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歷程》按照時間的順序,介紹了最能代表那個時代美的藝術(shù)品和創(chuàng)造它們的作者們。讀完美的歷程之后大家有何感觸呢,下面一起去欣賞一些美的歷程讀后感吧!
美的歷程讀后感1在人類還未有意識進行文化活動開始,一種對美的元素的積淀也悄然展開,讀美的歷程有感。遠古傳來的崇高的音響和美的樂聲交相輝映,相得益彰。
在那原始混沌的時代,美并不是美,而是一種崇高。何謂崇高?十八世紀英國著名的思想家埃德蒙·伯克曾經(jīng)說:"崇高是我們心中所產(chǎn)生而感受到最強烈的情感,因為痛苦的觀念比快樂來得還要強有力,而這種強有力作用時,那情感就是驚愕,驚愕是一種靈魂的狀態(tài),處在其中時所有的精神活動都會停止,并帶有某種程度上的恐懼。"崇高,會使人們的心靈充滿緊張。原始部落的遠古圖騰便是這樣的道理。在原始部落的遠古圖騰便是這樣的道理。每個部落有其奉為神明的神獸,在人力還不足以抵抗自然的時代,在自然淘汰法則下,生物對比其強勢的另一種生物有其恐懼和自然而然的敬畏。圖騰,是人類有意識的符號和標記。在部落對抗吞并甚至融合的時候,這種符號和形式,通過人潛意識中的生理反應(yīng),對其主觀和客觀的感性和理性造成了刺激,形成一種類似崇高的情感,這種情感便被記憶在感官里,形成對美的原始積淀。
在原始社會,人們對美的詮釋更是一種對周遭環(huán)境的本能式的表達。巫術(shù)禮儀的舞蹈、歌唱、禮儀"如火如荼,如醉如狂,虔誠而蠻野,熱烈而謹嚴".這是另一種高貴的崇高——原始歌舞。
隨著奴隸社會的建立,一種絕對權(quán)威的統(tǒng)治,崇高獰厲的美浮出這個時代。"歷史從來不是在溫情脈脈的人道牧歌聲中進展"、"暴力是文明社會的產(chǎn)婆"、"當時社會必須通過種種血與火的兇殘、野蠻、恐怖、威力來開辟自己的態(tài)度向前跨進",這種恐懼下的符號化,摻雜著宗教的神秘,崇高而蕩漾一種不可復現(xiàn)的童年派的美。你難以說,這種現(xiàn)象和想象究竟為后世中國人的審美觀念留下多濃墨厚彩的一筆,但你無法否認,這是潛藏在所有中國人血液里最神秘的基因密碼。崇高與美就這樣開始交錯纏繞,形成中華民族美學及其重要的一部分。
乃至你無法辯駁,幾百年后的楚地南蠻,延展一種超越了公認的崇高與美的屬性——浪漫。楚國文化沾染了理性的概念,卻在原始巫術(shù)禮儀的歌舞和音樂上愈演愈烈。它又并非一般的崇高,因楚國文化夾雜著由神人化向人間化、理性化的這個過程。它把神話故事化為君臣父子間的世間秩序,神力亂神固然存在,卻不再占主導地位。這種崇高,又類似一種崇拜。它的美又和原始社會的美的模糊概念不一樣,它有了想象紛繁因而變得熾熱深沉,更帶有個體人格和情操,美就在這個過程中被賦予了更豐富的內(nèi)涵和感知。這種崇高和美的揉合"開創(chuàng)了中國抒情詩真正光輝的起點和無可比擬的典范".
