅持”。孩子們可能會問我為什么明白,因為,我建校第二年就來到了振華與幾個董事并肩戰(zhàn)斗,能夠說我是振華發(fā)展的鑒證人,校園一年一個新臺階,四個董事成員的那種工作作風,吃苦賴撈的精神,讓我佩服的不想離開振華。因為我家也跟他們家一樣,姊妹多,很窮。讓我把一生當中記憶最深刻的一件事講給大家聽聽,76年我在
這兒原黔陽師范讀書時,那時我們讀書國家每月發(fā)6元錢的生活費,一次校園端午放假我只剩3毛錢回家,我老家在土溪,當時還沒通車,回家時從安江乘船到太平只要3毛錢的船票再走路到家,返校時我媽媽找遍了整個家只找到2毛錢給了我,怎樣辦?連3毛錢的船費都不夠,想來想去只好投機取巧碰碰運氣,否則只好走路回校園了,辛好我回家的那張票還沒丟,下船時船票被撕破了一頭,所以我把撕破的那頭用手挒住趁人多時將另一頭給船上的人看,就這樣蒙過上了船。此刻想起這種做法是不對的,只得批評。
孩子們,只有吃過苦的人才明白這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意,我們要好好珍惜。我們要向四個董事成員學習,發(fā)奮圖強,此刻有了自己的事業(yè),擁有了幾個億的資產(chǎn),出門開的是名牌小轎車,住的是別墅。我們要想擁有這一切,務必從此刻起,認真學好自己所喜愛的專業(yè),善于吃苦,懂得感恩,不懈努力,腳踏實地去奮斗!去拼搏!相信你們必須會成功。大家是否有信心?記住“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憶苦思甜的文章(五):
憶苦思甜
“湖南之旅”的第二天,我懷著無比激動的情緒參觀了毛主席故居和劉少奇主席故居。
吃完早飯后,我們先去韶山。經(jīng)過了一個半小時的路程我們來到了偉大領袖毛主席以前生活過的地方。剛下車,清醒的空氣向我撲來,一路的勞累都拋之腦后。走了一段路程后,我們來到了毛主席的故居。一抬頭,就看到幾個蒼勁有力的大字:毛主席同志故居。對面有兩個湖,荷花湖和南岸湖。我們參觀了故居的廚房、臥室和牛欄……
我們來到了廣場。在寬闊的廣場矗立著一尊巨大的毛主席雕像。人們都在給毛主席雕像獻花?吹竭@場面,我也不由得跟著給毛主席獻花的人們,心里油然升起一股崇敬之情:毛主席是我們全國人民最尊敬的領袖,我們這天的幸福生活都是他老人家給的。俗話說得好:“吃水不忘挖井人。”你說,連挖井人我們都要感恩與銘記,又怎能忘記給我們帶來幸福生活的開國領袖毛主席呢?
在那里,我們還吃了憶苦思甜飯,使我更加珍惜這天的幸福生活。這一趟旅行我受益匪淺,受到了許多啟發(fā)!
憶苦思甜的文章(六):
同學們,這天我們過著幸福的生活,你們可明白,在我們爺爺輩的時候,有好多人因為吃不上飯而餓死了,這都是一些愛慕虛榮的官造成,農(nóng)民伯伯一年最多收糧只有三四百斤,而有些當官的為了比榮譽,虛報了個一千斤,當收糧食時,卻沒有那么多,連家里吃都不夠,之后政府也不管了,而農(nóng)民們沒了吃的,只有去挖地下一種嚼起來有一點甜的草根,你也挖我也挖,之后連草根都沒了;大伙只有去吃樹皮,而樹皮吃了又沒有營養(yǎng),只能填飽肚子;大伙沒有辦法,只能喝水,搞的大家身上那里腫一塊那腫一塊
在那里也有個笑話:一天,一些干部去農(nóng)村,村長就用一點米煮了一鍋粥,因為米不多,水很多,干部肚子餓了,只能喝一些,填飽肚子再說,在回去的路上,有個女的,不敢去有人的地方方便,只能忍著,這時有人說笑話解悶,那女的一笑,一下沒忍住,就把褲子給尿濕了。雖然這是一個笑話,但也說明了那時的經(jīng)濟狀況確實很差阿。
