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生,什么是信念?
我現在打算回答他:你見過參天的大樹嗎?如果說人生是那參天的大樹,信念就是那挺立的樹干。樹干一倒,大樹則傾;信念一失,人生則危。
其實信念是根脊梁,支撐著一個不倒的靈魂,支撐著人生的大廈;信念是盞明燈,照亮著一個期盼的心靈,照亮著人生的殿堂;信念是個路標,指引著一個前進的方向,指引著人生的道路。
信念是《神曲》中的貝阿德麗采,帶領著“我”走入神圣的天堂;信念是《老人與海》中的馬林魚,幫助老人與鯊魚展開殊死的搏斗。
人生之于信念,如同航船之于舵手。如果航船沒有舵手,就會在大海中迷失方向,就會在暗礁險灘中葬身,就會被驚濤駭浪所吞沒。如果人生沒有信念,就會在前進中迷失自我,生活就將變得黯淡無光,生命也就變得沒有意義;钪,也只不過剩下一個軀殼,活著,也只不過是行尸走肉。
人生之于信念,就如同飛鳥之于羽翼。如果飛鳥沒有羽翼,就不能展翅高飛,就不能掠過長空,就只能望空興嘆。如果人生沒有信念,就不能獲得成功,就不能實現宿愿,就只能怨天尤人,生命也就變得毫無價值。活著,也只不過是渾渾噩噩,無所事事,活著,也只不過如無根的浮萍,隨波逐流。
人生是需要信念的,如同花草需要養(yǎng)份。沒有養(yǎng)份,花草就會枯萎、殆盡。即使茍活,也只不過是殘紅、慘綠,再也沒有生機與活力了。
人生是需要信念的,堅定的信念。人生的道路,固然難以一帆風順,固然布滿荊棘、充滿坎坷。但是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就總會看到希望,看到曙光。即使前路有再多的艱難困苦,即使前方的風浪再大,也會執(zhí)著追求,無怨無悔。人生的價值并不在于成功后的榮光,而在于追求的本身,在于信念的樹立和堅持的過程。
堅定的信念,不是從來就有的。信念總是徘徊于堅持與動搖之中,總是彷徨于前進與退縮之中。信念的失去,固然有外在的迫力,固然有種種的無力與無奈,但主要還在于自己。外因永遠靠內因才起作用。正如信念的重塑,需要外在的推動力那樣,但最終,還要靠自己去完成,任何人也不可能把信念,深種于你的心中。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曾經說過,人生最可怕的敵人就是沒有堅強的信念。
人生如歌,信念如調。沒有調的歌,永遠不能成為真正的歌,而沒有信念的人生,永遠都是沒有意義的人生。人生需要信念。有了信念,才可以使你撥開云霧,見到光明,見到希望;有了信念,才可以使你乘風破浪,駛向成功的彼岸。
信念,是人的認識、情感、意志的統(tǒng)一體或“合金”。信念中,包含有一定的認識,如果沒有這些認識或觀念,人們就沒有所相信的對象,從而也就不會有信念。但是信念絕對不是冷冰冰的認識現象,它作為人們強烈認同的認識,是跟人的感情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堅定的信念,往往伴隨著熾熱的感情。也正因為如此,信念總是在感情的驅使下,導致相應的行動。信念,不是僅僅深藏于人的內心的東西,它總是要向外表現出來,表現為行為和實踐意志。在信念的鼓舞下,人們的意志是堅強的,行為是堅決的,而且始終不渝。
我覺得,我們要了解人生信念的穩(wěn)定性。
信念,是人們在長期的人生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其中積淀了一個人多年的生活經驗,包含了社會環(huán)境對他的長期影響。信念一旦形成,是不會輕易改變的。一定的思想觀點成為一個人的信念,除了經過理智上的反復認識和深刻認同外,還有感情上的強烈支持。英雄事例等。
信念與人格是密切相關的,信念的穩(wěn)定是人格可靠的表現。一個隨意變自己信念的人,是沒有原則的、不可信賴的人。某位名人說過,手帕都不是輕易更換的,更何況人的信念呢!
這話在今天,仍給人以啟示。當然,信念的穩(wěn)定性不是絕對的,信念作為一種精神現象,是對現實的反映,它必然隨著客觀實際的改變,而有所變化。信念的變化并不可怕,只要信念能不斷調整和完善自己,與時俱進,它就能從現實中,獲得更多的支持,從而更有活力。信念正是在現實變化的考驗中變得更加完善、更加堅強的。僵化不變、脫離現實的信念往往是最脆弱的,它經不起現實變化的沖擊。因此,堅定自己信念的過程是一個與現實相結合、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
我認為我們必須理解,人生信念的執(zhí)著性。
執(zhí)著性不只是指信念穩(wěn)定性,而更多地指具有堅定信念的人的精神狀態(tài)和行為狀態(tài)的穩(wěn)定性。我們不能脫離擁有信念的人來考察信念的特點。當一個人抱有堅定的信念時,他就會全身心投入到信念所要求的事業(yè)中去。精神上高度集中,對自己相信和追求的事業(yè)全神貫注,態(tài)度上對自己的事業(yè)充滿高度的熱情,而且在行為上堅定不移、始終不渝。應該說,這正是對待事業(yè)和生活的應有態(tài)度。只有投身于生活的懷抱,生活才能接納你。只有全力以赴地為事業(yè)而奮斗,成功才會向你走來。當然,信念的執(zhí)著并不意味著盲目地排外,并不意味著信仰的狂熱和失去常的理智,而應該保持比較廣泛的社會聯(lián)系,傾聽現實的聲音,并保持判斷是非的能力。另外,信念的執(zhí)著是人們對人生大本大源、對社會事業(yè)的執(zhí)著,而不是對個人名利的執(zhí)著。事實上,當一個人執(zhí)著于自己的人生信念和理想時,就會超脫個人名利,成為心胸寬闊、精神自由的人。
我認為我們需要明確,人生信念的多樣性。
信念與理想是緊密相聯(lián)的,正像理想是多種多樣的一樣,信念也是多樣化的。不同的人,由于成長環(huán)境和性格等方面的不同,會形成不同的信念。即使是同一個人,也會形成關于社會生活不同方面的許多信念,比如在政治、經濟、科學、道德、審美、事業(yè)、學業(yè)、生活等方面,都會形成一些信念。面對信念的多樣性,一方面,我們要承認這是正常的現象,不強求信念的一致;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在一定的社會中,人們各自的信念有相同之處,從而形成共同的信念,而且同一個人的不同信念之間也往往有內在聯(lián)系,從而形成信念的體系。如果一個人的許多信念相互矛盾,不能形成一個和諧的整體,那么他在行為選擇時就會進退失據、無所適從。
事實上,一個人所擁有的許多信念的大小和層次是不同的,有的處于最高的層次,有的處于中間層,還有的處于最低層。它們各安其位,形成有序的信念系統(tǒng)。其中,高層次的信念決定著低層次的信念,低層次的信念服從于高層次的信念。這個信念系統(tǒng)可以說就是這個人的信仰。同時,由于最高層次的信念具有最大的統(tǒng)攝力,我們又往往把它稱為信仰。需要說明的是,收于用詞習慣的關系,我們很多情況下所講的信念其實不是低層次的零星的信念,而是指人的基本信念或信念體系,亦即人的信仰。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