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品》表面看來講述的是收藏書畫之事,其真正內涵則在藏畫之外,那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即坦誠、守信。談歌讓我們從“畫之絕品”感受“人之絕品”,鑄造我們重信義、守諾言的高尚人品。
語文課本上有談歌的一篇《絕品》,細細讀完此文,又想到了談歌。
去年六月時整理自己的稿子,看到他給我寫的評價,當時雖然沒讀過他的一篇文章,但心里感覺他的文筆很好。
如果不讀《絕品》,不知道什么是堅強,什么是友情,什么是責任感。 常先生是革命黨,在保定開了裝裱店,幫助綢緞商劉三爺購進了許多收藏,其中有一幅是唐代珍品,在揭開三層后被倒裝置。不知內情的劉三爺以為是不值錢的揭品,在經過王商人的鑒定后,才知是寶中之寶。此時常先生因為參加革命黨被殺,劉三爺自知不久于人世,擔心家人輕視了自己收藏的珍品。為了不負常先生的囑托,把所有的收藏都贈送給了王商人。 “門外已經是滿天大雪。王商人追出門來,呆呆地看劉三爺由下人攙扶著一路去了。雪,啞啞地落著。四野一時無聲! 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常先生為了革命救國舍棄一切,他悄悄地離開保定,正是不想牽連家大業(yè)大的劉三爺。而劉三爺自始至終守著這份友情,無論風聞常先生是江湖大盜,還是聽說那幅畫是揭品,他都僅僅是無動于衷,相信常先生另有隱情。 聞知常先生的死訊,他黯然垂淚,卻沒有說出一個字。細細地將常先生的畫看了一遍,從此收起。 “子期死,伯牙摔琴絕弦,終身不復鼓。”世上既然已經沒有知音,一切就都沒了存在的價值。但這樣的友情,足以讓天地變色,一生中只要有過一段,此生就已經無憾。劉三爺收起的是常先生幫他買進的字畫,也是屬于過去的一段回憶,既溫馨又令人心碎的回憶。最后他把收藏全部贈送給王商人,也是因為王商人祖上有訓,寧死不賣收藏。 記得在龍人琴苑聽課的時候,張海鵬先生講過他的故事,他見過一條天藍色的金魚,開價三十萬人民幣,但他只是驚嘆金魚的美,絲毫沒有想過擁有。他說,唯有德行匹配之人才有資格擁有寶物,無論多么貴重的無價之寶,交到外行人手上,都是暴殄天物。 最近讀《季札觀樂》,看見延陵君對風、雅、頌、韶、武等樂舞的評價,越來越感覺人所需要的不僅是富,還要貴。所謂貴,是高貴的品質德行,很多人缺的就是品質德行。無價寶所匹配的,應該是能夠珍藏善待寶物的收藏者。
為了落實重點“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理順情節(jié)”的目標,在批注式閱讀和分角色朗讀后,提出“對于“絕品”這兩個字你一定已經有了自己獨到的見解,那“絕品”指的是什么“這一問題,通過討論交流法,使學生明確:這幅畫本身就是絕品。常先生說此畫為無價之寶、唐代珍品。王商人鑒定此畫為寶中之寶,而常先生將畫交與三爺時的那份鄭重與叮囑也告訴我們此畫非同一般。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