以前,有些人因吃不上飯而餓死,此刻,我們都吃上香噴噴的白米飯,我們必須要珍惜糧食,珍惜我們此刻幸福的生活。
憶苦思甜的文章(七):
憶苦思甜
列寧以前說過: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
回憶以前的過去時,追尋已逝的歷程路,常常會令人心潮澎湃,浮想聯(lián)翩的,會令人感慨萬端,若有所思的?慈缃駪洀那,總是感覺到我們的以前和過去,是那樣的苦難清貧,是那麼的清純天真,是那樣的無知混沌。幾十年的人生光陰,就這么不可思議的一步步的走了過來,應對著甜蜜蜜的生活,和諧融融的盛憬,也會重復絮叨起絮絮叨叨的絮語。
童年的往事永久鐫刻在我們的記憶,童年的舊事永久令人難以忘懷,童年的過去時總是讓人魂牽夢縈。小時候,常常聽到老人們總是不厭其煩的絮絮叨叨喋喋不休的講述著自己的苦難童年往事,描述的如癡如醉,情真意切娓娓而動聽,但童年的我們總感覺到是在聽夢幻天書似的,神奇的探求其動人心弦的故事。進而產(chǎn)生出無窮無盡的幻境,甚感好玩。
不知不覺的我們也到了愛絮叨的年齡,也不例外的不由自主的向我們的孩子講述起我們的以前滄海,如云往事和苦難歷程。這怕是遺傳基因在代代相傳作繭吧,憶苦是為了思甜,憶苦是情感的釋放,憶苦是往事的懷念,憶苦是為了教育后人,聽不聽不要緊,我們的心依然如故。
在人民公社群眾化合作化年代,每年的大年初一早上要做的事,就是全村男女老少好幾百人,統(tǒng)一集中在一齊,來一個憶苦思甜大燴餐。生產(chǎn)隊用好大的豆腐鍋做那麼一大鍋,從飼養(yǎng)室領來的麥皮膚子,拌些白蘿卜絲,和些油鹽蒸熟,每人一大碗,說這叫憶苦思甜飯,看誰吃的香甜,吃的津津有味,說明你對無產(chǎn)階級有深厚感情,對萬惡的舊社會有刻骨的仇恨,吃不下去,證明你思想深處階級覺悟有問題。誰都怕落伍而競相咀嚼著,我們這些朦朧的孩童也好奇的跟著村民們大口大口的吞噬吞咽著苦澀而難以入肚的糠皮。邊吃邊聽著貧農(nóng)老大伯控訴萬惡舊社會的血淚史,歌頌新社會的完美生活,每年都是那幾個人在訴苦,第一次聽得人感動的痛哭流涕,第二次聽著依然激動人心,第三次聽著有些陳舊乏味,再往后就跟著背天書似的鸚鵡學舌,并校正其中那里敘述故事情節(jié)嚴重扭曲失誤了,甚或偷偷摸摸傻笑甚覺好玩起來。
其實那時的年月,在我們陜南陜北的山區(qū),好多好多的人甚或連這樣的東西也吃不到呢?小時候我以前在陜南商州祖籍故鄉(xiāng)住過一段時日,常年累月吃不到饅頭的人們,整日喝的全是清澈見底的稀玉米籽稀飯,喝的人呀,肚皮幾乎鼓脹的要撐破似的,但還喝不夠,喝不飽,有好多次,我和與我年齡相差無幾的小表外甥,喝完稀玉米籽,兩人對面坐在門框的門檻兒,大口喘著粗氣,一動不敢動的,我表外甥對我說:“舅舅,我不敢說話,一說話肚子就痛”,我說我也不敢說話呀,因為我們喝清水似的喝的胃已接近極限了。不喝吧!肚子里餓的發(fā)慌難受。也有一種補充的東西,是用嫩玉米芯和稻糠皮,及麥膚皮研磨成面,把它炒熟,用軟柿子混合而成所謂的“炒面”,用一點點開水絞拌成干團狀的,水多了就分散成四散不粘合的什么也不是了,也就吃不成了,甜甜的特澀特澀的,實在難以下咽,但不吃鼓皮似的空脹脹胃腔確實需要硬料填充呀。幾十年過去了,隨著物質的極大豐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想這救命的絕活怕早已失傳了吧,又有幾人能記起呢?
