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令人懂得漢字的真理,它就像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想把他有生之年所有的故事都將給孫子,重孫子聽。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說文解字》讀后感,希望能幫到你!
《說文解字》讀后感(1)《說文解字》內容概要:說文解字三十卷,後漢許愼撰。慣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 縣東》人。由郡功曹舉孝廉,再遷,除汶長,人為太尉南閤祭酒。嘗從賈逵受古學,博通經籍……
《說文解字》讀后感,來自亞馬遜網上書店網友:讀古書不可不知說文解字,沒有文字學也就是小學的知識,就會胡亂解釋古人的意思,同時驗證某些“名家”是否說得正確,說文解字也是很好的標準,說文解字本身很不好讀明白或讀清楚,段玉裁的注解非常有用,但是讀此書的入門方法很不好找,那么多字那么多條目,從何開始?從來沒有人講解這些,對于一個自學古代文化的人而言,這本書是很好的,但是要是說看了這本書就懂說文解字了,小學就精通了,那可是錯了,這本書只是入門的指領者,只是在一個高度上進行了概括和精細地講解,就好象是一幅地圖,你可以按圖索驥,所以這本書是很好的入門教材,想精通文字學還是在這本書的基礎上去研究說文解字才對。 有的人說這本書沒有要學習的東西,那是他自身的問題,凡是有點古代文獻學習基礎的人,自會看出這本書的價值……
說文解字的讀后感,來自當當網上書店的網友:其實早就見過老的版本,只不過尚未買下而已。在當當上瞧見了,心想總要有個了解漢字本意的助手,就買了下來。當然啦,由于是漢人寫的,距造字的年代也還是很久遠,不過比現(xiàn)在好得多了,純粹的多了?偟膩碚f書還是印的不錯的,沒有上一版模糊不清的情況。但是字體偏小,稍稍影響閱讀。此外,讀者還需在此前了解過“反切注音法”,不然看見了字兒也讀不出名兒……
《說文解字》讀后感(2)1月29日,爸爸給我捧來一本特別大的書,里面講的是很多漢字的由來。好多漢字的介紹都令我驚詫不已,拿“我”字為例。書上說這個原本是用來自己稱呼自己的字的本義居然是殺人的武器!還真把我嚇了一身冷汗。后來,通過后面的介紹文字,我漸漸明白了。原來進入戰(zhàn)國時期后,這種殺人的兇器被淘汰了。漢唐以后,他就被普遍借用為第一人稱代詞,并逐漸取代了“余”、“予”、“吾”等舊第一人稱代詞。
就像前言說的一樣:“這些,乍一聽來簡直不可思議。但若靜下心來仔細品味,就會獲得一種頓悟的釋然。”我也頗有這樣的感覺。每當直接告訴你意思時,你總不禁愕然。然而,每當文后的介紹文字讓你理清思路,重新思考的時候,你總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我認為,它就相當于新華字典的完整版。字典告訴你字義,它則告訴你更深的一層——字的由來。要是不讀它,你就無法在古老的文章里自由穿梭;要是不讀它,你就無法徹底認識漢字;要是不讀它,你就無法獲得更多的知識;要是不讀它你就無法了解甲骨文、金文等各種古老文字背后的故事。
《說文解字》令人懂得漢字的真理,它就像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想把他有生之年所有的故事都將給孫子,重孫子聽。我們應該滿足這樣的“老人”,讓他把一個小小的漢字聯(lián)系起來的龐大的故事全部傳授予我們。這也就是知識的奧秘。
《說文解字》讀后感(3)因為多年教低段語文學科,所以更多的時間要去研究怎樣教孩子識字,前段時間我去書店我專門購買了《說文解字》一書,細細品讀起來。
《說文解字》是我國第一部分析字形、考究字源的文字學專著,是我國語文學史上的一部輝煌巨著,也是世界第一部大字典。
據說在1926年,只有郭沫若一人能看懂甲骨文,因為他讀了《說文解字》。曾在書中看到這樣一句話“如果說秦始皇用武力統(tǒng)一了中國,那么許慎則用一部書統(tǒng)一了中國的文字,規(guī)范了漢字的形、音、義,也規(guī)范了一種文化的框架!弊鳛樾W的語文老師更應該去研讀。
據統(tǒng)計,漢字共有約十萬個,可謂浩如煙海。要想對其進行全面的解析,既無可能。所以《線裝經典》編委會編寫的這本《說文解字》一書以獨特的視角,選取了約三百個有代表性的漢字,分三章進行了詳細而深入的分析:第一章為“最讓人驚訝的漢字”,解析了一百多個典型的本義和今義全然不同的漢字;第二章為“最‘漢’的漢字,通過對每個字的解析,系統(tǒng)闡釋陰陽五行、八卦、干支、十二生肖以及五常這些最能代表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價值體系的概念;第三章中解析的是“生”、“老”、| “病” 、“死”等最具代表性與人生關系最為密切的漢字。每個字的解析有分四個版塊:
第一個版塊中主要闡述該字的字音和基本義。
第二個版塊為“漢字溯源”從原始字形入手,對漢字進行尋根探源。此版塊讓我知道很多漢字的字源,并知道我們的祖先在創(chuàng)造漢字這一偉大業(yè)績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驚人智慧,認識中華文明古國五千多年來的燦爛文化;懂得字源,有助于我們探索每個字的演變過程,認識中國古代的社會結構、工農生產、軍事交通、宗教信仰、文化藝術等歷史面貌。
第三個版塊為“字形演變” 。此版塊讓我知道“甲骨文”又稱“契文”、“龜甲文”或“龜甲獸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代文字。由于甲骨文主要是用尖刀刻寫在龜甲獸骨文上的,而龜甲獸骨文非常堅硬,所以筆畫以直折為主,很少圓轉,寫法上沒有定型,大小不一,隨意性大,但線條細而均勻。迄今共發(fā)現(xiàn)了約15萬片甲骨文,其單字有4500多個,已經成功識讀的約有1500個,其中主體符號約有300個。漢字就是根據這些符號排列組合的,所以甲骨文是我們認識漢字的形、音、義的重要途徑。
“金文”是鑄刻在青銅上的文字,所以又叫“鐘鼎文”,起源于商末,盛行于西周,一直沿用至漢代。與甲骨文相比,金文筆道肥粗,彎筆多,團塊多。
“小篆” 是中國第一次有系統(tǒng)的將文字的書體標準化。是在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統(tǒng)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負責,廢除六國文字中各種和秦國文字不同的形體,并將秦國固有的篆文形體進行省略刪改,同時吸收民間文字中一些簡體、俗字體,加以規(guī)范,就成一種新的字體—小篆。
“隸書” 隸書的出現(xiàn)是中國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國的 書法藝術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是漢字演變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奠定了楷書的基礎。隸書去繁就簡,字形變圓為方,筆劃 改曲為直。改"連筆"為"斷筆",從線條向筆劃,更便于書寫。風格也趨多樣化,極具藝術欣賞的價值。
第四版塊是“字義轉化”。 此版塊讓我明白了很多漢字字形的本義以及引申義。
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更多的了解了漢字的構字規(guī)律,了解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傳統(tǒng),在對每個字的解讀過程中,我知道了用傳統(tǒng)文化來分析漢字的構造,理解漢字的形、音、義,為以后進行的低年級識字教學打下了基礎。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