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夏日收尾,秋味初嗅的時日,青皮桔子在我家的樓下就會圓滾滾地躺在木推車上。青郁的皮膚上多數(shù)看得到淡黃色的暈染,堆疊在一齊,憑借不同純度的青黃兩色也能映得一幅斑斕的模樣,眼花的時候像黃昏盛時路面的繁木樹影。有一個桔子的挪動,就會驚起一攤色彩的漣漪。此時看到的影像,已然是另一番墨潑山水了。
想寫桔子,是因為方才吃到了桔子。
每次剝桔子皮,我總是鼻尖湊過來,用指甲擠出桔子皮中小顆粒的汁液散發(fā)一陣碩果的酸馥,刺激我的味覺。偶爾忘了擠桔子皮,也聞一聞剝完皮的手指?傄詾,手留余香,桔子才必須很甜。挑水果往往沒有訣竅,索性把桔子所有的酸甜都歸咎于果之本味,與我不相干,我也不再特地尋覓甜蜜的味道——但我還是專愛吃秋分的桔子。[由Www.iwzz.Com整理]
好吃的桔子。唯有在這個時候,才是我覺得好吃的桔子。好吃的意思,已經(jīng)不只代表甜分的滿足、水分的豐盈,更在于我咬下第一口,能短暫忘記酸甜之外的事,那它必須是好吃的。咀嚼的時候,帶著桔子瓣半透明的瓣膜和桔絡(luò),無苦之苦能夠中和掉果肉的甜膩,比起只吞咽果肉的汁液,咀嚼過程的延伸和彌留口腔的味道使我回味深切,覺得苦甘之間愈加動人。我姑且將這種食法稱為“苦樂參半”,如同一些長大成人勢必要度過的種種。
為了褪果實的火氣,我還要之后淌一口溫水,桔子的清香便自然通暢至胸腔,水也變得好喝了。
從前吃桔子的印象都是追想到小時候過年的光陰,一邊看電視,一邊吃桔子。家鄉(xiāng)的桔子,皮兒是黃澄澄的,肉也是甜滋滋的,幾乎每瓣桔子都要吃到核兒,怠惰的人定是嫌麻煩的。因此,雖然那時過冬的水果少之又少,縱然桔子很甜,我卻很少主動食之。之后上學(xué)至今,習(xí)慣了南方水果的時令變化,我已對當?shù)亟圩赢a(chǎn)生莫名的好感,秋分時節(jié),更令我朝思暮想。尤其是青皮桔子,皮薄無核,清酸好味,常常拿著褪去的青桔皮愛不釋手,用指甲一道道地去劃,去嗅,仿佛玩味大過食味——我家過冬的桔子但是比不上的。
當然,哪怕秋分之際的桔子再合時宜,依然能碰到幾個酸澀難咽的。和酸桔子的相遇,的確也是難求的佳會。采摘時一棵樹上所有的桔子往往一并摘落,運到城里,未長好的青桔定是缺乏自信,還嫩著皮膚就擺放在風(fēng)吹日曬的木推車上,它們也極不情愿地應(yīng)對熙熙攘攘的選客。而我樂于接納,也極為珍稀吃出酸味的機會。因為有的時候,酸澀往往躲而不失。所以我初嘗那份酸時,能夠深入地去體味,去知覺,直到吃完最后一瓣。
等過了秋分時節(jié),再遇上這樣的青皮桔子,總覺得沒有秋分那時的好吃。就連酸澀,也不及那時酸得有滋味。
酸有多酸,我們就會記得,甜有多甜。
吃桔子的時候,整個情緒都在里面,酸甜難以平復(fù),終以平復(fù)。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zé)聲明:本文僅限學(xué)習(xí)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