其實,人類社會在其進化和發(fā)展過程中,本來就是從初級走向高級,從原始走向禮貌,從落后走向進步,從苦難走向幸福的。人類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中,必然會邁向更豐溢豐盈的時代,必然會創(chuàng)造出更完美的物質財富來。我們這天甚感完美的生活,過那麼幾十年后,對我們現(xiàn)階段的孩童來說,也會是苦難的童年舊事,也會和現(xiàn)今的我們一樣,重復著祖祖輩輩遺傳下來的憶苦思甜方式,也會重復著絮絮叨叨的絮叨絮語。
對于沒有經(jīng)歷過的人來說,過去時就是神奇不可想象的故事,對于以前滄海的人來說,永久都有絮叨不完的童年舊事。
憶苦思甜是不會失傳的!因為這也是故事流傳下延的一種方式。
憶苦思甜的文章(八):
憶苦思甜
金秋十月,我懷著崇敬的情緒到了歌樂山。我們先到了歌樂山博物館,在那里有漢奸的惡行的記載還有共產(chǎn)黨的叔叔壯烈犧牲的故事、小小共產(chǎn)黨員在監(jiān)獄的經(jīng)歷和烈士遺物……
隨后我們又去了白公館。誰曾想過,在這個挺不錯的別墅里,竟關著許許多多的革命烈士!我注視著這個別墅,彷佛看到了大屠殺時國民黨的猖狂和共產(chǎn)黨烈士的頑強不屈。
大家阿!雖然我們祖國正在發(fā)展,正在強大。但不要忘了國恥,我們就應隨時警惕!
憶苦思甜的文章(九):
憶苦思甜
回憶起六年來的種種,很苦很艱難,但是一旦回憶起來卻如吃了蜜糖般。
那段最苦的日子是期末,因為我們快要升初中了,那時候的作業(yè),簡直多得要命,語文除了抄書就是抄書,數(shù)學卷子也多得滿天飛。每一天看著老師在黑板上瀟灑的寫上幾行字,然后拂袖而去,留下我們叫苦連天,奮筆疾書。那時候的作業(yè),經(jīng)常寫到深夜十二點,寫完后不顧一切地向心愛的床奔去,第二天早晨還要很早起床,讀那些早已背熟的課文、筆記?嗍呛芸,但是七十個人在一塊才發(fā)現(xiàn)寫作業(yè)也是那么的歡樂。嘻嘻哈哈、說說笑笑,時間仿佛一塊壓縮餅干,被時間老人啃了個精光。作業(yè)寫的也是那麼的速度,經(jīng)常幾個人比賽寫作業(yè),看誰寫的快,看誰寫的好,經(jīng)常會有一個人大呼“我寫完嘍!”然后高興地手舞足蹈。換來全班的怒目而視,最后,群眾大笑,視老師如無物。
老師等著全班,叫那個先寫完的過去,檢查作業(yè)。老師連正眼也沒看他,丟下本子,冷冷丟下一句話;“重寫”此人愣住,猶如掉進冰窟。朝著老師遠去的背影,唱道;“你快回來!我一個人承受不了!”然后全班哄笑……
手寫的很酸,腿也很麻,但是笑容絲毫不減。很苦的日子,我們卻過得有生有色,越是在逆境中,我們就活得越精彩。
苦中的日子里蘊含著絲絲甜味,我們像逆風飛揚的天使,什么也遮不住生命里的絢爛,越飛越高、越飛越遠。我們就應把握住現(xiàn)實的完美,越是艱苦的日子越能快樂,然后在記憶里,慢慢的、憶苦思甜……
憶苦思甜的文章(十):
憶苦·思甜
憶苦
初中的學習生活比我想象中辛苦的多。初中五花八門的科目比小學多得多了,學習負擔自然而然比小學更重啦。但是,我覺得,我們走進校園的目的就是學習,不要遇到一點點困難就向它低頭,要克服這一點點困難。
在新的班級體中,我發(fā)現(xiàn)身邊的同學都不一樣了。我有一個科目的成績在原點上按地不動,別的同學都奮力猛追,進步了一大截。我想,我沒有進步的原因是對新的環(huán)境還感到十分的陌生。但是最重要的畢竟還是我自己的原因,我因為自己沒有新的理想,仍舊沒有擺脫小學的習氣。到了初中,就應煥然一新。而我卻沒有。我將小學的作風帶到了初中來。這一個月來的生活,回憶起來,我反省到了自己的很多方面都有不足。
我在嘆息,時間總是過得那么快,一眨眼,一個多月就一晃而過了,回憶起剛進初中的那個懵懂的我,在這一個多月的初中時光里竟然學到了這么多。我進入了初中,開始了初中學習的生涯,有了新的目標。我長大了。在這一個多月中,我嘗到了初中生的滋味。
如今,邁進了中學的大門,我才明白了這一深刻的含義。的確,中學是小學學習生涯之后的第二個起跑線。站在這一條新的起跑線上,我有了一種全新的感覺。我要繼續(xù)努力,我的讓斗志重新站起來,在這一新的起點上進發(fā)。
思甜