再看魏晉南北朝,這個哲學重新獲得解放的時代。思辨哲學達到的純粹和深度是空前的。它感嘆的是生命的短促和人生無常的悲哀。極高和極深都能引起崇高感,不過極深引起崇高感夾雜著顫栗驚懼,而極高引起的崇高感則是伴隨著欣賞贊嘆。魏晉南北朝是一個動蕩的時代,門閥制度下的政治清洗尤為嚴重。貴族并不用擔心所謂的家道中落,需要擔心的只有改朝換代,而恰恰,這一改朝換代在魏晉南北朝,就跟吃飯一樣常見。因此在這一大社會背景下,貴族有足夠的學識和相對安定的物質(zhì)條件,既執(zhí)著又恐懼探索人生。這便是瀟灑又飄逸自得的魏晉風度的由來。動蕩帶來恐懼,而清高的人格帶來認識的贊嘆。一種崇高又油然而生。在魏晉風度影響下,文學和藝術(shù)作品都別具風骨并且具有了文的意識和道的高度。中國文脈的又一主線,中國文藝最為發(fā)達和具有民族特征,同是中國民族文化心理結(jié)構(gòu)的一種高度集中化、純粹化的藝術(shù)——書法走進了大眾的視野,表現(xiàn)出魏晉人對美和崇高的認識進入了自覺階段。
佛教傳入中國剛好在魏晉,社會最動蕩而人的追求無所托的時候。那種反理性的宗教迷狂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在佛像及其壁畫上。"……仍可以感覺到那種帶有刺激性的熱烈迷狂的氣氛和情調(diào):山村野外的荒涼環(huán)境,活躍飄動的人獸形象,奔馳放肆的線條旋律,運動型的形體姿態(tài)。"他們的佛像又是這樣的"某種病態(tài)的瘦削身體,不可言說的深意微笑,洞悉哲理的智慧神情,擺脫世俗時的瀟灑風度,讀后感《讀美的歷程有感》。這是魏晉以來這個階級追求向往的美的最高標準。"人匍匐在佛像下,追求的只是一剎那的安定和喘息。那時候的魏晉"白骨蔽野,百無一存",所有可以寄托的便只有往世和來生,以及手上的那件袈裟。黑格爾在論證歐洲中世紀宗教藝術(shù)中曾經(jīng)講過"這是把苦痛和對于苦痛的意識和感覺當作真正的目的,在苦痛中愈意識到所舍棄的東西的價值和自己對他的喜愛,愈長久不息地觀看自己的這種舍棄,便愈發(fā)感覺到把這種體驗強加給自己身上的心靈的豐富。"這便是崇高的價值,也是美的體現(xiàn)。
再觀中唐以后,世俗化和理性化愈加明顯地體現(xiàn)到人們身上,崇高也就變成了人們道德上的崇高,真善美的一種體現(xiàn)。這種崇高便和前者不一樣了。藝術(shù)的感染力雖然也強,但卻沒有了立體思考后具有宇宙意識的大震撼和大氣象。但是人格的崇高依舊與美交錯纏綿,譜寫中國文脈的新篇章,給予美一種新的意識和形式。
中華文化在歷史長河中激蕩前行,即使歷史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一切人類的進化繁衍的契機都來自于偶然。偶然后的結(jié)果通常都是既破又立。除卻先秦,便是魏晉南北朝、中唐上和明末在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史上推動了中國命脈的發(fā)展。魏晉的思辨帶來的人類追求,與先秦理性精神影響了中國人信仰與俗世的融合,中唐的世俗化和宋明理學的同化影響中國人的個性特征,明末的資本主義思想萌芽批判大中華的弊病,這多元的思想推動中國滯后的身軀。而這些,在萌發(fā)或形成的過程或多或少地影響中國的文化特征和審美意識。其中,自然意識下的崇高和美交錯譜寫了一條線索,無論是破或立,分還是合,一種感染人類心靈的屬性無所不在。
美的歷程讀后感2終于把李澤厚先生的《美的歷程》看完了,從上美學課以來,一直對美學這門學科懵懵懂懂,也不知道美學具體定義是什么,“美學是研究形象的人文社會科學”這是我對美學的初步理解,不知道是否把美學的定義理解的很透徹。在美學課堂上一直聽的迷迷糊糊,美學老師推薦了幾本美學書,我選擇了其中的《美的歷程》來認真的讀,希望能夠加深對美學的認識。
看完這本書我領(lǐng)悟到很多,作者對中國數(shù)千年的藝術(shù),文學做了概括描述。雖然我并未完全讀透《美的歷程》,但只是豐富了很多,同時彌補了很多以前一知半解甚至遺忘了的文學知識!睹赖臍v程》的覆蓋面很廣,從遠古圖騰講起一直到明清時期的美學。
《美的歷程》講述了從古至今的美學。全書一共分為十個章節(jié),下面我把目錄羅列一下,第一章龍飛鳳舞,第二章青銅饕餮 ,第三章先秦理性精神,第四章楚漢浪漫主義,第五章魏晉風度,第六章佛陀世容,第七章盛唐之音,第八章韻外之至,第九章宋元山水意境,第十章明清文藝思潮。從遠古時期的早期美學一直到明清時期的美學,全書概括性的講述了中華幾千年的美學史。
