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看到這個書名的時候,已經(jīng)被這短短幾個字給暖化。在這個急功近利的“大染坊時代”,我們都是被催熟的產(chǎn)物,被貼上“轉(zhuǎn)基因”、“逆生長”這些冰冷的標簽,或許只有在這位母親的字里行間尋到那久違的溫暖。
《孩子你慢慢來》作為龍應臺人生三部曲之一,同名還有《親愛的安德烈》作為時代、文化甚至階級的差距,以及《目送》中母子的緣分但是是不斷目送對方的背影漸行漸遠。
“我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容地把這個蝴蝶結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很喜歡這句話,不是覺得句子的辭藻有多華麗,而是因為我這個時代從沒有體驗過這種待遇,小時候總是被父母催著早點起床上學、快點吃飯,麻利些寫作業(yè)!那時決定小孩子這個階級真是糟糕透了,什么都得依著大人,受父母和老師的管教,大人總是催著:怎樣還這么不懂事,什么時候才能獨立,等到你到這個年齡自然會懂。
打小熟背唐詩三百首,越級死磕奧數(shù)題,各種補習班充斥的周末。教師總是把我們看作機器,恨不得將腦袋的外蓋卸下來,將所有知識全數(shù)灌入我們的小腦袋,然后就能夠班級第一,年級前茅,市省比賽冠軍,讓學生什么都做到頂尖,仿佛我們也和植物一般有頂端優(yōu)勢,快速成長。
于是,小時候的我們來不及享受孩童的完美,就一向盼望著快點長大,就能夠自由了,就像劉德華主演的電影《童夢奇緣》,但是到了長大后原先大人的世界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完美,甚至比兒童時候的煩惱更多,但是時間過得很快,穿越后的年齡在急劇增長,時間的不可逆轉(zhuǎn),等待他的將是衰老與死亡。就像如今姐姐總是未雨綢繆地擔心侄子怎樣還學不會講話,走路還總是摔,這個擔憂就是做父母所謂的“還不是為你好”。
大多數(shù)時候,小孩們總是搞大人苦笑不得,當他把你最喜歡的東西摔碎,你一瞬間覺得他就是來懲罰你的惡魔;但是他對你露出天真的笑容的時候,你突然覺得好像也沒什么,他開心就好。其實孩子們思維開發(fā)是日積月累,這需要時間去慢慢沉淀,不是一味的催促能后獲得。就像此刻的我們,做事情總覺得有鞭子在抽打自己,所以連寫字都變得龍飛鳳舞,恨不得站著就能一蹴而就,就是被這“快”文化所傳染,像一顆毒瘤在心中潰爛,想靜下心卻是徒勞,卻已成了一種習慣。最終,我們成了自己所厭惡的人。
十五年前,這部小說出版,講訴她與大兒子華安和小兒子安德烈化不開的愛,作為稱職的母親,她甚至將評判好人標準是對孩子好的人,多么孩子氣般的定義,可這就是她向孩子學到的東西。
為了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愿更多父母如龍應臺有更多的耐心,多花時間陪陪孩子,讓他們享受兒時應有的完美。即使到了青春的叛逆期,孩子終會離父母越來越遠,那時還是會用那么溫柔的愛呵護他們,在耳邊輕輕地說:“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