初中的學習生活比我想象中快樂的多。老師在課堂上教學的時候,把同學們都帶動了起來,使原本死氣沉沉的課堂活躍了起來,課本的知識自然而然地也學得飛快。初中課堂上學習的知識也豐富過小學學習的知識,把我緊緊地吸引住了,簡直讓我連移動一下位子也不行,不會使我在課堂上走神。不僅僅僅只是在課堂上面,我在課堂之外也學習到了許多新的知識,使我感到很快樂。
我學到了怎樣樣制訂一個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這一個學習計劃能夠保證我科學地安排時間,提高我自身的學習效率,使我的學習成績得到很大的提高。這就是搞好初中學習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如果正確運用這些方法和策略,就會使我們在學習中游刃有余,事半功倍,更上一層樓。
憶苦思甜的文章(十一):
憶苦思甜的故事
因為吃鵪鶉蛋,聯(lián)想起鴿子蛋;因為鴿子蛋,又聯(lián)想起了少年時代親歷的“憶苦思甜”運動。
搞“憶苦思甜”運動的時候,我還是個懵懂少年,世上的許多事情,知之甚少;幾十年之后,更是忘記得一干二凈。但是,村里“憶苦思甜”會上的一些情景,卻記憶猶新。
在村小學舉行的“憶苦思甜”會,是一天晚間進行的,地點是祠堂小學的一間教室里。村干部顯然事先沒有做功課,遴選上臺講話的人選。會議開始后,臨時抓差。想當然地以為自家沒有土地的“農(nóng)村無產(chǎn)階級”——雇農(nóng),是“舊社會”最苦大仇深的人。于是讓村里唯一的雇農(nóng)——我的一位鄰居大爺上臺憶苦。這位鄰居大爺眼睛有毛病,眼珠子上翻,露出眼底毛細血管。他百般推辭,不能獲準,只好走上臺去。不料,他上臺之后,翻著白眼,說出這樣的話來:“舊社會好阿!東家五日請我吃一廚(餐)肉,十日喝一廚酒……”。自然,沒等他說完,在眾人的哄笑聲中,村干部將其趕下了講臺。事后,我聽父親說,這位鄰居大爺雖然劃的是雇農(nóng)成分,但舊社會他是“作頭”,大概是長工頭頭的意思吧。
接下來,村民幾番起哄,讓誰誰上臺。不是壓根不敢上臺,就是上臺后講不出苦來。眼看著“憶苦思甜”會要開不下去了,當過兵的村長只好挺身而出。果然,他講了一個舊社會受苦的故事。故事大致是這樣的:村長小時候,似乎是因為家里窮,培育水稻秧苗的谷種備得不夠多。為了不讓自家的水田拋荒,他爺爺決定帶著兒時的他,趁著夜色去鄰村一個地主家的秧田里偷一些秧苗。爺孫倆正在地主家秧田里偷拔水稻秧苗的時候,被老地主發(fā)現(xiàn)了,爺孫倆拔腿便跑。村長少年時代,身體靈活,跑得快;他爺爺上了年歲,跑得慢些,雖然沒有被老地主抓住,但是,老地主從秧苗田里抓起的一把爛泥,卻糊上了他爺爺?shù)囊恢谎劬Α?/p>
他爺爺忍著疼痛,跑回了村子,沒被地主抓住,也沒被認出來。但是,他爺爺?shù)难劬是受傷了,腫痛了半個多月!眾人聽了,都覺得鄰村地主實在太壞了,貧下中農(nóng)但是拔他幾棵秧苗,他竟然下此毒手。群眾紛紛對地主的罪行表示義憤填膺,我村憶苦思甜大會取得了圓滿成功。
小學老師在上課時給我們講一個地主欺壓貧農(nóng)的悲慘故事。大概是本鄉(xiāng)憶苦思甜運動中發(fā)掘出來的最苦的故事。故事大致是這樣講的:某貧下中農(nóng)家庭,因為母親一輩子受窮,沒有吃過好東西。一天忽然想嘗嘗鴿子蛋的味道。她的兩個兒子很孝順,聽了母親的想法,當夜就去地主家偷鴿子蛋。地主家是高墻大院,鴿子養(yǎng)在院子里,兄弟倆搭人梯進去。進去后沒等他們靠近鴿子籠,地主看家護院的狼狗叫了起來,驚醒了已經(jīng)入睡的地主老財。地主老財起身抄起一把東洋刀,追了出來。結果,兄弟倆,有一個已經(jīng)翻出墻外,另一個正準備翻過墻頭,被萬惡的地主老財用東洋刀從背后插了進去,當場就死了。一個貧下中農(nóng)的年輕的生命,就這樣結束了!記得當年聽完這個故事,同學們都“氣炸了肺”,爭先恐后表示要牢記舊社會的苦、新社會的甜,要飲水不忘挖井人,過上好生活不忘共產(chǎn)黨的恩情。
想起憶苦思甜的往事,有三件事情,我至今納悶:
第一件是,那個年代,似乎沒有人想到,偷秧苗、偷鴿子蛋是可恥的行為。
第二件是,本鄉(xiāng)兩個大人物,一個是做過山東省省長的屈映光先生,一個是做過國軍航空總司令的周至柔先生,人們一提起他們,往往都是豎起大拇指列數(shù)他們的善行,并不恨他們,階級意識為何那么薄弱?