第一章主要講述了遠古時期的圖騰崇拜和原始歌舞藝術(shù)。遠古時期的圖騰崇拜主要是對自然圖騰的崇拜,華夏族對自然鳥獸蟲魚的崇拜上升到一中信仰。第二章是青銅時期的銅器文化在到后來講到漢子的起源,漢字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并一
直應(yīng)用到現(xiàn)代。而漢字也有著自己的美學價值,這就是書法。自產(chǎn)生漢字起便有了漢字的書法藝術(shù)。書法是中國特有的線條藝術(shù),書法藝術(shù)不斷發(fā)展并且上升到美學的價值。第三章主要講先秦時期的百家爭鳴。包括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禮樂精神和中國詩歌的“賦比興”。儒家的“仁”的思想,法家的“依法治國”,墨家的“兼愛非攻尚賢”道家的“清靜無為”,等這些百家爭鳴的思想演繹了先秦時期的禮樂精神。而《詩經(jīng)》這部偉大的著作更是把中國的“賦比興”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第四章講的是楚漢文化。屈原的《離騷》是楚文化的代表,漢賦,壁畫是漢代的代表。第五章講述了魏晉時期的文化特征。第六章講的是宗教文化,本土產(chǎn)生的道教和外來宗教佛教相互滲透,他們的石窟,壁畫,雕塑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第七章講的是盛唐時期的詩歌藝術(shù)。李白的浪漫主義以及杜甫的現(xiàn)實主義詩歌讓中古的詩歌藝術(shù)達到高潮。第八章《韻外之至》包含規(guī)范化,格律化,百花齊放,充滿憂傷 的中唐文藝很審美內(nèi)容與形式的內(nèi)在矛盾以及蘇軾的意義。
第九章講的是宋元時期的市民文學。宋詞元曲子昂中國文學史上有著很高的地位和價值。第十章講的是明清時期的文藝。從昆曲到京劇再到小說都創(chuàng)造了中國民族特色的藝術(shù)美。這大概就是全書的主要內(nèi)容,我讀的不是很透徹,但也從其中得到一些基本的美學知識。 讀完這本書,完全顛覆了我原本幼稚而愚笨的認識。在文化藝術(shù)琳瑯滿目的世界暢游,品味先哲們思想的樂土,讓我們的“審美感情”豐富.厚實。我讀完這本書意猶未盡,楚漢浪漫主義的氣勢與古拙,魏晉風度的人的主題,文的自覺.阮籍與淘潛篇,盛唐諳中.青春.
李白.音樂性的美.杜詩顏字韓文篇等。中國古典文藝的巡禮教會我們站在理性的角度審視藝術(shù)的共同性或普遍性,文藝的客觀發(fā)展規(guī)律,把社會時代風采與文藝緊密相連,用審評的獨特視角觀察文藝現(xiàn)象,這本書無論從內(nèi)容,語言造字上極具功力,值得我們反復品讀。
《美的歷程》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一張的遠古圖騰崇拜,下面我就遠古圖騰崇拜來講述一下自己的感受。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圖騰崇拜,而中國遠古時期的圖騰崇拜更是表現(xiàn)了那個時期的人文精神與美學歷史價值。龍是華夏族的圖騰,現(xiàn)代的中國人都將自己是龍的傳人,龍這種虛擬的動物自古以來都受到中國人的崇拜。人們有理由相信龍的崇拜不僅是一種簡單的圖騰崇拜,而在這種圖騰崇拜上更突顯了一種美學的價值。當然其他民族也有自己的圖騰,這些圖騰大多是自然物,從簡單的圖騰崇拜上升到對圖騰的敬畏甚至信仰,圖騰帶來的有歷史文化價值還有美學價值。這是我對圖騰崇拜的自己的一些感受。
這次讀《美的歷程》知識泛讀,相信在以后還會經(jīng)常性的拿起這本書來自習讀,細細品味美學的價值。因為我還想享受閱讀《美的歷程》的過程。最后還要感謝李澤厚先生的作品,讓我對中國美學有了初步的認識,更甚者《美的歷程》就是一件藝術(shù)品,值得細細品味。
美的歷程讀后感3美從生命開始,走向生命,融化生命……——題記
曾經(jīng)以為,自己明白了美的真諦;曾經(jīng)以為,美只是一種純粹的客觀存在;曾經(jīng)以為,美是冷峻而遙不可及的;曾經(jīng)以為,美便只是那秋日梧桐靜靜散落的身影。鏡中花,水中月,需要寂寞地欣賞……