第三件是,我父親三歲喪父,很小就給本村一戶人家放牛,一頭牛不知何故發(fā)瘋,以角觸地,牛角折斷,主人家扣掉我父親一年工錢——兩擔稻谷。這么苦的事情,竟然沒有成為典型。
憶苦思甜的文章(十二):
憶苦思甜
如今的許多孩子沒有經(jīng)歷過文化大革命,不明白憶苦思甜為何物,而像我這個年齡段的人,小的時候大概都受過憶苦思甜的教育。
憶苦思甜是文革期間城市農(nóng)村常搞的一項思想教育活動。顧名思義就是校園把在舊社會“苦大仇深”的貧下中農(nóng)請來,給大家講他們在“舊社會”吃不飽、穿不暖、挨地主欺負的悲慘日子,并且邊講邊哭。但許多人并不明白這個人到底受沒受過這般苦,只是當時政治斗爭的需要。
但是,這類憶苦思甜的教育還是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那就是吃憶苦飯。1974年,校園組織學生開憶苦思甜大會,會前,一農(nóng)民發(fā)給與會者每人一塊用糠和野菜做成的饅頭。為了表達自己的誠心,我第一個吃了一口,誰知嚼在嘴里咽了幾次都沒咽下去,那叫一個難吃,沒辦法,趁大家不注意,吐出來攥在手里。
接下來便是農(nóng)民吳大娘來憶階級苦,她穿了一身比較破的衣服,講述自己家鄉(xiāng)鬧災荒,地主老財仍然收取租子,然后出來逃荒,差點餓死在半路上,這聲情并茂的講述,夾雜著至今我還弄不太懂的方言,講到高潮時,只見她舉起拳頭高喊“不忘階級苦,牢記血淚仇”,老師和學生們都隨聲高喊著,有的已哭得泣不成聲。之后講到了新社會使她們一家獲得了新生,當了國家的主人,然后又唱上一段《東方紅》。那時,孩子們都很天真,講什么信什么,無論是否真假都信以為真,說實在話,當時的教育確實起到了令新社會成長起來的學生們,對舊社會充滿恨、對新社會充滿愛的作用。
之后,我聽說另一所校園也在搞憶苦思甜時,曾鬧出一些笑話。請來一位舊社會過來的老大爺作憶苦思甜報告。這位老大爺沒有多少文化,主持人也沒有說得太清楚,只是讓他講述過去的苦?僧斶@位老大爺憶了幾句后,可能是沒有故事了,話題憶到了三年困難時期的生活,以及他本人的悲慘遭遇。有位軍代表趕忙制止住了老大爺?shù)难葜v,這時大爺才如夢方醒。
憶苦思甜的文章(十三):
憶苦思甜節(jié)
每當在小飯桌看到同學們浪費食物、亂丟飯菜時,我就會想到《1942》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1942年秋,日本侵略者的炮火在河南打響,此時的河南正遇上百年一遇的大旱,莊稼顆粒無收,無法生存的河南人只好外出逃荒,在一路乞討的過程中,他們一邊要躲避日本人的飛機、大炮的轟炸,還要被湯恩伯的國民黨部隊搶奪僅有的食物用品。在多重苦難的壓迫之下,可憐的人們忍饑挨餓,吃野菜、剝樹皮、吃不能消化的“觀音土”,餓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有的人甚至賣掉自己的兒女來換取一點吃的?膳碌氖沁發(fā)生了野狗吃人的現(xiàn)象。
當看到這一幕時,我的眼睛模糊了,電影的大屏幕顯示,在這次大逃難過程中,有140萬老百姓死于饑餓和戰(zhàn)亂。我想:我們此刻每一天都不愁吃穿,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根本不懂饑餓的滋味,所以,在小飯桌吃飯時有許多同學把自己吃不下的飯菜隨手倒掉,視飯菜如糞土。但是,你們明白嗎?要是我們每人節(jié)約一粒米就能夠挽救多少條生命呀!節(jié)約光榮、浪費可恥,我忽然有了一個想法,想建立一個“憶苦思甜節(jié)”。
“憶苦思甜節(jié)”這一天,我們學生能夠傾聽老師或家長講述40年代我們國家缺糧時候的故事,感受苦日子年代,百姓多么的艱苦、貧窮。有條件的校園也能夠在這一天觀看這方面的視頻,這樣學生的感受會更深,更能受到深刻的教育,從而會不由自主的去節(jié)約糧食,不再挑肥揀瘦。這天,在飯店吃飯不能要太多的菜,而且要以素食、粗糧為主,吃不完的必須要打包帶走。在家里,吃飯也不能鋪張浪費,讓孩子充分感受這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有了這個節(jié)日,孩子們必須會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我期望我的這個完美愿望能夠早日實現(xiàn)。