浮華的城市,斑駁的光影,闌珊的燈火,如晝的黑夜,喧鬧的人群。眼前的一切,讓我迷茫,困惑,矛盾。美在哪里?是柳永的楊柳岸,還是太白的杯中酒?是如水寧靜的月光,還是午夜夢回,故鄉(xiāng)依舊的悠然?于是,走進《美的歷程》,走進美的記憶,感受美給予心靈的寸寸溫暖,完成了心靈一次矛盾掙扎而充實圓融的洗禮……
鳥瞰著美伴隨著時間流淌千年的痕跡,漸漸發(fā)現(xiàn),美是有生命的,她打開了每個時代的靈魂,她給予人們感性自覺與理性思考。漸漸發(fā)現(xiàn),她擁有深厚的生命厚度與長度,她播灑智慧的光芒讓人性在天地間閃耀。漸漸發(fā)現(xiàn),美是莊周夢蝶那剎那的微笑,是孔子憂天下那沉重的腳步,是那高山流水的絕唱,是敦煌的飛天,是魏晉的風度,是盛唐的青蓮,是夢斷紅樓后的蒼涼與寂寞。真正的美是讓人的靈魂顫動的。她帶給人心靈的不僅僅只是那短暫的快樂與幸福,還有那記憶深處彌漫飄逸的一縷芬芳。
陡然發(fā)現(xiàn)自己對美的認識的淺薄,只看到了美的表面,卻忽略了美的本質(zhì),忽略了美帶給人心靈的如生命扎根般的永恒感動。美一直在我們的身邊,她來自于生活,卻高于生活。溫暖而愜意的美,需要知己般的聆聽與理解,需要生命的空間去容納,需要用整個時代的生命厚度去衡量,需要用真誠透明的靈魂去感知。生活給予美以生命,美給予生活以感動。
《美的歷程》終于讓我明白,真正的美是需要人與自然的交流與相互和解,是需要從生活的點滴中去仔細品味的,真正的美是要在如鏡的心中才能看見,同時看見自己的內(nèi)心感動。從《美的歷程》中,我讀懂了生活,讀懂了美那澎湃無限的生命力正是來自于生活,而這種生命力需要我們用對生命的熱情去感知,只有這樣,美才能在眼前升華,真正富有一種動態(tài)的美感與生命的力度,而不是靜止虛無、沉默寂寥。
浮躁的世界,看著人們對美的理解在世俗的海洋里一點點墮落與沉淪,那歡笑過后的蒼涼,幻滅,空虛,虛妄,在黑夜里,在月光下一點點發(fā)酵,破碎。美在這個世界似乎是混沌的,是迷惘的,憂慮如影相隨,面對著那殘陽之下漸漸升騰的喧囂……
千百萬年智慧與生命的積淀在眼前的城市里流浪,沒有歸宿與認同的依靠。然而美的生命總是有規(guī)則地出發(fā)與回歸,無論世事滄桑卻依然生生不息,綿延不止,她沉睡于每一個人最初清澈的記憶,一夢斑斕,夢醒之后依舊浪漫,感動,絢爛,美的尊嚴傲然于天地之間。“生活永遠都不會拋棄如此深刻的感動,從古至今!薄睹赖臍v程》低語著。
從先秦百家對自我精神來去的溯源到魏晉名士對于人的價值、文的覺醒的求索到南宋有無之境的深刻探討,先人對內(nèi)化本我的美的追求作為外在物質(zhì)追求的另一面,承載了太多沉重而偉大的思考與記憶。從自然走向人類本身,從對未知力量的崇拜到對自我意識的發(fā)掘,神秘的圖騰,古拙的漢塑,靈動的書法,哀婉的紅樓,虛實相間的山水人情,都是歷史在尋找美的最初的載體!睹赖臍v程》引領(lǐng)我從感性的思考,從親歷式的閱讀體驗中去觸摸生命之美的溫度,追尋美的足跡,獲得美的感悟與啟迪。
我仿佛觸到了這個文明古國心靈的歷史,仿佛經(jīng)歷了千年以來懸于靈魂深處的感動。在美的感召下,生命變得敞亮而豁達,平靜而深邃。
作為人感性認識中自覺觸發(fā)的一種意識知覺,作為一個時代的精神火花的凝聚,美她永存于每一個人內(nèi)心的深處。當外在的美使生命與感動合拍的那瞬間,我們需要做的,是聆聽生命之大美,是讓自己的心靈與美水乳交融,并成為內(nèi)在美的自覺載體。
一如莊子的生命有七重境界:外天下,外物,外生,朝徹,見獨,無古今,不生不死。他不惜把一切的生命元素拋棄,甚至把肉體的生命在第三重境界便與意識相剝離,最后還剩下什么?是一種永恒靜止的美的生命的延續(xù),是一種面對自我世界的偉大思考和假設(shè)。生命成為了美,把世界凝固在意識的一秒,只有美在流動。莊子把如此抽象的內(nèi)在的美的感動以生命的形式外化,生命價值的提升與意識的超越是美的終極意義與價值。這樣的灑脫與超然,這樣的大徹大悟是怎樣的一種美的境界?她如扶風而來的笛聲,直抵我們的心靈深處。
一剎那的感動,在千年風霜間永恒……我浮躁的心終于安靜下來,窗外露臺的一角有紫藤蘿在柔風中輕歌曼舞,那隨風飄搖的律動如生命的呼吸與吐納于這林立的樓宇間,澄澈,絢爛,沉靜,驚奇,原來美可以在任何一個角落任何一個時間的流里潛滋暗長,只因愛美的心,生命的力,溫暖的情。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