憶苦思甜的文章(十四):
憶苦思甜
“天空上布滿星,月牙亮晶晶,生產(chǎn)隊里開大會,訴苦把冤伸。”
這是四十多年前的歌兒,此刻我還能唱出來。那時我正在“天山一小”上學,音樂課就唱革命歌曲“什么鑰匙開的什么鎖,什么階級說的什么話……”“北京有個金太陽,照到哪里亮堂堂……”“下定決心,不怕犧牲……”語文課就讀老三篇:“有一個外國人,不遠萬里來到中國……”
幾乎每星期都要開批斗大會或訴苦大會,開批斗大會時,就會有戴紅衛(wèi)兵袖章的造反派押著幾個老頭兒老太太出現(xiàn)。老頭兒老太太的胸前都掛著白底黑字的大牌子,有的寫著:“地富反壞右”;有的寫著:“牛鬼蛇神”。挨斗的人都站在長條凳上,低著頭。批斗的人輪番登上土臺子喊話,這話又不時被上千人的口號聲沖斷:打到張三!打到李四!再踏上一萬只腳,叫他永世不得翻身!開訴苦大會時,又會有戴紅衛(wèi)兵袖章的造反派領著幾個老頭兒老太太出現(xiàn),這時都是客客氣氣的,因為這幾個老的都是苦大仇深,不是貧農(nóng)就是雇農(nóng)。訴苦的人都坐在臺子上,輪流著訴。臺上抹眼淚,臺下擼鼻涕,口號聲不斷掀起巨浪:“革命無罪!造反有理!”
湊巧的是我家里也是這種局面,我爸是貧農(nóng),我媽是富農(nóng)。原先兩人一吵架,我媽就罵“窮鬼!”我爸就熊了。之后再吵架,我爸就罵“老地主!”我媽也蔫了。沒我什么事兒,就是圖個家里家外都能看熱鬧。街上飄舞著傳單,我揀夠了一沓再撒出去,有人以為是新的,跑上去搶,我在一邊偷著樂。大道兩旁滿墻都是大字報,我專找漫畫看。這個頭還挺象那個走資派的,身子又長又細滿是毛兒,活象鬼。那個是人頭蛇身。有時大紅衛(wèi)兵開會,我和幾個小伙伴去了,人家不要。有一次老師搞統(tǒng)計,說三司的舉手,我沒舉。又說紅司的舉手,我又沒舉。老師問:“你是哪個司的?”我趕緊問同桌:“你什么司?”“紅司。”“我紅司!”我大喊一聲。
在家吃飯我爸總是哆嗦,糧食來的不容易,我那時候吃糠咽菜,我那時候喝粥,我那時候扛活,我那時候的地主……
我這耳聽那耳冒。
最后有一天,我媽單位也搞憶苦思甜,公家管了一頓舊社會的飯。傍晚,我媽帶回兩塊菜餅子,讓我也受教育。說是一半糠一半棒子面,還摻了豬毛菜細挺谷請麻菜。我把兩塊都嗆了,還沒夠。
“媽,還有嗎?比咱家的棒子面好吃。”
兒時,老家伙們一叨咕他們的過去,我們就嘰嘰喳喳:憶苦思甜嘍。此刻,我一摟落我的過去,我兒子就喜喜哈哈:憶苦思甜啦。
憶苦思甜的文章(十五):
憶苦思甜
談吃無傷大雅,近受朋友之托,談一點關于吃的瑣事。本人才疏學淺,只把一些難忘的往事回憶`咀嚼,聊以充數(shù)。
我剛記事時是1958年,我們村轟轟烈烈地過上了共產(chǎn)主義生活。全村吃食堂,在原先的牛棚里,粗略打掃一下,地面墊一層黃土,就成了全村人的餐廳。飯桌`板凳及碗筷自帶。吃飯時間看太陽,早晨日出高竿,午后日頭正南,晚上太陽落山。司務長敲響半截鐵軌,當當脆響。全村男女老少齊聚餐廳,工作人員按各家人口·大人·小孩比例分飯。但是明文規(guī)定,吃不飽不補,吃留下的不準帶走。那年我三歲,見人一多就害怕,不敢吃飯。等大人吃完都下地了,我在家餓得直哭。大我兩歲的二哥,就帶我找西鄰大娘,給她飯票,她再找司務長,悄悄給我一份飯。我此刻仍記得,那飯真香。ó敃r大娘在食堂工作,今年過世,98歲)
1959年,取消群眾用餐,各家憑票領飯回家吃,那時我大姐在南孝義上完小。我在食堂領三個窩頭,是她一天的口糧;丶业穆飞,我把每個窩頭啃一小口,對我姐說:“窩頭蒸得太擠,粘去一小塊。”大姐明白我餓含著淚,什么都沒說。年底,食堂停辦。
以后多年里,我們家人口多,兄弟四人都是長身體的時候。糧食一向不夠吃,糠菜半年糧。大姐萊蕪一中九級一班的學生,學習成績一向不錯。就因為口糧問題,高中肄業(yè)。隨即大哥也從完小退學,回家掙工分。最可憐的是二哥,他考上萊蕪一中,每一天三個窩頭成了家中最大負擔,父母無奈,最后決定,學不能上了。我至今不能忘記二哥從校園回家,同父母吵,哭鬧。父親無奈地搖頭,母親含淚嘆氣,二哥無助眼神。最后他退學去修鐵路,因為那里管飯。半截子高中生,成為二哥的終生遺憾。
1982年,我村把土地劃片,承包給各戶管理,收獲歸生產(chǎn)隊,由生產(chǎn)隊統(tǒng)一分配,名曰職責田。這樣個人自由空間大了,在自留地里種點蔬菜,到市場賣掉補貼家用,生活最后有了改變。
1983年,改革開放,分田到戶,各家種植。農(nóng)作物呈多樣化,既提高了經(jīng)濟效益,又增大了人們的創(chuàng)業(yè)活動空間。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由糠菜半年糧到吃粗吃飽,再到細糧為主,粗糧為輔,到此刻飲食講究營養(yǎng)搭配·綠色食品。人們的生活水平超過了上小學時老師講的“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共產(chǎn)主義。我堅信,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正確領導下,人民的生活水平會更上層樓;我們的明天會更加完美!
憶苦思甜的文章(十六):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經(jīng)典更是燦若星河,這些優(yōu)秀的文化經(jīng)典,凝聚了前賢的大智大慧,睿語哲思,濃縮了華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龍的傳人,能夠說是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利用這份寶貴的精神財富,讓孩子們在讀經(jīng)誦典中養(yǎng)德行,學做人。活動的實施,如清風滌蕩校園,于無形中凈化著每一個人的心性。我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研究和實驗中,引領學生們走進文化經(jīng)典的圣殿,汲取精神的營養(yǎng)。這一段時間以來,我們欣喜地聽著,看著,感受著經(jīng)典帶給孩子們的種種歡娛和教益,并時時為身邊的一個個小小鏡頭感動著,感染著,能夠說,是經(jīng)典誦讀讓書香滿校園,是經(jīng)典誦讀讓孩子們從此受益終身。
在校園,如何讓學生被經(jīng)典所吸引,真正做到“樂讀”“美讀”呢我們精心設計了許多活潑搞笑的活動形式,引領孩子們在玩中、在樂中誦讀經(jīng)典,如安排好誦讀的時間,孩子們利用每周的傳統(tǒng)文化課,學習經(jīng)典,誦讀經(jīng)典。利用每一天早上上課前十分鐘吟誦著《中華古詩文精品》,開始是群眾讀,讀的形式很多,有輕讀,朗讀,領讀,引讀,接龍讀,師生配讀,男女生對讀,方法靈活多變。實踐證明,“多樣誦讀”能夠大大激發(fā)誦讀興趣,學生們在讀中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形態(tài)美、意態(tài)美、節(jié)奏美和韻律美,從而親近并熱愛母語,景仰祖國悠久文化,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之后因為學生記憶的快慢拉開了距離,我們又用獎勵的辦法,凡是背誦下來一篇兒歌的資料,我們就獎他一顆紅星,最后看誰的小紅星得到的最多,他就是誦讀經(jīng)典小博士。在這種用心的鼓勵之下,學生們的背誦熱情一天天增長。在家校的共同努力下,班級涌現(xiàn)出大批的經(jīng)典誦讀小在“讀經(jīng)典,學做人”活動蓬勃開展的同時,大家驚喜地看到了孩子們一些嶄新的變化--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我們口中吟誦的這些的句子已悄悄地走進了孩子們的生活。有時它在校園,有時它在家庭,有時它在社會生活中。
利用教材開展憶苦思甜活動,小學語文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有兩篇課文,一篇是《吃水不忘挖井人》另一篇是《王二小》,這兩篇課文對孩子有很深的教育好處。于是我充分利用教材來對學生進行教育。在講到《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告訴孩子們我們此刻喝著清清的水你明白以前的人們是喝什么水的嗎給孩子講以前的人們喝水的困難。讓孩子明白珍惜此刻的幸福的生活好好學習。在講到《王二小》時,我講了《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歌詞。孩子們都很感動。
利用傳統(tǒng)節(jié)日清明節(jié)對學生進行教育。透過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明白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利用假期聽長輩講英雄的故事。
對學生利用手抄報黑板報開展傳承傳統(tǒng)文化,奠定成長根基的教育。孩子們在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過程中,逐漸養(yǎng)成著良好的習慣。
“正如潤物細無聲的春雨,那些以前讀過的完美純潔的句子對學生們來說,真正做到了“進我耳,入我心”,時刻指導著他們的言行與思想,它在微笑地告訴孩子們,怎樣才能夠成為一個真正高尚的人。篇七:憶苦思甜歌
天空上布滿星,月牙兒亮晶晶,生產(chǎn)隊里開大會,訴苦把冤申,萬惡的舊社會,窮人的血淚恨,千頭萬緒、千頭萬緒涌上了我的心,止不住的辛酸淚,掛在胸...
不忘那一年,爹爹病在床,地主逼他做長工,累得他吐血漿,瘦得皮包骨,病得臉發(fā)黃,地主逼債、地主逼債仿佛那活閻王,可憐我的爹爹,把命喪。
不忘那一年,北風刺骨涼,地主闖進我的家,狗腿子一大幫,說我們欠他的債,又說欠他的糧,強盜狠心,強盜狠心搶走了我的娘,可憐我這孤兒,漂流四方。
不忘那一年,苦難沒有頭,走投無路入虎口,給地主去放牛,半夜就起身,回來落日頭,地主鞭子,地主鞭子,抽得我鮮血流,可憐我這放牛娃,向誰呼救。
不忘階級苦,牢記血淚仇,世世代代不忘本,永久跟黨鬧革命、永久跟黨鬧革命。不忘階級苦阿,牢記血淚仇,不忘階級苦阿,牢記血淚仇。
這首老歌,興盛于40年前。50歲以下的人,沒聽過,或者沒什么印象。60歲以上的人,能夠說當年沒有不會唱的。戲,就那么八個樣板戲;歌曲,都是所謂的革命歌曲。感情歌曲,不會,也不敢唱。這首《憶苦思甜歌》,耳熟能詳,人人會唱。那年代,在工廠,企業(yè),機關,部隊,校園,農(nóng)村生產(chǎn)隊,都要召開“憶苦思甜”大會,有的一年要開好幾次。舊社會過來的貧下中農(nóng),被邀請到各單位去做“憶苦思甜”報告,訴說萬惡的舊社會,地主如何剝削農(nóng)民?卦V者聲淚俱下,臺下聽眾群情激奮,山呼口號震天響。
當年黃羊還小,感情與廣大貧下中農(nóng)還有差距。所以聽憶苦思甜報告時,很少淚水漣漣。但是,在不少女同學的感染下,也假裝低頭,假裝悲切切。校園的大喇叭里,唱著《憶苦思甜歌》,一個女聲獨唱,渲染著每個人的的悲情。大家跟著高呼口號--“不忘階級苦!”“牢記血淚仇!”這兩句,八億人民喊了無數(shù)次。
開完會,接下來要吃”憶苦思甜“飯。這種政治飯,好做,難吃。是人都會做--群眾食堂里把大鍋燒開,鍋內放入玉米面,再放入許多白菜幫子或其他菜葉子,極左的炊事班長或領導,還要在鍋內添加些麥麩子,基本是一鍋喂豬食。憶苦思甜飯的最高境界,是越難吃越好。開飯時人均一份,大家端著碗,大眼瞪小眼,難以下咽。大膽者,找個地方偷偷倒掉,當然,揭發(fā)者大有人在,倒飯者或再罰吃一碗,或無限上綱,批倒批臭。吃飯時,也有明知故問的:好吃不好吃多數(shù)說:好吃!好吃你再來一碗!這種飯,唯一的好處是--不收糧票。
40年過去啦,有誰還會唱《憶苦思甜歌》黃羊還記得這首歌的旋律,歌詞卻記不全啦。唱出來,叫年輕的朋友們明白以前的過去;叫老年朋友們回憶以前的青春年華。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